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写作的系统》-精选课件(公开PPT).ppt
53页第二章 写作的系统,第一节 写作主体 第二节 写作客体 第三节 写作载体 第四节 写作受体,第一节 写作主体,一、写作主体的素养 (一)生活素养 两方面:经历,钟情与投入 对写作的意义如下: 1、可为写作提供大量新鲜的材料 很多作家都会深入生活扩大自己创作的领域第一节 写作主体,2,是作家发挥创造力的基础 作家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体验型:张悦然,郭敬明,沈从文,张爱玲 想象型:金庸古龙,苏童,王小波,韩寒 可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作家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文章的第一节 写作主体,3,可帮助主体正确认识生活 阅历少经历浅又不投入的话,对生活的感受就想瞎子摸象 比如文革十年第一节 写作主体,4,可陶冶作者性情和气质 台湾女作家三毛喜欢周游世界,也喜欢收藏 贾平凹钟情奇石、怪木、古乐器、土罐第一节 写作主体,(二)学识修养 学识:写作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学问、见识等 台湾一个美食家兼作家蔡澜先生 国学大师,北大教授季羡林(社科学领域的泰斗人物)说:从作者角度讲,只有在知识广博的基础上眼界才能放的远,学人文学科的人要掌握一门自然科学,精通一门自然科学就更好了 他的意思是做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完善知识结构,使得思想厚重。
第一节 写作主体,其实,你最后看文章就看一个人的见识,看他人的一生你想想在物理学、生物学,科学家本身有一门所长,甚至他还会画画做一个艺术家,那这个人怎么得了文学家写的散文真是作文了,真是超级难看,他什么也不晓得,就这样风花雪月,那不是很难看吗?他根本没什么东西,就是文字上的演练这就是那时候胡兰成启蒙我们的,眼界一下子打得很大,什么都可以看,什么拿出来都是文章,这范围比我们同代小说家文化养成和背景要大 ——朱天文《命名的喜悦是最大的回馈》,第一节 写作主体,二,写作主体的能力 素养是前提,能力是保证,关系不能颠倒 (一)观察能力 观察是写作主体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其他身体器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有计划的、目的性很强的自觉认知过程 “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鸣”梅尧臣 听觉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 视觉 “梅子留酸软齿牙”杨万里 味觉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李清照 触觉,第一节 写作主体,观察能力的构成要素: 注意力 鉴别力 联想力,,长久以来,我非常病态地发展出自己一套垃圾分类系统,既被这个系统所控制,也用这个系统在度量衡,在阅人,在读物 瞧,帽子小姐的浴室垃圾筒 她把三样东西混贬成堆,卫生纸,破丝袜和戳着吸管的优酪乳空盒。
三样物件生前,我意思是,变成垃圾前活着使用时,它们是不可能混放在一起的它们各有位分秩序井然,用后,它们要有用后的待遇 ——朱天文《巫言》,朱天文《巫言》,第一节 写作主体,(二)思维能力 1,思维的含义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能动的反映 2,三种思维形式与写作的关系 A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不借助形象,概括是判断的元素,判断是推理的基础,推理分归纳(个别到一般)、演绎(一般到个别)两种推理第一节 写作主体,酒→饮料→液体→物质; 人→动物→生物→物质→存在 可见,抽象思维发达的人,不会就事论事,就人论人,就物论物,会使自己的理论升华,会使自己的境界升华,容易站得高,看得远第一节 写作主体,(意)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 梅达尔多(个体)→(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中的)人性,第一节 写作主体,抽象思维在写作中起的主要是指导作用,是看不到、摸不着,但又十分重要的潜作用 要想写得具体、生动、可感,则应借助形象思维第一节 写作主体,B、形象思维 和抽象思维的区别: 使用工具差别:前者靠语言和表象;后者只靠语言 结果差别:前者再现形象或创造新的形象;后者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第一节 写作主体,具体形式: I,再现(重现) 用生动的语言把生活状貌表现出,可用有声语言也可用无声语言说或者写都能达到再现,再现讲究真实,讲究感官对事物的真切感知,还讲究记忆表象对事物的真实再现,文字对记忆表象真切记录高了两英寸一副粉边眼镜新做的头发,高高堆在头顶上,露出鲜红的耳朵多么简单!