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京市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6页
  • 卖家[上传人]:9786****8129
  • 文档编号:334511625
  • 上传时间:2022-09-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3.53KB
  • / 5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北京市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二二二年二月前 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北京市深化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高水平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也是门头沟区立足新版北京城市总规赋予的“三大功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推动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突破,奋力谱写“绿水青山门头沟”新篇章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门头沟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主动探索新形势下生态治理新模式,积极谋划碳中和路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现代化环境治理能力,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筑牢首都西部生态屏障。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

      2、展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共门头沟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市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门头沟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门头沟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2020-2030)北京市门头沟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编制。规划实施年限为2021-2025年,展望2035年。II目 录前 言I目 录1一、“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1二、“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与机遇并存9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14一、指导思想14二、规划原则14三、规划目标15第三章 积极谋划碳中和路径18一、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18二、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19三、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碳20四、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22五、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22第四章 筑牢首都西部生态屏障24一、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4二、切实加强生态空间监管25三、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27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8五、探索“两山”理论实践路径28第五章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

      3、攻坚战30一、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30二、着力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32三、全面保障土壤环境安全34第六章 强化生态环境风险管控36一、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36二、着力解决噪声污染问题37三、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37四、健全环境风险应急体系38第七章 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39一、健全领导责任体系39二、健全企业责任体系40三、健全全民行动体系41四、健全监测监管体系42五、完善配套政策体系43六、健全市场信用体系44七、加强环保铁军队伍建设45八、全面提升宣传能力46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8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任务落实48二、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治理能力48三、保障资金支持,拓宽资金渠道48四、开展交流合作,推进协同保护4917第一章 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一、“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门头沟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方针,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创新工作机制,加大保护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大幅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地区生态涵养功能有效提升,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一)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

      4、领导全面加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立区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下设九个专项工作小组,在全市率先构建了“一办九组”生态文明建设组织体系,全面统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生态“大环保”格局基本形成,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职责。强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构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率先建立生态涵养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开展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工作。理顺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绩显著,先后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称号,在全市率先创成“9041”标准基本无违建区,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地方”。(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显著提升,2020年,全区细颗粒物(PM2

      5、.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分别为32g/m3、55g/m3、24g/m3、3g/m3,较2015年分别下降58%、43%、42%和73%。其中,PM2.5年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位列全市第4,PM10、NO2、SO2常年稳定达标。优良天数279天,同比2016年增加73天;重污染天数7天,同比2016年减少26天。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四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永定河山峡段沿河城(国考)、永定河山峡段三家店(市考)、斋堂水库(市考)、侯庄子村断面(市考)和区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稳定达标,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57条,治理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总体良好,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尚未涉及安全利用及严格管控类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连续五年持续提升,由2015年的70.7提高到2020年的75.8,突破性实现由“良”创“优”。(三)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坚持抠“0.1微克”精细治霾防尘,实施“

      6、压煤、控车、降尘、治污、综合保障”五项减排措施。截至2020年底,全区实现无燃煤锅炉、优质型煤100%全覆盖、超过60%的村庄完成煤改电。区内公交清洁能源车辆占比65.9%、轻型环卫作业车辆电动化比例81.2%,累计报废(含转出)老旧机动车超过2.7万辆。构建“1+3”扬尘精细化管理体系,出台施工工地“双十条”和道路、裸地扬尘治理细则。严格管控渣土车,定期更新裸地台账,全区建筑规模5000平方米以上的施工工地按要求全部安装视频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全区城市道路“冲、扫、洗、收”新工艺作业覆盖率达92%。完成269个餐饮油烟治理项目。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改造和燃气(油)锅炉低氮改造任务。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建立“固定执法站+机动执法+点穴执法+跨区域执法移动”联动执法机制。2017年以来,启动空气重污染预警25次61天,有效实现“削峰降速”。碧水保卫战全面推进,开展区、镇、村三级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估,严格落实门头沟区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施意见,重点实施84个村的饮水升级改造工程。加强地下水保护,全区14座加油站全部完成埋地油罐防渗漏改造工作。以永定河沿线为重点,进行污水处理设

      7、施升级改造,完善COD在线监测设备,2020年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庄覆盖率为99.2%。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实行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深入实施“河长制”,持续开展“清河”“清四乱”行动,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取得实质性成效。建立永定河流域跨界断面联防联控机制,完善辖区内街道(镇)间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生态补水助力地下水位大幅提升,永定河再现碧水长流壮观景象,龙泉湾、门城湖、黑河沟成功入选北京市年度优美河湖。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完成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详查工作。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在产企业用地监管。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补贴推广使用有机肥,推广生物友好型农药。筛查关停企业63家,公开土壤污染风险评估评审结果。实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建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机制,实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全区目前均为优先保护类耕地(未受污染),不存在受污染的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四)绿色生态本底不断夯实绿色空间持续拓展,坚持把实施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作为“一号工程”,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百万亩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

      8、等一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41.79%提升到2020年的48.08%,林木绿化率由2015年的65.9%提升到2020年的72.75%。生态品质巩固提升,绿地面积达2194.86公顷,人均绿地面积提高到63.8平方米,居生态涵养区第一。城市公园增加至35个,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到89.5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5年的28.71平方米提升到2020年的30.03平方米,居全市第二。完成废弃矿山修复治理面积141.97公顷。生态空间管控持续加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的校核和优化,划定占全区国土面积31.4%的生态保护红线。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整改率、销号率均达到100%,签订北京市门头沟区、房山区、河北省涿鹿县共建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界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优化整合自然保护地体系。(五)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绿色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被国家发改委纳入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培育文旅康养、科创智能和医药健康三大产业。202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由“十二五”末不足5成提升至近8成,成为资

