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6课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讲义 苏教版必修5.doc
17页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 俞孔坚,生于1963年,浙江金华人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1995—1997年任美国SW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1997年回国后,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事业,创立了“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并出任该中心主任作品 《生物与文化基因上的图式》《理想景观探源》《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从硅谷到中关村》评价 一腔热爱,一生追求,无论是江南田间放牛的少年,还是徜徉在哈佛校园的学子,亦或是执教于课堂、俯首于图纸前的教授,他都在浮华喧嚣中脚踏实地潜行于世,未失根本他倡导的“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就是平民的美,也就是自然的、平常的美二)人物轶事一位博士的恋土情结俞孔坚的童年在江南一个美丽的农村度过,那是一个“天地-人-神”完美结合的地方,俞孔坚长时间地徜徉于小溪岸畔,茂盛的垂柳和灌丛绵延两岸,护卫着这片土地不受侵蚀;水牛在溪畔咀嚼嫩草,他在溪水中捕鱼,这成了他后来设计中的溪水原型。
17岁离家时,母亲给他的一包家乡土,他一直带在身边,在北大读书时带着,到美国求学时带着,到欧洲考察时也带着他还鼓励儿子利用暑假期间回金华探访俞氏的家族史,看看当年他曾流连的小溪、池塘和芦苇荡,看看当年滋养过村里好几辈人的土地,儿子拍回很多照片,内心触动很大俞孔坚开心大笑道:“看,这就是俞氏寻根之旅要让他认同,需要一个过程背景链接广东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始建于1953年,终止于1999年鼎盛时期的粤中造船厂,曾是中山人最为骄傲的国有企业1992年,随着珠江三角洲公路系统的逐渐发达,船只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日益丧失其原有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后期,船厂不得不解散市政府决定把凝结了中山人太多悲壮记忆的船厂旧址改建成公园,成为市民休闲中心市政府请来了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博士和他领导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俞教授曾经为中山市的城市规划做过专题研究,对中山市水系、绿地系统等有着深入的了解,在他的带领下他们圆满完成了对歧江公园的设计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歧江(Qí) (2)淤泥(yū) (3)栈桥(zhàn)(4)繁衍(yǎn) (5)茭白(jiāo) (6)菖蒲(chāng)(7)脚踵(zhǒng) (8)船坞(wù) (9)琥珀(pò)(10)烟囱(cōng) (11)椽子(chuán) (12)骨骼(gé)Ⅱ.多音字1.组词辨音法(1)场 (2)拓(3)荫2.语境辨析法(4)合肥首届新年登山挑(tiǎo)战, 主办方特地挑(tiāo)选了合肥肥西县西南郊区的大潜山一带。
5)就在我们刚刚做稍(shào)息姿势失误的一刹那,二班就抓住这稍(shāo)纵即逝的机会夺去了冠军二)写准字形1. 2.3. 4.5. 6.(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卓,卓越,高超2.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3.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纵,放;逝,消失4.不堪入目: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5.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6.诗情画意: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7.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8.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目,看;了然,清楚,明白9.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语境运用(辨析正误)东北抗联斗争历程,是一部悲壮惨烈、可歌可泣的史诗,捧读这部不堪入目的史诗,我们更多的是感动,是赞叹辨析:“可歌可泣”使用正确,“不堪入目”使用错误不堪入目,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Ⅱ.易混辨析1.淹没vs湮没课本原句 在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间的湖底修筑了3—4道挡土墙,它们在不同时段完全或部分被水淹没。
辨析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比喻声音等被掩盖湮没,埋没指名声等被埋没即境活用 一度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经典歌剧《国王》登陆国家大剧院13吨水在国家大剧院台阶上汹涌而下的场景,将逼真地再现城邦被淹没的传说与奇观2.熟视无睹vs视而不见课本原句 岐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辨析 熟视无睹,是看惯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视而不见,是睁着眼睛却没看见形容不注意,不重视引申为故意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即境活用 ①经常有人过马路找捷径,对警示牌熟视无睹,跨栏而过②对节日浪费,有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而要抓制度落实,抓专项督查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快速阅读文本前四部分,在每部分中找出能概括标题内容的关键词,填写在下表中序号处标题关键词理解场地①②③理解文化与传统④理解自然⑤理解设计⑥明确:①水体与变动的水位 ②古树保护与防洪要求 ③厂房、机器与历史 ④脚下的文化 ⑤野草之美 ⑥方案途径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1.理解“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具体含义2.学习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和严谨准确的科学阐述 3.领悟丰富的人文、艺术内涵以及生动的文化气息。
