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炎症v教学文稿.ppt
80页What has happened?1*2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第四章 炎症 inflammation第一节 概述一 炎症的概念 炎症(inflammation)是具有血管的机体组织对致炎因子造成的损伤所作出的防御性反应 血管反应是炎症的中心环节35三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alteration) 变性、坏死 原因:致炎因子直接作用、代谢异常、炎细胞作用62、渗出(exudation)概念: 炎症局部血管内液体、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7渗出液作用:稀释毒素,减轻损伤;运来营养,带走废物;补体杀菌,纤素调理;淋巴引流,诱导免疫;渗出太多,压迫阻塞;机化粘连,痛苦不已89水肿10渗出113、增生(proliferation) 实质 粘膜上皮、腺体上皮、肝细胞 间质 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12四、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1、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2、全身反应: 发热、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多、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13 第二节 急性炎症一、 急性炎症(acute inflammation)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炎性充血 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14*15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二、血管通透性增加 炎性水肿 原因 1、内皮收缩内皮细胞细胞骨架重构2、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3、直接损伤内皮细胞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4、新生毛细血管管壁的高通透性 迟发持续性渗漏16三、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炎细胞浸润白细胞渗出过程: 血流 粘附分子 阿米巴 释胶 趋化 缓慢 增多 运动 原酶 因子 白细胞边集粘着游出趋化171819白细胞渗出20*2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概念趋化作用: 指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方向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上述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4、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1.吞噬作用 识别 吞噬过程 吞入 杀伤2.免疫作用3.组织损伤作用 2223杀灭或降解(killing or degradation)(1)氧依赖机制:24(2)氧非依赖机制: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 inceasing protein,BPI)降解磷脂 微生物膜通透性增加 细菌死亡 (3)白细胞产物的释放及其介导的组织损伤255、白细胞功能缺陷(1)粘附缺陷(2)吞入和脱颗粒障碍(3)杀菌活性障碍26四、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 参与介导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27炎症介质的一般特点1、来自细胞和血浆2、大多数炎症介质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发挥作用3、次极炎症介质可发生放大或拮抗作用4、一种炎症介质可作用一种或多种靶细胞5、炎症介质作用时间短暂6、大多数炎症介质具有潜在的致损伤作用28(一)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1、血管活性胺 组胺、5羟色胺创伤、冷、热肥大细胞组胺细A扩张、细V通透性 胶原、IC 血小板 5羟色胺细A扩张、细V通透性 292、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30PG:D2、E2、F2扩血管、疼痛、发热LT:B4趋化因子 C4、D4、E4血管收缩、增加疼痛、 支气管痉挛脂毒素(lipoxins,LX) 转细胞合成机制 血小板 白细胞 血小板 LXA4、LXB431 1、抑制中性白细胞的粘附及趋化作用 2、促进单核细胞的粘附作用 3、LXA4扩血管作用3、白细胞产物 活性氧代谢产物 溶酶体成分4、细胞因子(cytokine,CK) 调节淋巴细胞激活、增殖、分化32调节自然免疫的CK TNF-a IL-1 IL-6 IL-8 a-干扰素(INF- a)等激活巨噬细胞的CK IFN MAF IL-8 IL-10 IL-12 LT MI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各种炎细胞的化学趋化因子33刺激造血的CK IL-3 IL-7 集落刺激因子(CSF)、干细胞因子(SCF)5、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来源于磷脂的生物活性物质,多细胞合成强烈的扩血管和通透性作用6、一氧化氮(NO)7、神经肽34(二)体液中的炎症介质1、激肽系统 接触胶原、基底膜因子 活化因子 前激肽释放酶 激肽释放酶 激肽原 缓激肽 血管通透性增加、疼痛、C5 C5a 352、补体系统病原微生物坏死组织 补体激活激肽、纤溶系统 血管扩张 血管通透性增加 趋化作用 调理素作用36373、凝血系统凝血酶: 白细胞黏着、 成纤维细胞增生Xa因子: 血管通透性增加、 白细胞渗出3839注意!炎症介质 数量繁多,层出不穷 相互联系,作用交织 调控灵敏,动态平衡 血管扩张,通透增强 发热疼痛,趋化损伤 增生修补,组织复康40急性炎症反应过程及病变形成机制Pt:血小板LCs:白细胞M:巨噬细胞MC:肥大细胞ECs:内皮细胞IC:免疫复合物41炎症的类型 急性病程分类 慢性 病因分类 病毒性 细菌性炎症的分类 变质性炎 病变分类 渗出性炎 增生性炎42*4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一)浆液性炎(serous inflammation)概念:是以血液中的液体(浆液)渗出为特征的炎症。