      9、源型城市直接转型生态城市的成功实践案例。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9家,“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调整,关停大台煤矿,彻底终结千年采煤史,实现全域资源型产业全面退出。实施63个村、1.6万户煤改清洁能源工程。2020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57.13万吨标煤,能耗总量保持全市最低水平,单位GDP能耗0.23吨标煤/万元,“十三五”期间年均下降率为7.7%。低碳发展更趋成熟,统筹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29.8%。生态惠民取得可喜成绩,打造“精品民宿”经济,成功打响“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品牌,盘活闲置农宅300余处,推进“门头沟小院+”田园综合体建设。2020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15元,同比增长17.9%,增速全市排名第二。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人均GDP等指标位居生态涵养区前列。 (六)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垃圾分类高效开展,持续推进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及分类收集向农村地区深入,实现山区垃圾就地化、自动化、便捷化、高效化处理。门头沟区4个小区、2个村被评为北京市2020年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加快垃圾再生

      10、资源回收利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危险废物严格管控,以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夏禾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规范危险废物贮存、转移和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100%,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利用率达100%。辐射安全保持稳定,依法从严监管,加快辐射类审批事项办理,严格事中事后现场核查,加强核技术利用单位监督管理,推进电磁环境管理,切实保障区域辐射环境安全。应急能力显著提升,全面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有效防止次生环境污染。借鉴“南阳实践”水污染应急处置经验,开展应急演练,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有效提升。(七)全民共治作用逐步凸显党政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坚持党对生态环境工作的集中领导,切实为守生态、促发展、绿富民、强治理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夯实,激励和监督企业建立健全生产方式“绿色化”管理制度,严格依法持证排污。鼓励企业开展能力建设,提升治污减排水平和环保意识,主动履行环保主体责任。全民行动体系愈发健全,畅通社会多元化监督渠道,发挥环保举报热线和舆论监督作用,深化“接诉即办”。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

      11、民环保素养,引导各类社会团体主动参与环境治理工作。(八)“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部完成表1 “十三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序号分类指标名称2015年规划目标2020年完成情况1环境质量PM2.5年平均浓度值(mg/m3)0.0770.060左右或年均下降5-6%0.032完成2地表水水质劣类消灭劣类完成完成3总量指标二氧化硫减排(%)-7587完成4氮氧化物减排(%)-2552完成5挥发性有机物减排 (%)-2535完成6化学需氧量减排(吨)-657857完成7氨氮化物减排(吨)-92118完成8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区污水处理率(%)65.29090.88%完成9新城污水处理率(%)7595完成完成10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100100100完成1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9398100完成12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100100100完成13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利用率(%)100100100完成14工业污染场地纳入环境风险管理的百分比(%)-全部纳入100完成15生态红线(%)-持平31.4%完成16森林覆盖率(%)41.7945.0448.08完成17人

      12、均公园绿地面积(m2)28.71稳步提升30.03完成18环境管理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完成19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938594.2完成20信息公开化率(%)100100100完成二、“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与机遇并存“十三五”时期,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生态功能持续夯实,城市环境更为宜居,但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依然明显、贯彻“两山”理论仍有差距,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能力不足。“十四五”期间,全区能源消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将保持增长态势,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双降”难度较大。全区能源严重依靠能源输入,可再生能源占比低,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短时间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幅度提升,时间紧任务重。碳减排基础薄弱,示范性项目和工程储备不足。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压力较大。扬尘管控压力明显,国道109新线工程施工、以棚户区改造搬迁为主的建筑施工,都将成为扬尘的管控重点;移动源污染日益凸

      13、显,重型柴油车污染严重;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染物所占比重逐年加大,生活型污染问题日渐突出,治理难度大。受制于门头沟区的地形条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压力较大。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尚需健全。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任务艰巨。从永定河流域整体情况来看,主要污染物COD、氨氮超过纳污能力,永定河上游官厅水库常年水质处于地表水类-类之间。2020年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94.5%,污水收集管线,再生水利用管线以及雨污分流管线亟需加快建设。全区河长制管理范围内主要涉及河道66条,除永定河、清水河、城子沟、门头沟(黑河沟)、中门寺沟、冯村沟、西峰寺沟、石门营沟、永定河引水渠9条河流有水有鱼有草,其中大多数河道常年干涸,水生态修复需要持续深入开展。生态功能和生态品质有待提升。生态系统质量需要稳步提升,需要精准提升森林系统质量、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地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红线亟需落地,除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外,其他重要生态空间的监管工作相对不足,监管能力薄弱,科技手段缺乏。“两山”转化成效尚显不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尚不健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

      14、山”转化路径需进一步创新拓展。项目带动、资金保障、人才支撑等方面力度不足,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市场拓展短板突出。现代化环境治理能力亟需提高。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市民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现有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手段不能满足精细化治理要求,环境科研、执法、监控、监测等领域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施工工地、裸地治理、小微工程监管、道路遗撒等各类扬尘问题精细化管理不足,环境执法效能仍需增强。执法设备、人员配备不足,难以满足一线执法力量需要,部门间联勤联动机制仍需巩固完善。(二)面临的新形势“十四五”时期,门头沟区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党和国家的生态文明战略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遵循。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是“十四五”规划的法律基础。党的十九大对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做了系统完整的战略部署,深入

