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2019年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
6页山西省2019年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2017扬州烟花三月旅游节”开幕晚会上,人们听了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乡恋》,不由得触目伤怀.B.每年夏天,西湖苏堤上茂密成荫的树木鳞次栉比,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C.中国人常强调做人要学会忍辱负重,讲究处事要做到饮泣吞声D.教室里的电脑昨天还能正常使用,今天莫名其妙地死机了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褶皱(zhě)刹那(chà)哨卡(qiǎ)如法炮制(pào)B.占卜(zhān)收敛(liǎn)纤维(xiān)人才济济(jǐ)C.悭吝(qiān)停泊(bó)谄媚(chǎn)拾级而上(shí)D.打盹(dǔn)躯壳(ké)恬静(tián)骇人听闻(hài)3 .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为了表示对您的衷心感谢,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B.王校长:“李教授,明天我校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请您斗胆赐教。
C.王强同学从班主任杨老师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然后说到:“感谢您的厚爱D.虽然你尽的是绵薄之力,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是你的全部积蓄,谢谢你4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凫水 诘难 获益匪浅 毛骨耸然B.亵渎 讪笑 盛气凌人 消声匿迹C.彷徨 羁绊 锐不可当 张慌失措D.磐石 剽悍 引经据典 顶礼膜拜二、字词书写5 . 根据拼音写汉字容shè(_______) 旁wù(_______)大发雷tínɡ(_______)喉lónɡ(_______) 亵dú(_______)táo(_______)神费力 羡mù(_______) 杜jué(_______) 金ɡē(_______)铁马 秘jué(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八卦炉中逃大圣 , 定心猿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龙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佛祖道:“你除了生长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6 . 请根据选文内容,将选文题目补充完整八卦炉中逃大圣,____________定心猿7 .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猴王”有怎样的性格特征?8 . 长篇小说《西游记》脍炙人口,人们据此衍生出了很多有趣的歇后语,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孙悟空的眼睛——火眼金睛”等,你能据选文内容也写个歇后语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知入与知出张运辅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 ”;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 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9 . 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0 . 下面这段话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适用?请说明理由。
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11 . 鲁迅读进化论书籍的经历和思想转化的过程,对于阅读时“‘出’于书”“用得脱透”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10-12题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2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庶竭鸳钝,攘除奸凶 (3)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4)今贼适疲于西13 .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14 . 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北伐的理由五、句子默写15 . 诗、文名句填空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3)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4)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孔子《论语》)(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六、名著阅读16 . 名著阅读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选择_____和_____,篇名分别是《_____》和《_____》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的内容七、综合性学习17 . 修改下列病句(1)房内飘出一股清香的龙井茶2)张华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作文八、作文18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阳光是奔跑的方向;奔跑,是青春的激扬朝向阳光,灵魂不会坠入黑暗;努力奔跑,生命始终一路芬芳请以“朝着阳光奔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