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专题04明清社会转型(学生卷)-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全国通用).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t****j
  • 文档编号:599612726
  • 上传时间:2025-03-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6.2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真题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1.(2024·湖北·高考真题)赵翼《廿二史札记》中有“明祖行事多仿汉高”条:“明祖以布衣起事,与汉高同,故幕下士多以汉高事陈说于前,明祖亦遂有一汉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定鼎前朝旧都 B.推行文化专制 C.废除行政中枢 D.建立宗室藩屏2.(2024·湖南·高考真题)元朝圣旨多采用蒙古语法糅合汉语词汇的形式,开篇曰“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互助里,皇帝圣旨”汉族文臣润色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明朝又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说明(  )A.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 B.元朝民族矛盾逐渐缓和C.明朝重塑儒家正统地位 D.元朝全面吸收了汉文化3.(2024·山东·高考真题)宋元时期,畜牧兽医专著记述最多的是马,并以医马、相马的书为多;明清时期,最主要的记述对象是牛,各种相牛、养牛、医牛的书占畜牧兽医专著总数的50%以上这是因为明清时期(  )A.政府强化了军事资源控制 B.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C.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4.(2024·北京·高考真题)《永乐大典》辑录了先秦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明成祖撰序:“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尽开物成务之道,极裁成辅相之宜,修礼乐而明教化,阐理至而宣人文……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总结性类书    ②明成祖标榜“文治”强调了图书的教化作用③国家统一为《永乐大典》的编纂提供了条件    ④《永乐大典》被明政府确定为儒学基础读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24·广东·高考真题)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城中人不事耕种,小民仰给经纪,一春之计全赖西湖”,而官方意欲禁止游览时人叶权认为:“若禁其游玩,则小民生意绝矣且其风俗华丽,已入骨髓,虽无西湖,不能遽变这反映了当时(   )A.商业经营方式改变 B.户籍管理制度混乱C.商业资本集聚明显 D.城市商品经济繁荣6.(2024·甘肃·高考真题)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禁之时,民间多私携物品往交趾诸处,经日本转手贩卖,换取日本长崎银,将至中国,凿沉其舟,携银以归私商冒险带回白银的深层原因是,当时明朝(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白银主要来自日本C.海上商业贸易发达 D.经济高度依赖白银7.(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明代中后期士大夫广泛参与日用类书籍编纂弘治年间进士邝璠以《耕织图》为蓝本,编撰《便民图纂》一书,为苏南一带农村日常生活及农事活动提供指导。

      其内容庞杂,载有农艺、园艺、养畜等农业技术和饮食器用方面的知识《便民图纂》的出现体现了(  )A.朝廷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B.士大夫阶层趋于世俗化C.平民文化需求范围扩大 D.日常生产生活的标准化8.(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明朝万历年间,浙江人李乐致仕回乡(嘉湖地区)后,感慨道:“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余乡二三百里内,自丁酉至丁未,若辈皆好穿丝绸绉纱湖罗,且色染大类妇人李乐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A.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 B.江南丝织业发展高度繁荣C.读书人经商成为新的时尚 D.男女平等观念日益普遍化9.(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清初《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说出版盛行,广为传播,同时出现了满文版本进行刊印而对于清政府认为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的书籍则被列为禁书,进行销毁这导致了(  )A.世俗文化发展停滞化 B.社会政治和平失序化C.政府的思想专制僵化 D.传统伦理道德的延续10.(2024·全国新课标·高考真题)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

      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  )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 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 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1.(2024·湖南衡阳·三模)下图为明初为加强北部边疆治理的举措◆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修建长城边防线◆东起辽东,西到甘肃设九边军镇建立起军事防◆北方各边镇设置军屯,驻兵屯田这些举措(   )A.落实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B.促进了明初经济的恢复发展C.体现了明朝边疆治理的创新 D.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交流2.(2024·湖南邵阳·三模)明代前期,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的地位逐渐确立;明代后期,山海关的地位迅速提升,被称为“天下第一关”这一变化反映出(   )A.明朝政治中心发生变化 B.经济重心南移C.明朝军事防御体系调整 D.沿海威胁加剧3.(2024·陕西商洛·三模)明朝洪武年间规定“官员营造房屋,不准歇山转角,重檐重拱及绘藻井……庶民庐舍,不许于宅前后多占地、相亭馆、开池塘……不许过三间”;而到了嘉靖以后,陕西、豫北等或绅或商的住宅多为多开间尤其是五开间,并成为这些地区民居基本形制这表明(   )A.奢靡之风影响社会风尚 B.政府对民间的控制力度降低C.市民阶层政治地位提升 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4.(2024·安徽合肥·三模)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

      这反映出当时(   )A.行政效率有所提升 B.宦官专权现象得以解决C.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D.君权相权矛盾日益凸显5.(2024·河北保定·三模)明代六科给事中与十三道监察御史合称为“科道”,“明代乃以监察官员治天下”如表所示为明代对科道官员选任的部分规定据表可知,明代(   )时间内容永乐年间明成祖曾谕,“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宜用有学识达治体者”正统初年颁布《宪纲》,始立新进初仕者不与科道之禁,认为“新进小生,遽受斯职,未达政治之体而有可为之权……以好恶为是非,甚至贪秽无籍”成化年间著令:“今后初仕者,不许铨除风宪(不得选任为科道监察官员)”A.科道官员行政权力扩大 B.官员监察制度成熟完备C.科举取士标准趋于严格 D.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强化6.(2024·福建福州·三模)如表为1480-1602年明代财政支出统计表据此推知(   )年份皇室消费(占比)俸禄支出(占比)军费支出(占比)赈济支出(占比)赈灾数额(万两)148023.37%26.25%49.15%1.23%7.67155234.86%24.06%40.59%0.50%6.1160252.89%14.18%32.44%0.48%13.8A.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B.皇权政治弊端日趋严重C.军费支出数额逐步下降 D.张居正改革的成果显著7.(2024·天津·二模)宣德六年,明宣宗令郑和敕谕暹罗国王:“朕主宰天下,一视同仁,尔能恭视朝廷,屡遣使朝贡,朕用尔嘉。

