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制图图标准2007.12.24.doc
16页1 总 则1.0.1 为了使建筑专业、室内设计专业制图规则,保证制图质量,提高制图效率,做到图面清晰、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制图方式绘制的图样:1 手工制图;2 计算机制图1.0.3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专业和室内设计专业下列的工程制图:1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各阶段设计图、竣工图;2 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实测图;3 通用设计图、标准设计图1.0.4 建筑专业、室内设计专业制图,除应遵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以及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2 一般规定2.1 图线2.1.1 图线的宽度b,应根据图样的复杂程度和比例,按《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中(图线)的规定选用(图2.1.1-1~图2.1.1-3)绘制较简单的图样时,可采用两种线宽的线宽组,其线宽比宜为b:0.25b 图2.1.1-1 平面图图线宽度选用示例图2.1.1-2 墙身剖面图图线宽度选用示例图2.1.1-3 详图图线宽度选用示例2.1.2 建筑专业、室内设计专业制图采用的各种图线,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名称线型线宽用途粗实线B1.平、剖面图中被剖切的主要建筑构件(包括构配件)的轮廓线2、建筑立面图或室内立面的外轮廓线3、建筑构造详图被剖切的主要部分的轮廓线4、建筑构配件详图中的外轮廓线5、平、立、剖面图的剖切符号中实线0.5b1、平、剖面图中被剖切的次要建筑构件(包括构配件)的轮廓线2、建筑平、立、剖面中建筑构配件的轮廓线3、建筑构配件详图用及建筑构配件详图中的一般轮廓线细实线0.25b小于0.5b的图形线、尺寸线、尺寸界线、图例线、索引符号、标高符号、详图材料做法引出线等中虚线0.5b1、建筑构造详图及建筑构配件中不可见的轮廓线2、平面图中的起重机(吊车)轮廓线3、拟扩建的建筑物轮廓线细虚线0.25b图例线,小于0.5b的不可见轮廓线粗单点长划线b起重机(吊机)轨道线细单点长划线0.25b中心线、对称线、定位轴线折断线0.25b不需画全的断开界线波浪线0.25b不需画全的断开界线构造层次的断开界线注:地平线的线宽可用1.4b2.2 比 例 2.2.1 建筑专业、室内设计专业制图选用的比例,宜符合表2.2.1的规定 表2.2.1 比 例图名比例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1:50、1:100、1:150、1:200、1:300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局部放大图1:10、1:20、1:25、1:30、1:50配件及构造详图1:1、1:2、1:5、1:10、1:15、1:20、1:25、1:30、1:503 图 例 3.1 构造及配件3.1.1 构造及配件图例及说明见表3.1.1。
表3.1.1 构造及配件图例1墙体应加注文字后填充图例表示墙体材料,在项目设计图纸说明中列材料图例表给予说明2隔断 1.包括板条、木制、石膏板、金属材料等隔断 2.适用于到顶与不到顶隔断3栏杆4楼梯1. 上图为底图楼梯平面,中图为中间层楼梯平面,下图为顶层楼梯平面2. 楼梯及栏杆扶手的形式和楼梯踏步数应按实际情况绘制5坡道 上图为上坡道,下图为门口坡道8孔洞 阴影部分可以涂色代替9坑槽12烟道1. 阴影部分可以涂色代替2. 烟道与墙体为同一材料,其相处处墙身线应断开13通风道14新建的墙和窗1. 本图以小型砌块为图例,绘图时应按所用材料的图例绘制,不易以图例绘制的,可在墙面上以文字或代号注明2. 