成分:渗出的液体中含35%的小分子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少量白细胞和纤维素部位:浆膜、粘膜和疏松结缔组织等处病变:分别形成体腔积液、水泡和组织水肿等病变五、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五、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44*45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二)纤维素性炎 (fibrinous inflammation)概念: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的炎症部位:粘膜、浆膜和肺组织病变:粘膜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白细胞混合假膜;浆膜心包绒毛心,肺大叶性肺炎结局:溶解吸收,机化粘连461.什么器官?2.病变是如何形成的?4748*4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三)化脓性炎(purulent inflammation) 概念:以大量中性白细胞渗出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液化坏死的炎症称化脓性炎病理类型: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50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表面化脓和积脓 部位:浆膜和粘膜病变:中性粒细胞向粘膜表面渗出,而深部浸润不明显概念:表面渗出的脓液在浆膜腔或空腔脏器内积聚,则称为积脓脑化脓性炎51脓性心包炎52*5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2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概念:是疏松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原因:溶血性链球菌机制:链球菌能分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分别降解基质中的透明质酸和纤维素,因此细菌很容易通过组织间隙蔓延扩散。
5455*56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3脓肿 (abscess)概念:局限性化脓性炎,伴有积脓腔的形成,称为脓肿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机制:细菌毒素使组织坏死,其血浆凝固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素,因而病变较局限颌下脓肿肺 脓 肿575859*60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结局: 小吸收消散,大手术切开排脓或穿刺抽脓,由肉芽组织填补修复概念:皮肤、粘膜浅部的脓肿破溃缺损,称为“溃疡深部组织的脓肿穿破一端开口的盲管,称为“窦道深部脓肿形成体表与有腔器官之间或两个有腔器官之间有两个以上开口的病理性管道,则称为“瘘管61*62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四) 出血性炎 (hemorrhagic inflammation)概念:炎症过程中血管壁损伤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 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和鼠疫等疾病6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六、急性炎症的结局(一)痊愈 (二)迁延为慢性炎症(三)蔓延扩散 1、局部蔓延2、淋巴道蔓延 菌血症、毒血症3、血道蔓延 败血症、脓毒血症*64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第三节 慢性炎症一、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一)一般慢性炎症的特点 1、炎症灶内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
2、组织破坏 3、较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血管以及上皮细胞、腺体和实质细胞增生*65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概念: 炎症局部粘膜上皮、腺体及肉芽组织过度增生,形成向表面突起的带蒂的炎性肿块,称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 炎性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称为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666768(二)主要的慢性炎症细胞 1、单核巨噬细胞: (1)吞噬、杀灭作用 (2)分泌介质 (3)处理抗原2、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产生淋巴因子,参与免疫反应3、肥大细胞:常见于变态反应4、嗜酸性粒细胞:各种慢性炎症,尤其是寄生虫引起的炎症反应和变态反应69*70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二 、慢性肉芽肿性炎 (chronic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一)概念: 巨噬细胞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为肉芽肿(granuloma)以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炎症称为肉芽肿性炎二)慢性肉芽肿性炎的常见病因1、细菌感染2、螺旋体感染3、真菌和寄生虫感染4、异物5、原因不明71(三)肉芽肿的形成条件和组成 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72一)感染性肉芽肿(免疫性肉芽肿) 1、结核杆菌的致病机制 (1)脂质 糖脂 索状因子 诱发结核结节 蜡质D 超敏反应 (2)脂阿拉伯甘露聚糖 抑制细胞免疫反应 (3)补体 发挥调理素作用 (4)热休克蛋白 自身免疫反应73(5)结核菌素蛋白 超敏反应(6)荚膜 有助于巨噬细胞对结核菌的识别和吞入2、结核肉芽肿的形成机制7475形态:肉芽肿的结节小,直径0.5-2mm左右组成成分:以结核结节为例,中心常为干酪性坏死,周围为类上皮细胞,可见Langhans巨细胞,再向外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周边还可见纤维母细胞及其产生的胶原纤维。
7677二)异物性肉芽肿 由外来异物或体内不能溶解的代谢物质引起的肉芽肿病变78异物肉芽肿79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炎症? 2. 液体渗出的过程、机理及意义? 3白细胞渗出的过程、机理和意义 4试述肺脓肿和肛周脓肿的转归名词解释: 变质,渗出,增生,趋化作用,炎细胞浸润,炎症介质,假膜,脓肿, 蜂窝织炎,窦道,瘘管,肉芽肿性炎,绒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