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复习 现代文阅读 苏教版.doc
11页期中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一)方块汉字前途之争汪品先 ⑴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⑵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⑶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
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⑸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1.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第⑷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推敲词句,回答问题。
⑴第⑶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⑵细读第⑸段,说出加点的“潜在的优势”所指的内容 4.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百度百科 (二)凶手WiFi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进行20分钟通话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6.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7.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第⑥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9.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玫瑰和胶囊沈奇岚 十多年前笔者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论坛。
有一位非常年轻的企业家介绍自己的新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是“替人读书”许多大企业的管理人员总是非常忙碌,却又很想读书这家公司就为这些想读书而没有时间读书的人把三百页的大部头著作精简成十页的“精华”负责摘选和撰写“精华”的人都是具有高学历的研究人员,以保证浓缩的一定是精华一时间这家公司十分受欢迎,它提供的“精华”摘要,犹如读书界的营养胶囊,小小一粒,让人们觉得获得了所需要的信息和养分,同时大大节约了时间 当时我就想,这套办法是没法用在文学和哲学书上的吧,曾有人将《安娜·卡列尼娜》的摘编成一句“已婚的安娜爱上了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然后卧轨自杀”,将《简·爱》的摘要就是“家庭教师简·爱在罗切斯特先生家里教书,后来嫁给了他”,不伦不类,引人发笑事实是,如果抽去了故事的细节,抽去了一切社会属性和事情发展的时间性,没有一个故事值得一读,没有一个人物值得去爱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尽管读好作品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但这才是真正能够回馈到生命本身的阅读 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或许可以压缩成“精华”,让无暇与心灵对话的读者迅速吞咽,立即获得营养这是兔子吃胡萝卜式的阅读,是占有性的阅读而另外一种阅读,是更从容。
它考验读者的情趣,也试探读者的耐心在阅读中,读者和书中的内容建立起生命的联系读者找到了阅读的意义,增强了思维能力和感情容量,生命也因此而丰富起来 读书是个选择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还为了正确度过生命时光,使生命更加充实获得信息和知识,在互联网时代是容易的,而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理解力的增加是有难度的当网络渐渐分担甚至取代了图书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功能时,滋养心灵成了书籍更重要的功能那些不可压缩的是什么?那些不能变成“精华摘要”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个读书人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个时代盛产各种各样的营养胶囊,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选自《读者》2015年第2期,有改动)10.文章以“玫瑰和胶囊”为题,有什么妙处? 11.第2段划线内容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2.第4段划线句有什么含义? 13.作者提倡怎样的读书方式?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