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之星十一五课题“2-6岁儿童思维特点与思维课程教学策略研究”总报告 (1).doc
41页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课题《2~6岁儿童思维特点与思维课程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报告东方之星“十一五”课题组目 录第一部分 研究问题的提出 2一、研究背景 2(一)思维课程介绍 2(二)本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三)研究基础 4二、研究目标 4三、研究内容与价值 4(一)研究内容 4(二)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5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与研究设计 7一、研究思路 7二、研究设计 7(一)核心概念 7(二)研究方法 7(三)研究步骤 8第三部分 成果与结论 9一、2-6岁儿童思维发展特点 9二、基于儿童思维特点与思维课程活动类型的教学策略 11三、思维课程教学策略在实践中的作用与效果 12(一)有效运用教学策略对教师思维课程教学的作用与效果 12(二)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对幼儿思维发展的作用与效果 16第四部分 本研究的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9第五部分 今后研究设想 19参考文献 20附录1:2-6岁儿童思维特点 22附录2:思维课程教学策略 30第一部分 研究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一)思维课程介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同样,幼儿园的教育也应为幼儿一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打好基础东方之星的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幼儿思维教育的研究,并提出“为幼儿一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园思维游戏课程”是东方之星幼儿教育机构自主研发的,以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为核心理论基础,同时吸收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和建构主义思想,围绕促进幼儿基础思维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幼儿操作性、探索性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的课程方案,让幼儿在游戏中、动手操作中和自主探索中获得思维发展该课程方案研发十几年来一直在进行不断地研究和完善,目前在全国二十几个城市的近千家幼儿园使用思维课程根据每个年龄段幼儿思维发展特点设计了托、小、中、大四个年龄段的不同的培养目标与内容结构课程的内容包括图形、符号、语义、行为四类活动,在四类活动中,分别包括认知、记忆、评价、聚敛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加工操作,因而形成了课程的20类目标图形认知符号认知语义认知行为认知图形记忆符号记忆语义记忆行为记忆图形评价符号评价语义评价行为评价图形聚敛思维符号聚敛思维语义聚敛思维行为聚敛思维图形发散思维符号发散思维语义发散思维行为发散思维思维课程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四个年龄段共包括4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4-6个游戏活动,并有一个主题情景贯穿始终。
不同于一般的幼儿园课程,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材料承载着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完成探索、学习和发展的目的课程以幼儿独立操作的活动方式为主,同时采用集体教学、小组活动和家庭亲子游戏等方式,使得幼儿可以通过与教师、家长和同伴三者的互动,建构更为丰富深刻的经验,更有效地发挥游戏活动的教育作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始终是积极的探索者,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需要扮演观察者、引导者、启发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敏锐地观察幼儿能力结构的个体差异和兴趣,为他们自主的探索活动提供适宜的支架;教师还要不断地创造认知冲突,支持和促进幼儿学会思考;同时教师还要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思维发展水平为基础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鼓励和支持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二)本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首先,对2-6岁儿童思维特点进行文献研究为思维课程教学策略研究和思维教育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教师开展思维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参考;其次思维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幼儿园课程,从目标上比较专注于儿童思维发展,从形式上更注重以材料为媒介的探索性活动,包括很多个性化的、独立的操作式的探索,因此教学策略的研究尤其重要,教师教学策略的预设、选择、应用与调整对于幼儿的思维品质的发展、教学活动节奏的把握、活动过程的顺利完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可见,思维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思维教育教学实践的迫切需求。
另外,2-6岁儿童思维特点与思维课程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体现在目前对基于幼儿思维特点的教学策略研究较少,教师在实践中可借鉴的成果不多,而思维课程是一个预成性的结构化的课程方案,在实施中,如何从幼儿出发,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每个孩子的思维得到应有的发展,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思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幼儿的思维特点,发现和追踪幼儿内隐的思维过程,抓住活动中的教育时机,灵活预设、运用和调整适宜的教育教学策略,为幼儿创造出支持、鼓励、吸引的环境和条件,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促进他们在知识、兴趣、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总结和梳理2~6岁儿童各个年龄阶段的思维特点并对思维课程不同活动中教师的基本教学策略进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三)研究基础本研究是在东方之星开展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幼儿基础思维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及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课题“幼儿思维游戏课程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思维课程在教学层面的特点、方法和规律等在“十五”期间,我们针对思维课程的目标、内容和组织进行了研究和完善,具备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我们的研究团队包括参与课程研发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生、资深教研员,对思维课程与教学都有较深入地理解与实践全国开展思维课程的幼儿园的一线教师也参与到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中,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对教学策略展开研究本课题研究以总课题为“点”,以各地幼儿园为“面”,以点带面,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覆盖面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旨在通过对儿童思维特点与思维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帮助教师解决思维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使教师能够有效地预设、选择、运用和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思维课程效果的最大化,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三、研究内容与价值(一)研究内容1. 