      比闻满剌加国王欲恭来朝,而阻于国王……王宜恪遵朕命,睦邻通好,省谕下人,勿肆侵侮,则见王能敬天事大,保国安民,和睦邻境,以副朕同仁之心郑和在两国之间进行斡旋,说服暹罗国王,放弃了侵略这主要体现了(   )A.郑和下西洋维护了区域和平 B.明朝统治者的天朝观念牢固C.礼乐文明在东南亚地区传播 D.以德服人的理念应用于外交8.(2024·广东深圳·二模)明中叶以前,东南山区修建了一批堰坝蓄水灌溉到明中叶以后,大量商贩借助河流运输竹木、柴炭、靛麻等商品,需开堰通行,导致农商之间出现了许多用堰纠纷这反映了当地(   )A.高产作物的引进 B.区域性商帮的形成和发展C.朝贡贸易的繁荣 D.农林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9.(2024·四川成都·二模)下图是《顺风相送》的内容要点该书是明朝时修成的航海手册,在当时传抄较广它反映出当时(   )A.海禁政策转向废弛 B.传统科技承古萌新C.西学东渐日渐兴起 D.海洋意识潜滋暗长10.(2024·湖南·三模)据历史记载,明朝移民云南的有二三十万卫所军人,连同家眷约有八九十万人,约占当时云南人口总数的1/4,驻守贵州的军人及其家眷约有六十余万人,明初驻守广西的军人及其家眷也不少。

      这些举措(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扩大了明朝统治的疆域C.消除了南方的民族矛盾 D.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11.(2024·重庆·二模)明代万历年间绘制的《乾坤一统海防全图》是一组条屏式样的海防图,全图自广东沿海向东向北呈“一”字展开清中期的长卷式沿海全图的分图顺序,多为“自盛京(今辽宁)至广东”,这与明人万里海疆“自粤抵辽”截然不同这一呈现顺序的变化,最有可能是基于(   )A.王朝政治的差异 B.制图技术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变化 D.外贸政策的不同12.(2024·广东·二模)如图为我国明朝各时期朝贡贸易的统计图据此可知,明朝(   )A.朝贡政策与世界动荡不安有关 B.朝贡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C.朝贡政策体现了中国地位下降 D.朝贡政策受到时局变化的影响13.(2024·云南·一模)明代万历年间,利玛窦来到中国后,指出“记识”的器官是“脑”而并非“心”,但嘉道年间士人俞正燮不以为然,说中国人与西洋人“藏府不同,故立教不同,洋人巧器……盖为人穷工极巧,可见心窍不开”这种现象反映了(   )A.传统社会转型任重道远 B.中国传统文化优于西方C.西学东渐受到士人阻碍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4.(2024·江西新余·二模)明末嘉定人张鸿磐在《请照旧永折疏》中,希望政府在征收赋税时不必征收实物(粮食),可以征收折色(货币)。

      他的理由是:嘉定“地不产米,水不通漕”,“仅种木棉一色,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杂米,以米充兑这反映了当地(   )A.“摊丁入亩”尚未执行 B.经济收益结构发生变动C.传统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D.工商业市镇的高度繁荣15.(2024·湖南·二模)下图是明朝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的代表利玛窦与中国士大夫进行交流利玛窦被誉为中国天主教开拓者,他在传播天主教过程中删去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的童真女之子身份,特别是“人人平等”等内容,还尽量避免谈论基督教的神学这表明明朝时期(   )A.天主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B.传教是中西交流的主要方式C.儒学地位再次受到了严重削弱 D.西学传播需要适应中国传统16.(2024·山东济宁·三模)清代政务的处理有一明一暗两条渠道,明的是指官员将题本、奏本递送至通政司,由其转交内阁,内阁票拟后呈送皇帝裁决;暗的是指臣僚将奏折直接递呈皇帝,皇帝御览亲批后发回奏折人这意味着清代(  )A.中枢机构运作更趋合理 B.权力分配体制发生新变化C.中央机构职权划分细密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17.(2024·陕西宝鸡·三模)清朝前期,政府征集名儒编纂巨籍三十多种康熙时敕修、雍正初完成的《古今图书集成》,凡一万卷;乾隆时的《四库全书》凡三千四百五十七部,七万九千七十卷,更是巨籍,对学术的贡献亦甚大。

      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政治认同 B.促进民族交融 C.恢复儒学正统 D.倡导经世致用18.(2024·辽宁·三模)清前期云南改土归流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逐渐成为少数民族区域主流婚恋观念,甚至出现了少数民族妇女以死守节的记载由材料可知,改土归流(   )A.拓宽了清政府的统辖范围 B.减少了边疆少数民族间矛盾C.推动边疆内地一体化管辖 D.推动了云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