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高考历史 关于一道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赏析.doc
1页关于一道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赏析2010年湖南文综25题: 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答案:D】这是一道很有意思的选择题,学生初看题目感觉内容不陌生,但不知所云,细看之下又不知所选当我在课堂讲练中给学生呈现答案时,底下一片哗然仔细推敲,D选项确实是正确答案理由如下:1,本题题干要求在理解柳宗元观点的基础上对其作出论证,因此题目限定了“秦朝就是公天下”此处“公天下”者,乃最高统治者之天下与“公”相对的是“私”,何为“私”,据题意可定义为“非最高统治者所拥有”,若郡县制是公天下的开端,也就意味着,郡县制实施之前,应为私天下设问要求找出郡县制是公天下的开端的理由2,选项A的讨论:该项是一个错误表述从“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一语可推知,百姓此前应为封君之属民但是即使在西周分封制之下,百姓原则上也不是封君之属民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看出就民的归属而论,民属于天子而不属于封君。
另外,在分封时,周天子确实要对诸侯“授民授疆土”,但是,这是诸侯所得到的并不是对民与土的所有权,而是供其世代享用的管理权、役使权、享用权诸侯无权出卖土地,因为土地是属于周王的故此,A选项本身为错3,选项B、C:本身表述正确,但是题干限定只讨论郡县制,不讨论皇帝权力问题和制度法令问题,故不符合题目要求,予以排除4,选项D:依题干分析可知,郡县制实施前后分别是“私”与“公”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的差异在于,拥有国家土地、人民所有权者是否也同时拥有管理权在分封制下,地方管理权归诸侯世代享有,不归最高统治者拥有——于“私”的状态在郡县制之下,最高统治者通过对官吏的任免直接掌握了对地方的管理权,也就是说,最高统治者的权力达于地方,地方归于最高统治者直接管辖——“公”的状态因此,本题应选D本题的思维操作节点:1,学生要完成对习惯性思维的改造依据课本的表述,从夏朝开始,我国便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但在解此题时,学生必须打破既有观念,接受题目中“秦朝是‘公天下’”这个概念2,学生要引入“私天下”这个过渡性概念3,在题目设定的环境下比较“公”与“私”的含义4,要把思维限定在题目限定的语境内——“郡县制为……”。
只有有效地完成了这样的思维转换,才能理性地对本题做出正确选择本题利用材料设置的新情境,较好地考察了“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A选项对分封制内容的综合考察,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对此题的正确解答,也显示出学生的学习潜力《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94页】基于以上理由,我认为本题是一道有难度且很有嚼头的好题从高三复习的角度讲,本题所指出的方向是:要想获取高分,高三复习一定要注意加大思维含量历史不是死的事件的堆积,而是人们在探索中留下的痕迹,当我们努力还原当时人们的探索时,历史就将释放出指引人生道路的智慧之光只有这样,高中历史教学才能“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