一、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文化与传统”,回答下面的问题1.结合文本,说说“脚下的文化”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答: 明确:“脚下的文化”,即日常的文化或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在文中具体指在一个普通造船厂所存在过的那片土地上,那个时代、那群人的文化2.歧江公园的设计个性是什么?答: 明确:歧江公园的设计与传统中国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同,而更多地是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手法,强调了创新设计,并通过新的设计来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揭示了人性和自然之美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理解自然”,回答下面的问题3.第一段中的“野草之美”该怎样理解?答: 明确:“野草之美”是平常之美,是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4.第二段细致刻画了儿童时代放牛的经历,它有什么样的作用?答: 明确:因为放牛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园艺美的反思,强调了野草是美的,同样值得尊重和爱惜,景观设计应向人们展示野草之美的特质三、研读课文第五部分“几点遗憾”,回答下面的问题5.思考并回答设计师有哪些方面的遗憾,表现了他的什么态度答: 明确:①废旧利用不够充分;出于安全考虑,原有结构没有充分利用;加入了一些现在看来有些过分的景观元素②“几点遗憾”是作者设计完成之后的重新审视,有些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已经觉察到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改变现有设计,这体现了作者严肃认真和严谨求实的精神四、通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设计理念?答: 明确:本文体现了作者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作者追求时间之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
它的设计形式和思路与中国传统园林、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它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生态恢复和城市更新的手法,使设计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恰当安排说明顺序[写法领悟]全文是按照对“理解场地、理解文化与传统、理解自然、理解设计、几点遗憾”这几个问题的思考来介绍岐江公园的设计的,文章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的结构层次清晰,主次分明,也得益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小标题本文中作者分别使用五个小标题,使五个部分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现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说明文的特点之一就是“言之有序”,那么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把握这个“序”呢?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逻辑顺序具体有由主到次、先总后分、先因后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能、由一般到特殊等同一篇文章中几种说明顺序可以综合运用结合说明顺序,合理安排说明文的结构划分层次,以时间顺序说明的文章,可以按照时间的变换来划分层次;以空间顺序说明的文章,可以按空间的转变来划分层次;而逻辑顺序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例如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等下面是杭州城市标志请仔细观察,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对它进行介绍,要求语言准确、简明。
答: 参考答案:杭州城市标志由汉字“杭”篆书演变而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杭”字的上半部分运用了江南建筑中具有标志性的翘屋角与圆拱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江南地域特征;右半部分的“亢”,则隐含了杭州著名景点“三潭印月”的形象标志下方传达了城市、航船、建筑、园林、拱桥与水的亲近感,凸现了杭州独有的“五水共导”的城市特征如果把标志拿得远一点看,整体好似航船杭”字古意即为“方舟”“船”;“杭”又通“航”,反映了杭州得名取自“大禹舍舟登岸”的历史典故,体现了杭州作为历史名城的底蕴;又象征着今天杭州正扬帆起航,展现出积极进取、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而最下端的中、英文字体,标注了杭州的城市名称,笔画流畅飘逸,与图形相结合,浑然一体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1.从教材中积累俞孔坚在岐江公园的设计中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因此岐江公园保留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文化,注意到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注意善待脚下的自然,乡土的自然正如作者所说,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保住这份诗意,它一定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也让我们在足下的野草,足下的土地上,获取诗意的栖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