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doc
19页古代诗歌鉴赏—考点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一、小阅读-课外(★★★)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火后问舍至城南有感①陈与义魂伤瓦砾旧曾游,尚想奔烟万马道遂替胡儿作正月②,绝知回禄③相巴丘书生性命惊频试,客子茅茨费屡谋唯有君山故窈窕,一眉晴绿向人浮 【注】①靖康之变爆发后陈与义开始了“避地湘、汉,转徙湖、湘间,逾岭峤”的生活,时诗人借住王粹翁的君子亭②正月,匈奴习俗,每年正月各级官长会于单于王庭,举行春季祭祀③回禄,相传本为火神之名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着火后的瓦砾,诗人“魂伤”不已,甚至想象到火烧时的情形B.“书生性命惊频试”一句写出了诗人避难时的惊惧和艰难的情状C.“客子茅茨费屡谋”体现了诗人的困顿与客居他乡的心酸D.诗歌运用了比喻、反衬、反问等手法道尽了诗人流落生活的艰辛 (★★★)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经褒城寄兴元姚从事顾非熊往岁客龟城①,同时听鹿鸣②君兼莲幕③贵,我得桂枝④荣栈阁危初尽,褒川路忽平心期一壶酒,静话别离情 【注】①龟城:指四川成都②鹿鸣:古代通常用来形容金榜题名,科举高中③《南史·庾杲之传》:(王俭)用杲之为卫将军长史。
时人以俭府为莲花池,后因称幕府为“莲幕”④桂枝:“桂林一枝”的省言,喻登科及第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回顾了诗人与姚从事曾客居龟城共度美好时光,“同时听鹿鸣”写出了两人都科举高中B.颔联中,“莲幕”和“桂枝”都是借代,分别指姚从事任职幕府和诗人自己科举及第,表达了两人的喜悦C.颈联写旅程变化,由当初蜀地的危险栈道到如今褒川的平缓大路,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慨D.诗歌尾联用“心期”和“静话”两个词,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再聚,诉说绵绵别情 (★★★)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山居即事①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②,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③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①本词写于庆元三年(1197)村居铅山时②鸂鶒:水鸟又名水鸳鸯③斛: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后又改为五斗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破”一词描摹出鸥鸟轻盈的情态;次句“争”字写出了鸟儿戏水的热闹的场景。
B.上阕从景物入笔,描写鸥鸟飞翔与鸂鶒争浴的景象,以动衬静,凸显了山居环境的幽静C.描写飞泉运用了借代和夸张手法,与“一泓澄绿”照应,景物层次丰富,画面显得灵动D.下阕中的“看”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看”都有引出对后文景物描写的作用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呈小村①文天祥万里飘零命羽轻,归来喜有故人迎雷潜九地声元在,月暗千山魄再明疑是仓公②回已死,恍如羊祜③说前生夜阑相对真成梦,清酒浩歌双剑横 【注】①小村,即刘沐,原是文天祥的邻居和好友文天祥在被元军押往北方途中逃出,回到南方,揭起抗元旗帜德祐二年,诗人由南剑州进兵汀州,见刘沐等从江西起兵来迎,遂赋此诗②仓公,汉代名医,医术高超,与扁鹊并称③羊祜,晋代名将他在五岁时,令乳母从桑树中探得邻人李氏亡儿所玩的金环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运用比兴手法,以一片羽毛起兴,形象地概括了诗人九死一生的艰难身世B.“故人”指诗题的“小村”,“喜”字写出了诗人此刻的激动心情,和首句构成对比C.五、六两句连用典故,表达了自己被拘得脱、重获自由后恍如隔世的复杂心情D.把剑横拿,是要作战的姿态。
再加上纵酒高歌,显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悲壮意气 (★★★) 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前篇苏轼去年花落在徐州①,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万事如花不可期,余年似酒那禁泻忆昔还乡②溯巴峡,落帆樊口高桅亚长江衮衮③空自流,白发纷纷宁少借④竟无五亩继沮溺⑤,空有千篇凌鲍谢⑥至今归计负云山,未免孤衾眠客舍少年辛苦真食蓼⑦,老景清闲如啖蔗饥寒未至且安居,忧患已空犹梦怕穿花踏月饮村酒,免使醉归官长骂 【注】①徐州:熙宁十年,苏轼调任徐州知州,人生顺遂②还乡:指苏轼、苏辙护送父亲灵柩返蜀③衮衮:同“滚滚”,江水奔流的样子④宁少借:愿得到少许的宽限⑤沮溺:指长沮、桀溺,春秋时隐者⑥鲍谢:指鲍照、谢灵运,南朝著名诗人⑦蓼:植物,味苦辛本诗开篇四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白居易《轻肥》)B.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怀古》)C.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D.