      1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要求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遵循。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生态涵养区定位为全面建设“绿水青山门头沟”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为全市探索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后盾。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了门头沟首都西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京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三大功能定位,生态涵养区战略定力进一步夯实。北京市领导高度重视门头沟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多次视察调研,提出了“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立区,坚定做两山理论守护人,深入实施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施意见,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等要求,为门头沟区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有利于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16、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陆续出台,对相关工作进行系统谋划,进一步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减少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十四五”时期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门头沟区将始终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新机遇新挑战,准确把握中央、市委新要求,准确把握地区发展的新特征,准确把握全区人民的新期待,准确把握当好“两山”理论守护人的新内涵,以首善标准落实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依靠绿色发展激发环境改善内生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和现代化治理塑造高质量发展典范,依靠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扩容提质与减污降碳,依靠共建共治共享创造区域协同发展与协同改善新成就,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17、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厚植生态本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根本目的,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创新绿色低碳为动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深化区域协同治理,着力构建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体系,为奋力谱写“绿水青山门头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二、规划原则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把握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围绕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动各行业、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决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源头防控,协同减排。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统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要时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

      18、推进PM2.5和臭氧污染治理相协同、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协同、本地治污和区域共治相协同。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稳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三个治污,区域共治。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综合利用法规、技术、经济等手段,精细管理、科学施策、因地制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加强与相邻北京市城区及河北县市联动,实现生态环境协同共治。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紧密结合,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调动各级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整合各部门资源,激发市场活力,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当好“两山”理论守护人,积极投身绿水青山门头沟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风尚。三、规划目标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高标准提升、首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彰显,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更加充足,高水平建成“绿水青山的生态之城”。“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到2025年,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升,绿色

      19、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加快推动,碳排放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区域协同治理更加深入,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绿水青山门头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表2 门头沟“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2020年现状值2025年规划值指标属性低碳1碳排放总量(万吨)98达到市级要求约束性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37.4达到市级要求约束性3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市级要求约束性大气环境4细颗粒物(PM2.5)(g/m3)年均浓度32达到市级要求约束性5优良天数(天)279达到市级要求约束性6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天)7基本消除预期性水环境7劣类水质河长比例(%)/消除约束性8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类比例(%)/进一步提高约束性9地表水市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100约束性1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持续保持稳定达标稳定达标稳定达标约束性11全区污水处理率(%)9095约束性土壤1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95约束性13

      2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95约束性污染排放14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吨)/230约束性15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减少(吨)/150约束性16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吨)/800约束性17氨氮排放总量减少(吨)/95约束性生态18生态环境质量指数75.8稳步提升预期性19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比例(%)31.431.8约束性2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30.03稳步提升约束性21废弃矿山图斑治理面积(公顷)7.78338约束性22物种多样性/保持稳定预期性第三章 积极谋划碳中和路径围绕碳中和目标,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战略,实施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专项行动,从能源结构、产业优化、重点领域和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等方面深入推动节能减排。一、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控制煤炭消耗,完善农村清洁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健全清洁取暖设备后期长效运行服务机制。到2025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达到市级要求。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利用。优化清洁供热体系,依托4座燃气供热厂调整优化新城供热布局,推进军庄镇和斋堂镇燃气锅炉房等重点工程项目实施。提升天然气输配能力,加快

      21、天然气输配站建设,依托陕京三线和六环路高压A管线,新建王平镇和妙峰山站、军庄和卧龙岗高压A调站,实现平原新城地区和浅山区天然气供应全覆盖;合理布局山区镇街液化天然气供应,推进“煤改气”工程,争取到2025年天燃气气化率达到77%。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强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广光伏、风电、热泵等在重点领域、区域的规模化开发和高效利用,实现多能互补。推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应用,有序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和垃圾焚烧发电等。推进可再生能源供热发展,在农村地区、公共建筑等领域推广空气源热泵应用。稳步推进鲁家山垃圾焚烧厂余热供热工程,实现新城清洁能源集中供暖全覆盖。争取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供热比例提升至3.3%。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考核。开展一批节能减碳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将中关村门头沟园新建项目打造成绿色高效、多能互补的节能示范性园区。推动石龙三期、石龙五期、石龙西区老旧厂房改造,为新增高精尖产业提供冷热源供应技术保障。二、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紧抓转型突破期,推进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

      22、进展。积极打造长安街西延专精特新产业集群,形成“专精特新门头沟”产业品牌。布局3+2产业结构,培育绿色可持续发展动能,聚焦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积极打造新首钢大桥临近地区总部经济带、发展高品质商务和生活服务业。积极探索山地经济新途径,打造永定河文旅体验产业带。构建“三线纵深”“三点互动”格局,织就生态+民宿、生态+文旅、生态+农业等“多业融合”的精品文旅体验网。高水平布局绿色发展新业态。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疏解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能源消耗。严格执行北京市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强化资源、环境、技术条件等约束。落实门头沟区关于进一步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促进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若干措施,持续强化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精准服务能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以中关村门头沟园为引擎,建设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国家数字视听产业基地、国际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产业高地和创新高地。高水平建设绿色低碳的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积极打造绿色制造体系