这一刻,三年来我一直在召唤的死亡此时是那么简单,就象一块干朽的木头她很明显是怀着身孕,肚子很大她的脑袋好象小了(两秒钟过去了,但让我再给他们一点生命能承受的僵立时刻),她那布满了浅色雀斑的双颊凹陷了,裸露的小腿和双臂失去了所有微黑的健康肤色,于是那淡淡的汗毛露了出来她穿了一件棕色的无袖棉布裙,脚上是一双脏兮兮的拖鞋呵——呵!”凝滞了片刻,她又惊又喜地喊出来 “丈夫在家吗?”我嘶哑着嗓子问,拳头在口袋里握紧了 我当然不能象有些人想的那样把她杀了你知道我爱她那是一见钟情的爱,是矢志不渝的爱,是钻心刻骨的爱 “进来吧”,她那样快活地说道多丽.希勒紧紧靠在粗糙的朽木门上,尽最大的可能缩紧身子(甚至还稍稍踮起了脚),好让我过去她低下头对门坎微微笑了笑,双颊下陷,颧骨突出,一双乳白色润泽的臂伸开来贴在木门上,就这样呆了片刻。
我走进去,没碰着她那凸出的娃娃多丽的气味,另有一种微弱的油煎味我的牙齿象白痴一样打颤 —— 《洛丽塔》,第一节 写作主体,II,联想 跨越两个事物或两个概念之间的相关度差距,由此想到彼,把二者联结起来的思考,就是联想第一节 写作主体,三种类型: 类似联想(相似联想): 把事物间的相似性作为联想基点,比如秦牧《榕树的美髯》一文中: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榕树使人想起将军,老榕树使人想起稳重、慈祥、和蔼、饱经沧桑的老人 对比联想: 唤起对非眼前事物记忆时是由类似联想想到还是对比联想想到,主要是看联想时偏重于相同点还是不同点 如宝钗和黛玉在对待宝玉念书态度上的截然对立第一节 写作主体,接近联想: 两事物间在时间,空间或因果的关系上构成联想月到星;唐代文化到唐诗;牛顿到万有引力,苹果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讲到志愿军就雪吃炒面,战士们说想到祖国人民能安宁地坐在家里和咖啡、茶就安慰了,第一节 写作主体,III,想象P31 含义:人对自己头脑中的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新形象即生活中没有,但可能有的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具有艺术真实(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中同类型事物的概括),这是想象和联想最大的区别。
作用: 推动构思进行,突破时空限制,塑造典型形象等第一节 写作主体,C,灵感思维 灵感:古希腊柏拉图认为乃神赐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唯心的产物到80年代初人们才开始大张旗鼓地研究“灵感”,源于1980年钱学森给《中国社会科学》写信说灵感思维是一种潜思维,和抽象形象思维并列第一节 写作主体,灵感思维的基本特点: 以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为基础 是跨越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领域的 需有特定的契机机遇第一节 写作主体,培养灵感思维的条件: 勤于观察思考 关注外在信息,不断接受新知识,以增加积累,获得契机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灵感出现在人较放松时),第一节 写作主体,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求异思维 A、定义 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与方法,能在揭示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向人们提供异于他人,优于他人的新的思路、方法、认识、成果的思维第一节 写作主体,B、表现形式 多角度思维 逆向思维,课堂练习:,以落叶为意象,多角度立意,写主题句 例: 1、落叶归根,客居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土 2、万物凋零,生命渐渐走向尽头第二节 写作客体,一、写作客体的构成 1、对象化的自然景观 2、群体化的社会生活 3、个体化的人生状态 4、外在的精神产品,第二节 写作客体,一、写作客体的构成 1、对象化的自然景观 自然世界是写作活动的第一客体。