2~6岁儿童的思维特点的文献研究在总结和梳理国内外关于儿童思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从图形(Figural)、语义(Semantic)、符号(Symbolic)和行为(Behavioral)四方面归纳总结出2~3岁、3~4岁、4~5岁和5~6岁儿童在处理这四类信息时的思维特点,形成教师教学参考资料2. 基于儿童思维特点与思维课程活动类型的教学策略研究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和思维课程各类活动的特点,研究整理出在图形、符号、语义和行为四类活动中,教师应采用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思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规则或原则,以及规律性、概括性的教学方法3. 思维课程教学策略在实践中的作用与效果分析在对儿童思维特点与思维课程教学策略研究的基础上,为了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开展思维教学,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针对有效运用思维课程教学策略对幼儿思维发展与教师教学的作用与效果进行了分析二)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1、丰富了儿童思维特点与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成果,促进教师对幼儿思维和思维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思维课程进入幼儿园已7年,并在全国较多地区的幼儿园开展,已形成了正规的教研和科研体系,加之东方之星十几年来对儿童思维教育孜孜不倦地探索、实践和大力推行,思维教育目前已受到幼儿园越来越多地关注,成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的思维教育意识进一步增强,教育能力也逐步提升本次课题的研究是继“十五”课题的研究,这两次研究从思维教育意义、方法到幼儿园思维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从幼儿思维特点的分析、梳理到思维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和传播,都一步步地带动幼儿园走进思维教育,喜欢思维教育,研究思维教育,使思维教育在幼儿园得到更多地重视和发展2、为教师进行思维课程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提高教师对课程的驾驭能力思维游戏课程教学策略对教师实施思维游戏课程中目标的把握、教学行为的改善及教学方法的积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是提高思维游戏课程教育效果的关键,高质量教学环节的前提,是教师是否采取了适宜的教学策略在思维课程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认识,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分析,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3、深化了教师对思维课程教学的认识与关注,丰富了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很多教师在复杂而多变的教学情境中,常常会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一般会用“个人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而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纽带,可以帮助教师遵循一定的理论和观念,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复杂的情境中找出问题和解决方案,预测可能的行为结果教学策略指导教师形成实践智慧,使教学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和富有智慧挑战的过程教学策略对教师的影响是长期而有效的,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4、有利于思维课程教研工作的开展教学策略在教研活动中起指导作用思维课程的教研活动围绕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展开,教学策略是基于教学普遍规律和方法的概括性总结和提升,具有纲领性,体现了思维游戏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指出了思维游戏课程的教学原则和行为规范,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对各地教研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教学策略是评价、反思教学的依据和手段教学评价和反思是教研中的主要内容教学策略为这项活动提供了评价和反思的标准,有利于避免在活动中出现“各抒己见,各执一词”、“看似热闹、缺乏实效”的局面教研的开展反过来对教学策略的动态调整起到关键作用教学策略是为教学服务的,是通过反思教学过程而得以调整的教研的开展无疑为这种调整提供了依据和动力同时,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通过更多更深的思考把复杂的教育实践问题转化、上升到教学策略层面的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教学策略的理解,生成教育智慧,促进自身向专业化、研究型的教师的转化40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与研究设计一、研究思路 (一)基于儿童思维特点和思维课程特点——本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本研究以思维课程作为研究的基础与重要切入点,研究了图形、符号、语义、行为四类不同类型活动中,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同时策略的研究紧紧围绕着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将2-6岁幼儿思维特点作为研究的基础与重要参考,以保障教学策略研究的科学性、适宜性与有效性二)教学案例研究——实践研究的取向教学策略的研究属于教学体系的范畴,研究问题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所以本研究以实践研究为取向,在前期文献研究基础上,对教学策略的研究主要采用了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组织全国参与思维课程的一线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研究的方式参与研究,验证并丰富教学策略的结论与成果,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思维课程教学活动,提高思维教学质量。
二、研究设计(一)核心概念思维课程:是指以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为核心理论基础,围绕促进幼儿基础思维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幼儿操作性、探索性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的课程方案,让幼儿在游戏中、动手操作中和自主探索中获得思维发展思维课程基于2-6岁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共包含了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四个年龄段的课程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解决思维课程实际教学问题时的原则、规则,以及规律性、概括性的教学方法在本研究中,教学策略的研究是紧紧围绕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活动类型的思维活动来展开的,主要包括了图形、符号、语义、行为四个方面的策略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与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在“2~6岁儿童思维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