      23、,大力推进重点企业的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督促重点碳排放单位节能减碳。推进首钢生物质公司等重点节能减碳单位在节能技术改造、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等领域的创新升级。推进中关村人工智能科技园示范项目建设,通过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在完善的生产服务业和高品质健康生活配套的支撑下,打造涵盖智能基础、核心技术和“智能+”三级体系环节的人工智能绿色示范产业。三、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碳建筑领域。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鼓励建设超低能耗或零能耗建筑,促进开展绿色建筑认证,到2025年,新建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充分利用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热泵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全面推进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实现全区符合条件的新建城镇居住建筑全部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充分做好城区屋顶光伏和农村地区太阳能分布式利用。聚焦建筑能效水平提升,持续推动公共建筑、老旧住宅小区开展综合节能改造,严格抗震设防要求,推进新建翻建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全面提升建筑运行能效。交通领域。完善绿色交通体系,加快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为辅的交通发展模式,鼓励倡导绿色出行,提高绿色出行比例,降低小

      24、客车使用强度。优化机动车结构,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机动车“油换电”,不断提高全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到2025年,除山区线路和应急保障车辆外,公交车、出租车、轻型环卫车、轻型邮政车等车辆基本实现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汽车替代。加快高排放机动车淘汰,基本淘汰辖区内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和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载货汽车。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深化能源低碳转型,强化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加强土壤培肥,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因地制宜开展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农田土壤碳汇能力。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加强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四、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高森林碳汇能力。持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提升森林质量,高水平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任务,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任务,积极推进废弃矿山植被恢复,提高森林覆盖率。持续开展森林健康经营、平原生态林养护等工程,推广高碳汇树种,提升森林蓄积量。提升城市绿地功能。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落实疏解整治促提升园林绿化专项任务,推动战略留白临时绿化,坚持生态、节俭、简易原则实施临时绿化。根据区域生态环境条件及气候变化

      25、趋势选择适宜的物种,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禁止使用冷季性草坪、建设节约型绿地,提高城市整体覆盖度,增加城市绿量。保护河流湿地。加快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以永定河综合治理为契机,带动全区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开展河湖环境生态需求分析,不断增加河湖生态用水规模。加大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力度,加强本地再生水、雨洪水、外调再生水等水资源的联合调度,确保河流的生态流量和流速。五、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落实碳排放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全面落实市级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度,分解碳排放控制目标,明确各行业部门和重点单位的碳排放控制责任。建立区域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清单,编制区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逐步建立完备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核算和评价体系。评估分析区域可再生能源潜力,开发利用成本和难度。精准掌握各产业领域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及未来增长情况,为评估区域碳排放峰值时间节点提供依据。加强重点排放单位管理。强化重点单位节能减碳责任,积极推进节能低碳技术应用和项目改造,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围绕北京市试点碳市场交易政策要求、配额核定方法及

      26、新增设施配额申请要求等内容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培训。强化监督履职,督促重点碳排放单位高质量完成年度履约任务。融入全市碳中和行动。依托中关村门头沟园,提升新能源等技术创新能力,适时开展碳捕集利用技术试点。鼓励“门头沟小院”、产业园区、新农村建设等新建项目从规划设计和项目示范入手,打造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在机关、学校、乡村、园区等不同领域通过节能改造、新能源利用等方式开展低碳活动,发挥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在低碳发展中的示范作用。29第四章 筑牢首都西部生态屏障严格落实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保护,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构建门头沟新城“一山环绕、一水映城”的生态城市格局,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一、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积极发挥区委生态文明委议事协调机构的牵头把总作用,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任务有效落实,督促各成员单位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构建齐抓共管的生态“大环保”工作格局。持续健全区委生态文明委组织体系,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求,协调开展指标测评、创建验收等工作。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实现机制研究。实

      27、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监管,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完善区级生态环保督查机制和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机制,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充分发挥司法保障作用,坚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和执法司法制度。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推进生态涵养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明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明确生态产品权责归属。落实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摸清底数,形成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动态掌握生态产品数量分布、质量等级、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等信息,为GEP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奠定基础。完善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森林、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对永定河流域、百花山、灵山等重点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重要生态空间监管制度。持续推进百万亩造林、提升林木碳汇能力,打造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二、切实加强生态空间监管强

      28、化“一线两区”空间管控。充分发挥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和分区规划对地区发展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严格落实“一线两区”空间管控要求,强化生态控制区内各类生态资源要素的整体保护和监管,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的产业。有序推进集中建设区内城市化,鼓励存量更新改造,实现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加强对集中建设区内绿地、水域等非建设空间的保护和管理,优化生态空间结构,推动城市生态修复,促进生态功能与城市功能相融合。构建生态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逐步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质量监测体系,实现对区域典型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和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内人为干扰等常态化监测。定期开展重要生态空间或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开展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空间的保护成效评估。优化调整重要生态空间。有序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勘界定标,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保护,完成我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完善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对自然保护地实行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做好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的有效衔接,将自然保护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29、。积极推进重要生态空间监管。推动构建跨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加大“绿盾”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力度,强化科技赋能,依法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以属地管理为主、行业主管、生态环境部门监督的生态空间监督管理机制,完善问题发现、反馈、处置闭环工作机制,确保发现问题点位整改落实到位,坚决遏制生态空间违法违规问题。健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结合区域发展定位、空间发展和保护格局,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硬约束落实到环境管控单元,落实北京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制定区级精细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差异化的环境准入。强化“三线一单”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细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加强建设项目准入、污染源监管、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联动管理。三、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扩大生态空间。高水平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任务,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加强宜林荒山建设,全力扩大生态空间。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3%,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到91%。构建梯次绿色空间格局。规划全区“一