第二节 写作客体,2、个体化的人生状态 人在空间上的属性是渺小的,个体化的人最具价值者是人对时间的占有与填充——即人的生命过程,即人生人的生命过程与生命状态,应该是写作活动的第二客体第二节 写作客体,3、群体化的社会生活 若干个个体的人构成了人类的社会此若干的最小值,为“二”二人即需“仁”,仁,就是人的社会所需要的规则与公约人是深具社会性的,社会生活也就成了活动的第三客体第二节 写作客体,以上三点,是要我们亲身感受的: A、去寻找并描写陌生的自然物象、社会生活; B、去发现并描写熟悉人事物的陌生感,,一枚五角星 萝卜是这样贴的嘛,刚才告诉你贴反了老师有些不耐烦,把小尹手上的蜡光纸反过来,并没有松手,抓住那纸在空气中顿了三秒 哦知道了小尹刚才传本子的时候看到纪念的本子上有枚金色太阳,一闪一动,好美要是自己的大萝卜也能这样夺人眼球就好了,所以小尹选了红色,画了图形,剪下来,又觉得不对,哪有这么红的萝卜?反过来看看,那红色有点力透纸背的意思,倒是更真实 小尹记得,老师并没有布置金太阳的手工作业,但那枚太阳底下有一个红色的五角星小尹的三次作业清一色是蝴蝶,老师红色钢笔画出的蝴蝶特别逼真,连眼睛都不放过,但越是细腻,越让人觉得拖泥带水纠缠不止,她暗暗下决心,要一枚五角星,只要一枚。
冬天的夜晚总来的特别早,小朋友陆续交了作业,有的交了作业父母亲没来接,就跑到外面荡秋千玩旋转车去了,啊啊哦哦的疯玩声时时传来小白兔是课本上剪下来的,萝卜叶子也贴上去了,碧绿碧绿等着主角出现,小尹还在想,到底怎么贴呢她故意把先前那个萝卜丢在桌肚里,又拿出蜡光纸,在上面认真比划开 老师们看着教室里的小朋友走了一大半,心安理得地坐下来聊天,说粮票换鸡蛋的价格,哪里机器织毛衣特别好,威力发面包今天轮到谁排队去买小尹坐在距离老师两米不到的地方,甚至连一个老师咽口水的声音也听的清清楚楚她下定决心了,为了五角星,按老师要求来,纪念的金太阳就是夺目啊,夺目总是美的老师要去买面包了,别磨蹭了,她提醒自己 最后一个交了作业,小尹赶快闷头整理书包,抬头和三位老师说再见她看见其中一个老师在本子上画了个蝴蝶,丢在那一摞本子的最上面,松一口气,小声嘀咕:终于改完!,第二节 写作客体,4、外在的精神产品 精神文化是人类的文明成果,须以人化的自然——人所创造的物质世界——为前提,所以,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花朵第二节 写作客体,二、写作客体特征 1、写作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一切认识对象 2、写作客体是蕴含着思想意蕴和典型意义的一切认识对象。
1、2不必兼有第三节 写作载体,一、写作载体概念 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式和传播媒介第三节 写作载体,二、写作载体的构成要素 (一)主题 (二)材料 (三)结构 (四)语言,第三节 写作载体,三、文章的概念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组织的书面语言形式 “文章”一词的发展变化: A、春秋战国:纹路、花纹; B、汉代:文学作品; C、晋代:从文章作用、内容角度下定义; D、唐宋:文章、文学二词混用; E、近代以后:区分文章、文学二词第三节 写作载体,四、文章的功能 (一)信息功能 (二)审美功能 (三)认识功能 (四)教育功能,第三节 写作载体,四、文章的功能 (一)信息功能 文章信息量的大小是衡量文章价值大小的标志之一第三节 写作载体,四、文章的功能 (二)审美功能 1、审美享受(感性、潜在层面) 2、审美教育(理性、深入层面),第一次面试,A、积累了经验,个人获得了锻炼 B、一次难忘的经历,值得回味 C、紧张与从容一步之遥(假若和评委互换角色) D、打开心灵的第一步(不再封闭自我),第三节 写作载体,四、文章的功能 (三)教育功能 除了上面提到的审美教育外,还有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文明意识教育,生活方式教育等等。
第四节 写作受体,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 ——朱自清《论教本与写作》,第四节 写作受体,一、读者和受体的区别 读者:相对于文章而存在的阅读习惯、审美趋向等直接受制于写作主体的表达,尽管他们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自己的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