不比例绘图时平、剖面窗线可用单粗实线表示15改建时保留的原有墙和窗16应拆除的墙21空门洞h门洞高度22单扇门(包括平开或单面弹簧)1、 门的名称代号用M2、 图例中剖面图左为外、右为内,平面图下为外、上为内3、 立面图上开启方向线交角的一侧为安装合页的一侧,实线为外开,虚线为内开4、 平面图上门线应90度或45度开启,开启弧线宜绘出5、 立面图上的开启线在一般设计图中可不表示,在详图及室内设计图上应表示6、 立面形式应按实际情况绘制23双扇门(包括平开后单面弹簧)24对开拆叠门25推拉门1、门的名称代号用M2、图例中剖面图左为外、右为内,平面图下为外、上为内3、立面形式应按实际情况绘制26墙外单扇推拉门1、门的名称代号用M2、图例中剖面图左为外、右为内,平面图下为外、上为内3、立面形式应按实际情况绘制27墙外双扇推拉门28墙中单扇推拉门29墙中双扇推拉门30单扇双面弹簧门1、 门的名称代号用M2、 图例中剖面图左为外、右为内,平面图下为外、上为内3、 立面图上开启方向线交角的一侧为安装合页的一侧,实线为外开,虚线为内开4、 平面图上门线应90度或45度开启,开启弧线宜绘出5、 立面图上的开启线在一般设计图中可不表示,在详图及室内设计图上应表示6、立面形式应按实际情况绘制31双扇双面弹簧门32单扇内外开双层门(包括平开或单面弹簧)33双扇内外开双层门(包括平开或单面弹簧)34转门1、 门的名称代号用M2、 图例中剖面图左为外、右为内,平面图下为外、上为内3、 平面图上门线应90度或45度开启,开启弧线宜绘出4、 立面图上的开启线在一般设计图中可不表示,在详图及室内设计图上应表示5、立面形式应按实际情况绘制35自动门1、 门的名称代号用M2、 图例中剖面图左为外、右为内,平面图下为外、上为内3、立面形式应按实际情况绘制36拆叠上翻门1、 门的名称代号用M2、 图例中剖面图左为外、右为内,平面图下为外、上为内3、 立面图上开启方向线交角的一侧为安装合页的一侧,实线为外开,虚线为内开4、 立面形式应按实际情况绘制5、 立面图上的开启线设计图中应表示37竖向卷帘门1、 门的名称代号用M2、 图例中剖面图左为外、右为内,平面图下为外、上为内3、 立面形式应按实际情况绘制38横向卷帘门39提升门40单层固定窗1、 窗的名称代号用C表示2、 立面图中的斜线表示窗的开启方向,实线为外开,虚线为内开;开启方向线交角的一侧为安装合页的一侧,一般设计图中可不表示3、 图例中,剖面图所示左为外,右为内,平面图所示下为外,上为内4、 平面图和剖面图上的虚线仅说明开关方式,在设计图中不需表示5、 窗的立面形式应按实际绘制6、 小比例绘图时平、剖面的窗线可用单粗线实表示41单层外开上悬窗1、 窗的名称代号用C表示2、 立面图中的斜线表示窗的开启方向,实线为外开,虚线为内开;开启方向线交角的一侧为安装合页的一侧,一般设计图中可不表示3、 图例中,剖面图所示左为外,右为内,平面图所示下为外,上为内4、 平面图和剖面图上的虚线仅说明开关方式,在设计图中不需表示5、 窗的立面形式应按实际绘制6、小比例绘图时平、剖面的窗线可用单粗线实表示42单层中悬窗43单层内开下悬窗44立转窗45单层外开平开窗1、 窗的名称代号用C表示2、 立面图中的斜线表示窗的开启方向,实线为外开,虚线为内开;开启方向线交角的一侧为安装合页的一侧,一般设计图中可不表示3、 图例中,剖面图所示左为外,右为内,平面图所示下为外,上为内4、 平面图和剖面图上的虚线仅说明开关方式,在设计图中不需表示5、 窗的立面形式应按实际绘制6、小比例绘图时平、剖面的窗线可用单粗线实表示46单层内开平开窗47双层内外开平开窗48推拉窗1、 窗的名称代号用C表示2、 图例中,剖面图所示左为外,右为内,平面图所示下为外,上为内3、 窗的立面形式应按实际绘制4、小比例绘图时平、剖面的窗线可用单粗线实表示 49上推窗1、 窗的名称代号用C表示2、 图例中,剖面图所示左为外,右为内,平面图所示下为外,上为内3、 窗的立面形式应按实际绘制4、小比例绘图时平、剖面的窗线可用单粗线实表示 50百叶窗1、 窗的名称代号用C表示2、 立面图中的斜线表示窗的开启方向,实线为外开,虚线为内开;开启方向线交角的一侧为安装合页的一侧,一般设计图中可不表示3、 图例中,剖面图所示左为外,右为内,平面图所示下为外,上为内4、 平面图和剖面图上的虚线仅说明开关方式,在设计图中不需表示5、窗的立面形式应按实际绘制51高窗1、 窗的名称代号用C表示2、 立面图中的斜线表示窗的开启方向,实线为外开,虚线为内开;开启方向线交角的一侧为安装合页的一侧,一般设计图中可不表示3、 图例中,剖面图所示左为外,右为内,平面图所示下为外,上为内4、 平面图和剖面图上的虚线仅说明开关方式,在设计图中不需表示5、 窗的立面形式应按实际绘制6、 h为窗底距本层楼地面的高度3.2 水平及垂直运输装置3.2.1 水平及垂直运输装置图例及说明见表3.2.1。
表3.2.1 水平及垂直运输装置图例 序号名 称图 例说 明9电梯1、 电梯应注明类型,并绘出门和平衡锤的实际位置2、 观景电梯等特殊类型电梯应参照本图例按实际情况绘制10自动扶手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自动人行坡道可正逆向运行,箭头方向为设计运动方向2、 自动人行坡道应在箭头线段尾部加注上或下11自动人行道及自动人行坡道4 图样画法 4.1 平面图4.1.1 平面图的方向宜与总图方向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