      30、廊、一环、两区”(永定河生态走廊、新城休闲公园环、深山生态保育区、浅山生态修复区)的绿色空间结构,形成深山区、浅山区、平原新城地区梯次绿色空间格局,强化水系蓝网和108、109国道和一线四矿等道路沿线绿化建设,打造集生态、景观和防护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廊道,逐步实现“山水相拥”“十字绿轴”“五带多园”生态布局。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百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南石洋大峡谷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生态建设。推进泥石流多发区、废弃矿山等重点地区的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实施永定河山峡段综合治理与修复工程。持续推进小流域治理,建设雁翅镇田庄沟、潭柘寺镇桑峪沟等生态清洁小流域28条,全区生态清洁小流域达标率提高至80%以上。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加快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信息云平台,全面推进灵山、百花山等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资源本底调查。充分依托现有各级各类监测站点和监测样地(线),构建生态定位站点等监测网络。对重点保护物种开展长期监测,动态掌握物种现状及种群变化情况,

      31、为建立市级生物多样性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撑。探索开展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试点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宣传,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典型案例、重大项目成果等宣传普及,引导各级党委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众自觉主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畅通违法活动举报渠道,严厉打击滥捕滥伐、非法交易、污染环境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违法行为。五、探索“两山”理论实践路径深化创建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三创两树”(“三创”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两树”即门头沟区最美“两山”理论守护人、“两山”理论实践样板)生态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定期开展“两山”理论转化成效评估,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新路径,有效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水平和保障能力,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打造绿色惠民、绿色共享品牌。拓展“两山”理论转化新实践。努力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创新之路,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鼓励采取多样化模式和路径,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聚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研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在生态补偿

      32、、经营开发融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方面的应用。聚力打造永定河文旅产业带,以高品质文旅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聚力打造长安街西延线专精特新产业集群,构建首都西部发展新的增长极。健全“两山”转化保障机制。将“两山”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重点考核生态经济、生态补偿、社会效益等推动“两山”转化方面指标。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充分发挥新城在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对山区的带动作用,精耕细作,探索具有门头沟特色的山地经济发展之路。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增加政府资金投入,鼓励社会组织建立生态公益基金,合力推进地区高质量发展。第五章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专项攻坚,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实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着力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一、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坚持不懈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化“抠0.1微克”,聚焦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加强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移动源排放等污染源治理,不断提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到2025年,全区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PM2

      33、.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例达到市级要求。强化扬尘管控精细化。推进施工扬尘精细化管控,强化源头管控,合理控制施工规模,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深入推行绿色施工,全面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推广拆迁、拆违、施工建设、装修等项目高围挡、封闭化作业方式,有条件的实施全封闭化作业。深度治理混凝土搅拌站无组织排放。推进裸地扬尘精细化管控,按照“标本兼治、动态治理”的原则,开展街乡镇裸地日常排查,定期更新裸地台账,实现裸地扬尘问题动态清零。加强园林绿化裸露地生态治理工作,抑制季节性裸地农田扬尘。推进道路扬尘精细化管控,提升道路清扫保洁水平,开展区域道路、背街小巷、乡镇(街道)、普通公路、农村街坊路等道路清扫保洁,具备条件的区域道路“冲、扫、洗、收”作业新工艺基本实现全覆盖。持续开展道路积尘负荷走航监测,提升监测频次,压实道路保洁责任。深度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推进含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严格落实国家及本市胶粘剂、涂料、油墨等产品VOCs含量限值标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全面使用低(无)VOCs含量胶粘剂、涂料,引导企业使用VOCs含量最严限值产品,开展生产、销售等环节抽查

      34、检测。重点行业部门加强产品使用环节抽检抽测。强化工业VOCs排放管控,推进工业生产绿色化,严格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大的行业项目准入。构建精准溯源的VOCs监管体系,鼓励重点行业实施在线监测并联网。推进生活服务业污染综合管控,大力推进低挥发性有机物产品使用,引导和鼓励居民使用低VOCs消费品,加强餐饮污染管控,积极推广使用高效油烟净化设备,建立健全餐饮业废气净化设备在线监控平台,督促餐饮企业达标排放,进一步促进汽修行业优化整合升级。推进移动源低排放化。强化公安、交通、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动机制,严格机动车排放监管。加大在用车辆尾气排放的抽查力度,通过路检路查、入户抽查、遥感监测等手段,严查在用车辆尾气超标排放行为。强化对超标车辆处罚,持续加大进京综合检查站柴油车检查力度,减少过境大货车带来的污染。全面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管理制度,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监管。淘汰重点行业老旧燃油工程机械,鼓励优先使用电动或符合第四阶段排放标准的低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动工业园区、大型场站基本实现叉车电动化。加强成品油储运系统油气排放监管,运用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开展精准执法。在生产、销售、储存和使用