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陆游《楚城》)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晚怀古王安石先生岁晚事田园,鲁叟①遗书废讨论问讯桑麻怜已长,按行松菊喜犹存农人调笑追寻壑,稚子欢呼出候门遥谢载醪袪惑②者,吾今欲辩已忘言 【注】①鲁叟:孔子②载醪袪惑:相传西汉扬雄常喜欢人带着酒肴向他请教释惑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称孔子为“鲁叟”,并不想再讨论儒家的思想,表明他潜心归隐之意B.颔联中一“怜”一“喜”,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流露出物是人非的伤感C.“调笑”“欢呼”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温馨快乐、富有情趣的农家生活场景D.这首怀古诗隐含诗人当时的人生际遇,同时表达诗人所追求的人生志趣 (★★★)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李元膺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这首词是如何表达“探春需早”主张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村行王禹偁①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请简要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中运用的手法 (★★★)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 10.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二、其三、其五)杨万里其二田塍莫笑细于椽,便是桑园与菜园岭脚置锥①聊结屋,尽驱柿栗上山颠其三沙鸥数个点山腰,一足如钩一足翘乃是山农垦斜崦②,倚锄无力正无聊其五秧畴夹岸隔深溪,东水何缘到得西?溪面只消横一枧③,水从空里过如飞 【注】①置锥:即“置锥之地”,本意是安放锥子的地方,比喻极狭小的地方②斜崦:陡峭的山坡③枧:过水槽前两首诗是怎样极写山农对土地的珍惜利用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自泽州至星轺①王铎②村舂招暝入,迟滞日红开。
飞鸟刊③云下,行人抵树来离离山枸劲,刺剌④土藤颓几处茅檐裹⑤,悲凉不忍裁 [注释]①本诗出处王铎的《赠袁枢书画册》②王铎(1592——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③刊:刻④刺刺:象声词,状风声⑤裹:今作“里”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村舂暝入,迟日红开在这里,诗人使用视听结合、拟人、比喻等手法,描绘了一幅山村秋夕图,寄寓着诗人淡泊、平静的心绪B.颔联中诗人抓住“飞鸟”“行人”两个典型意象,视听结合,俯仰结合,生动地展现了以飞鸟和行人为代表的秋景的动态之美C.颈联诗人写山枸离离,土藤刺刺,展现了山枸劲键丰茂,土藤萧瑟零落的秋色,突出了秋天多姿多彩的一面D.尾联中诗人描写了三三两两的茅屋,点缀在精美的秋色中,为画面增添了更多的生机12. 在写景上,这首诗称得上诗中有画,请联系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清、静、悲凉来理解这首诗歌 三、小阅读-课外(★★★) 1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③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归途中所作②《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据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乐曲《威池》,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借景写人,“欲三更”表示黑夜已过大半,“解晴”表示天空转晴,喻指人生的风雨也终将过去B.第三、四句在结构上可分为两节,先以四个字写客观景物,后以三个字进行抒情议论,情景交融,浑然天成C.第五、六句用典抒怀,诗人的治国之道无法行得通,只好效法孔子泛舟远游,感受海上如咸池乐般的海浪声D.尾句中的“兹游”不仅指六月二十日夜这次渡海,推而广之,还可指诗人被贬至海南岛三余年的这段经历 (★★★)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孔子孔子曾因凤不至、麟被获而伤世道衰微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描写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从正面描写出路上雾气浓重且持续时间长B.三、四句写出暖冬之景蚊蚋在飞舞,隔得远远的,可以看到野鸭乱入河中C.本诗既借景抒情,又运用典故,兼有直抒胸臆的手法,寄托了深沉的情感D.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诗人笔下的景色呈现不同的面貌,总体上是壮丽的 (★★★) 1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宋】胡翼龙水霁芹香燕觜①,林深风暖莺吭一春心事锦机傍②,忘却寻芳模样柳絮池塘昼午,梨花院落昏黄阑干曲曲是回肠,倚到西厢月上 【注】①觜,通“嘴”,指鸟喙;②锦机傍:据载前秦秦州刺史之妻苏氏思之,将诗织在锦上赠之词人如何描写主人公的“一春心事”? 请结合全词加以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