      35、环节,持续开展油品、氮氧化物还原剂和车用油品清净剂等有关产品的监督检查,加大针对施工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违法销售油品查处力度。动态清理无证无照经营黑加油站、流动加油罐车。二、着力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推进碧水保卫战,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以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入河排污口精细化管理、加强流域生态修复为重点,强化水质监测和执法监管,努力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目标。多措并举节约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重点行业节水,加强农业和园林绿化节水管理,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鼓励企业节水技术改革,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加快海绵区域建设,建设石龙经济开发区集雨高效利用设施。加快改扩建老旧供水管网和再生水管线建设与管护,扩大再生水利用规模,确保生产生活用水总量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降幅始终达到市级要求。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和地下水保护。按照市级工作部署,提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年度“三级”水源地调查评估,推动区级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信息公开。加强饮用水周边风险排查和环境整治,建立水源地周边一定范围内主要污染源和污

      36、染物排放清单,实施“一水源地一档案”。深入实施农村水源地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地下水定期监测。到2025年,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继续推进地表水污染防治。完善城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开展雨污分流改造、集中污水处理厂维护与升级改造,完善配套污水管网,增强污水处理与收集能力,提高污泥无害化处理水平。强化工业污染防治,推行一证式管理,对已获取排污许可证的固定污染源加强监督管理,工业废水经预处理达到规定要求后,进入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强石龙经济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自动在线监控系统,确保达标排放。实施入河排口查、测、溯项目,精准治理水污染。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水源地周边村庄、新增民俗旅游村庄、人口密集村庄为重点加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到2025年,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全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村庄覆盖率达到100%。着力恢复水生态。开展全区水生态状况全面调查,落实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加快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建立永定河流域跨界联防联控机制和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持续开展“清河行动”,重点集中整治河湖生态空间,实现河道清洁通畅,继续实施生态补水。强

      37、化永定河现有人工湿地功能,选择适宜河段实施水生植物栽植、水生生物生境恢复、鱼类增殖放流等措施,恢复河流水生态健康。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实施污水、河道、环境同步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坡地水体流失与面源污染防控、村庄污染削减、人居环境提升、沟渠河道修复等措施,构建从上游到下游、从岸上到水域的修复-治理-保护综合治理体系,促进水生态健康。治理小微水体,以农村房前屋后沟塘、排水沟为重点,清理村内沟塘,清理水域漂浮物,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到2025年实现河流湿地的长治久清。三、全面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全面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坚持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地齐抓”,健全、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治理体系。到2025年,实现受污染耕地和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有机肥应用,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推广应用绿色防控产品,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完善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回收处理体系,基本实现农膜全回收。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在产企业重点监管单位管理,建立完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台账,持续

      38、更新公开监管名录。严格环境准入,依法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落实重点监管单位排污许可管理。严格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治理、企业自行监测、土壤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等制度。严格农用地分类管理。严格落实耕地分类管理,建立动态更新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持续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调查,充分利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农产品产地监测、日常检查等手段,确定可能存在的污染或超标点位。强化安全利用类耕地的风险控制,开展品种调整,抑制重金属进入食物链,有效降低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加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协同监测。严格管控建设用地环境风险。严格预防工业用地土壤污染,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督促重点监管单位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义务。开展关停企业原址用地筛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收储、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建立全范围调查清单。利用“多规合一”平台强化多部门联动监管,督促用途变更地块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严格未利用地土壤保护。对未利用地予以保护,控制开发利用。推进未利用地土壤监测,掌握土壤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结合未利用地土壤状况调查结果,加强巡查和专项检查,依法查处倾倒垃圾、侵占使用

      39、等违法行为。第六章 强化生态环境风险管控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严格管控噪声污染,强化核与辐射安全风险监管,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完善的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一、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及分类收集。以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加强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奖惩机制和社会志愿服务机制。加快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建设,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各类垃圾处理水平。到2025年,农村地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动态清零,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5%。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环境监管。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依法落实工业危险废弃物排污许可制度,动态更新辖区内危险废物重点单位台账档案信息。督促产废单位采取清洁生产等措施,从源头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建立规范的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落实转移联单制度。规范全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转运,确保外运过程中不发生二次污染。实现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100%无害化处置。提高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实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督促产废单位

      40、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严格涉疫废物分类管理,加强源头风险防范。二、着力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强化施工噪声污染监测与防范。加强109国道新交通干线、棚户区改造建设过程中噪声监测与管控,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严控固定噪声源排放,改善声环境质量。专项整治群众身边的噪声问题。重点加强对居民区餐饮业、娱乐业、商业等噪声污染源的控制,严格落实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对长期噪声超标并影响居民生活或健康的固定声源,联合各部门及属地政府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噪声污染联防联控。继续完善生态环境、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城管、交通等部门分工负责、联防联控的噪声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发动居委会、村委会等组织协助开展居住区噪声问题监督管理。三、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认真履行审批职责。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和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要求,优化、加快辐射类审批事项办理,做好辐射安全审批事项相关工作。督促、指导辐射工作单位依法按时提交许可证延续、申领、变更、注销申请。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事中事后现场核查,加强核技术利用单位的监督管理,分类管理,突出重点。推进各项辐射安全管理制度与监管责任落实,及时消除各项安全隐患,

      41、确保辖区辐射安全。持续推进电磁环境管理。加强电磁设施环境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各项要求落地。主动开展科普宣传,进一步普及电磁、电离辐射环境知识,提高百姓环保意识,防范化解“邻避”风险。四、健全环境风险应急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及时修订突发生态环境应急预案,加强环境应急指挥调度。加强应急管理和处置队伍建设,做好应急值守,加强培训演练,快速响应和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全面提升应急监测能力,完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法和设备。提高极端气候事件预警响应能力。评估重点领域受气候变化影响和脆弱性,统筹考虑交通、市政、生态要素,减缓或降低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提高门头沟区应对极端气候的响应能力。38第七章 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加强全过程监管,落实各类主体责任,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一、健全领导责任体系落实党政主体责任。坚持党对生态环境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治理工作

      42、负责,各有关部门对本领域环境治理工作负责。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其他有关负责同志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区委生态文明委“1+10+1”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支撑把脉作用,统筹各工作小组和专项小组,细化职责分工。实施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落实环境治理“日提醒、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推进环境治理“最后一公里”责任落实。强化目标评价考核。坚持目标导向,将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约束性、预期性目标和措施,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各类规划和计划,完善规划实施考核办法和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定期开展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严格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体系。严格落实中央、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各项整改任务,狠抓责任落实和整改见效。强化大气、水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的督查帮扶,指导镇街、企业解决环境问题。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干部,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二、健全企业责任体系严格依法持证排污。落

      43、实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全面推行“一证式”管理,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登记工作。严格企业依法依规落实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控制”。加强排污许可后执法监管,加大对未持证排污、不按证排污等行为的执法监管力度。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强化治污能力建设。推行“绿色化”生产方式,引导企业退出污染产能、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完善服务机制,加强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激发企业推动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有序推进污染源“全覆盖”工作,提升治污能力。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有序推进车辆达标排放和清洁化替代,鼓励开展污水回用、建筑垃圾再生和厨余垃圾堆肥利用。规范环境信息公开。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指导、监督重点排污单位通过北京市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和企业网站等途径,依法公开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执行标准以及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等信息,并对信息真实性负责,接受社会监督,鼓励排污企业通过开放日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开放。三、健全全民行动体系开展社会多元监督。发挥“12345”“12369”市民服务热线作用,畅通统战、人大和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督渠道,健全信息反馈机

      44、制,深化“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及时解决群众环保诉求。完善新闻发布、媒体专栏等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关注社会舆情中的环境类问题线索,及时报道环境治理进展、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和生态破坏问题。构建环保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动员广大职工、青年、志愿者参与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治理的科普教育、社科教育。强化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生态环境保护自律规范,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参与制定修订行业标准。提高公民环保素养。推动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学校开展接地气、聚人心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及线上线下的公益和实践活动,营造环境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创建一批市级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向公众提供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服务。四、健全监测监管体系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综合执法、专项执法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细化区、镇(街道)行政执法职权清单,持续保持高效查处的环境监管态势,健全问题“交办、接收、反馈”转运体系。加强帮扶指导,提升基层环境治理能力。探索第

      45、三方辅助执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提高执法效能。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优化执法方式、完善执法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提高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效能。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固化“点穴式”执法,持续推进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开展“百日攻坚”联合执法,加强跨要素、跨部门、跨地区的生态环境协同监管,提升生态环境综合决策水平。强化热点网格、在线监控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的应用,拓展无人机非现场监管方式,完善重点污染源综合监管网络,提升综合执法监管能力。系统提升监测水平。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全要素监测网络优化与提升,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全覆盖。健全区、镇、村(社区)三级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完善入河排口溯源关系图,构建水环境智慧监管平台。优化监测网络,重点提升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温室气体等综合监测能力。加强土壤监测,落实门头沟区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监测三年行动方案(试行),强化农田灌溉水监测,督促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做好风险隐患排查、有毒有害物质检出、土壤自行监测工作。以灵山、百花山为重点,推动构建生物多样性智慧化监测网络。严格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增强科

      46、技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科技信息化建设,搭建生态环境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及指挥中心。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区域污染源分析和预警能力。加强科技攻关,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永定河生态承载能力、区域碳中和路径及技术等重点领域研究。加强推广应用,推进新技术在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估、污染物及温室气体减排控制等领域的综合应用。五、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财税支持。健全生态环境财政投入机制,规范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实施污染防治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提高使用绩效。强化资金统筹,加快推进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按照要求,依法征收环保税,落实节能环保税收优惠政策。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吃亏”为导向,探索构建覆盖水环境、森林、矿山、耕地等要素的综合性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推动生态保护补偿与乡镇街道财政拨款挂钩、补偿资金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相挂钩,并统筹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建设。积极融入市级统一自然资源产权

      47、确权登记系统和权责明确的产权体系。建立区域生态交易市场,推动生态资源资产化、可量化、可经营化,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激励社会投资主体从事生态保护修复,增强对农村集体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和经营能力,提升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整体价值,促进自然资源资产集约开发利用。六、健全市场信用体系构建规范开放的市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提升审批效率。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生态环境营商环境“服务包”。严格生态环境领域政务服务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服务市场。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在餐饮、汽修等行业,逐步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开展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对废弃矿山修复地块,鼓励“生态修复+生态惠民”模式。对工业污染地块,因地制宜探索开展“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推进地块安全、高效利用。完善环保信用评价。逐步推进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动态评价重点排污单位的环保信用,并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评价结果,实施差别化监管。建立排污单位“黑名单”制度,构建多部门企业环境

      48、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制度。设立企业“环保信用门槛”,并与政府采购、财税补贴、评先创优、水电价、信贷等政策挂钩。七、加强环保铁军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制度化管理。强化理论武装,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生态环境监测监察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建立监测监察人员廉洁守纪承诺制度,严格执行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监督和社会监督,树立环保队伍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提高队伍专业化素质。优化人员结构,积极引导法学类和生态环境相关专业人员从事综合执法。完善培训体系,深入开展“业务大课堂”活动,持续提升队伍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强化实战大练兵,常态化开展知识竞赛、案卷评查等工作,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培养一批环境行业能手。鼓励队伍人员参与各类岗位建功活动,激发队伍担当作为,持续锤炼队伍履职本领。提升执法现代化水平。全面统一着装,加强装备配备,持续推进执法标准化建设。落实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和应用全覆盖。建立健全执法信息化管理体系,与排污许可、建设项目管理等平台互联互通。以信息化建设强化执法与自动监测、群众举报等环境事件信息的联动,提高现代环

      49、境执法效率和水平。八、全面提升宣传能力健全公益宣传体系。深入贯彻和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两山”理论落地生根,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发挥区委生态文明委“生态文明宣传工作小组”职能作用,不断提升宣传教育工作水平。建立与市、区新闻媒体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主流媒体强势发声,为全面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坚强的宣传舆论保障。强化生态环境主题宣传。加快生态理念传播,加强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低碳日等主题宣传,开展生态环境文化周宣传活动,拓展主题演讲、展览、摄影活动,鼓励餐厨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多渠道组织策划有影响、有声势、有效果的宣传活动。深耕细作政务新媒体特色专栏,创新传播方式,拓宽传播平台,打造线上宣传教育主阵地。讲好门头沟环保故事。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双碳”、生态示范创建及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等工作内容,开展系列宣传报道,深入挖掘基层环保先进人物和精神事迹,凝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深入开展最美“两山”理论守护人、“两山”理论实践样板等选树活动,讲好门头沟环保故事,打造特色宣传品牌。49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

      50、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任务落实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有效推进规划落地。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将重点任务分解到生态文明委年度工作要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年度实施方案,确保规划任务落到实处。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工作任务,狠抓落实,协同推进规划实施。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定期考核规划实施成效,对进展缓慢的规划任务及时协调调度,确保圆满完成目标任务。二、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治理能力加大各项引智项目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倾斜力度,引导各类专业人才向门头沟聚集。加强生态环保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在资源环境领域申报设立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一批生态领域科技创新团队与人才。加强与专业科研院所合作,组织开展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攻关。三、保障资金支持,拓宽资金渠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市级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发挥金融部门、企业、社会等多渠道资金的作用,支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各项工作。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环保项目建设,发挥资金合力。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等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四、开展交流合作,推进协同保护继续完善与西城区结对协作机制,用好乡村振兴绿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导入西城区金融和科技创新优势,助力门头沟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加强与海淀区、石景山区、丰台区、房山区及河北省涿鹿县、涞水县、怀来县等相邻地区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协作,借鉴先进生态保护理念、管理经验及技术手段,深化区域大气、水和固体废物污染等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国际环保组织、国际金融机构的交流,推进污染治理、生态建设、设施共享、环境管理、科技发展等全方位的交流合作。50

      《北京市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由会员9786****8129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TA的资源
  • 年储藏加工冷冻食品2.77万吨、年冷藏果蔬3000吨、年深加工熟食制品2000吨项目环评表文件

    年储藏加工冷冻食品2.77万吨、年冷藏果蔬3000吨、年深加工熟食制品2000吨项目环评表文件

  • 年加工EPE包装袋350吨、气泡包装袋100吨项目环评表

    年加工EPE包装袋350吨、气泡包装袋100吨项目环评表

  • 京能奉节150MW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表

    京能奉节150MW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表

  • 加油加气站站房项目环评报告书

    加油加气站站房项目环评报告书

  • 双鸭山农场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

    双鸭山农场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

  • 牛蛙养殖项目环评报告表

    牛蛙养殖项目环评报告表

  •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徐庄煤矿危废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徐庄煤矿危废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加工纸箱180万平方米项目环境表

    加工纸箱180万平方米项目环境表

  • 年产200万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年产200万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开鲁县肉牛产业联农助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

    开鲁县肉牛产业联农助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

  • 1-郴州亚光应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纯银电解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正文

    1-郴州亚光应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纯银电解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正文

  • 长宁县后江河山洪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本)

    长宁县后江河山洪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本)

  • 内蒙古开鲁县镇村生活垃圾小型化分散式焚烧处理试点项目建华镇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

    内蒙古开鲁县镇村生活垃圾小型化分散式焚烧处理试点项目建华镇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

  • 内蒙古开鲁县镇村生活垃圾小型化分散式焚烧处理试点项目小街基镇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

    内蒙古开鲁县镇村生活垃圾小型化分散式焚烧处理试点项目小街基镇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

  • 长宁县梅白镇黑塘河山洪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本)

    长宁县梅白镇黑塘河山洪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本)

  • 年产50万吨无公害颗粒饲料项目环评报告书

    年产50万吨无公害颗粒饲料项目环评报告书

  • 内蒙古开鲁县镇村生活垃圾小型化分散式焚烧处理试点项目吉日嘎郎吐镇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

    内蒙古开鲁县镇村生活垃圾小型化分散式焚烧处理试点项目吉日嘎郎吐镇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

  • 衡阳市“美丽湘江”项目环评报告表

    衡阳市“美丽湘江”项目环评报告表

  • 经开区IVD研发生产及销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经开区IVD研发生产及销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湘潭县涟水河(二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湘潭县涟水河(二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点击查看更多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