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南旧事的插曲介绍.doc
4页城南旧事的插曲一、丰子恺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丰子恺(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与李叔同关系深厚在 1918 年李叔同出家后,二人来往也十分密切根据丰子恺年谱,1927 年秋李叔同还曾在丰子恺家中小住丰子恺曾向人推荐,李叔同的“作曲和作歌,读者可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窥见”因此,这个版本的可靠性无可怀疑,应视为正宗原版二、林海音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三、电影《城南旧事》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这个版本,文字上的最大特点是把丰子恺版和林海音版中的“地之角”变为“海之角”,不知是否有所依据另外, “尽余欢”一句,我反复听,确定唱的是“瓢 ”由于电影具有特别的传播力,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这个版本的《送别》传播最广但不能不说,这个版本并不好。
三、陈哲甫增续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续词中“此情谁与语” ,也有写为“ 此情与谁语”的两者都通,但孰是孰非,有待见过《仁声歌集》原书者指正还有人误以为是“此情谁与予”另外,有些文章将“把袂牵衣”写为“把裤牵衣” 、 “把袖牵衣”,显然不对陈哲甫的续词也不坏,但似乎写的是男女分别、儿女情肠,不如李叔同原词意义宽广四、佚名续增版《送别》还有这样一个版本: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韶光逝,留无计,今日却分袂骊歌一曲送别离,相顾却依依聚虽好,别离悲,世事堪玩味来日后会相予期,去去莫迟疑有不少人说第二段也是李叔同所作,但没有人提供原始证据我分析,这也是一个续作这段词突改第一段词意象联想、情景结合的风格,对光阴易逝、悲欢离合发表议论,味同嚼蜡,所作议论实际上是对第一段意思的重复,没有新意。
作为歌词,它也不上口,几乎无法歌唱因而我判断它不是李叔同手笔从根本上说, 《送别》原词内容完整,有始有终,根本就不需要第二段歌词即使李叔同真的写了第二段歌词,那也是续貂之为这个版本的《送别》似乎是从港台传来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份“台中市立国中八十九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成绩考查一年级国文科”试卷,将它作为阅读测验题香港也有文章认为它是李叔同《送别》全词五、丰子恺家庭版有人回忆,丰子恺晚年见后辈学唱《送别》 ,觉得新时代的儿童应当唱朝气蓬勃的歌曲,于是重填了《送别》歌词,并改题为《游春》: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这个歌词只是在形式上与《送别》相仿,构不成《送别》的演绎版本这里仅仅将其作为《送别》传播史上的一个花絮加以介绍李叔同 的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城南旧事》观后感 在这部《城南旧事》中,所有的人都很善良,无论是小偷、疯子还是保姆,其中总是可以看到阳光和光明,有时,一点也感觉不到旧社会的黑暗,然而难过的地方总是有的那个疯子本来是个好人,因为丈夫是进步大学生,被政府抓走了,自己的女儿也下落不明,于是就疯了,其他人都怕她,虽然她最后找到了女儿,又打听到了丈夫的消息,一家人就要团聚时,却和女儿一起被火车撞死了。
那个小偷偷东西,也是为供弟弟读书,最终弟弟拿到了小学文凭,兄弟俩非常高兴,弟弟不知道哥哥为他偷东西,结果第二天,哥哥就被警察抓走了 这两个人,一个疯子,一个小偷,都可怜的是,在幸福离他们这么近时,他们却都永远得不到了 宋妈也是个尽职尽责的保姆,在林家赚得的工钱全寄回乡下的家里,这一年,她正想回去看自己的孩子时,却得知儿子掉河里淹死了,女儿也被卖了,家里的孩子全没了,一家团聚的幸福也没了 主人公目睹了所有的事,最后父亲也积劳成疾而死,一家人又将迁往台湾,在父亲的墓上和宋妈告别了 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幸福也就在快到来时,破灭了,幼小天真的主人公在看到这一切后,也就长大了 2.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在我内心的深处,曾经有这样一本书,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阳,让我来介绍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吧:《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态来记叙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书中配有照片,图文并茂,让人更深切的感受到“旧”这个字的深刻含义:古城的残片,大柯的几根垂落枝条,瓦隆中存留的枯叶,临街老店被涂盖的字号,半扇院门的的插闩,还有屋顶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墙上的冬雪…… 也许,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
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近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的幸福童年,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慢慢地渗入我的脑海中∶缓缓的骆驼队、惠安馆、胡同的井、闹市僻巷、草垛子、这些地方所浮现的人物:冬阳下的骆驼队、井边的小伙伴妞儿、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我们” 的德先叔、和“我” 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与“我 ”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筑成的,但是他们都是在岁月的步影中消失了童年美梦,顿然破碎可以说,童年时的每秒每刻都是一个人的重要的段落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是英子的童年却过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是戏剧化的,但是却是很真实、纯朴,那样得纯净淡泊,弥旧温馨 当读到英子和惠安馆的疯女人玩时,我真担心秀贞会不会做出伤害英子的事;当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伙伴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时,英子不仅仅帮助他们母女重缝,还将自己的生日礼物——钻石表和妈妈的金手镯送给他们当作盘缠去寻找思康叔(秀贞的亲人)此刻,我不竟为英子感到骄傲,一个六岁的孩子竟懂得友谊,懂得爱,这大概是一种来自生活的力量鼓舞着她在成长吧!读着读着,我的心时而心惊肉跳,时而轻松自在。
我觉得很奇怪:难道英子不害怕秀贞吗?看到最后,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她有一颗纯洁净化的心灵,正是她有了这一颗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不折不扣的快乐而世俗上的快乐,不过是金钱和名誉 可以说,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样闪光,像玛瑙一样纯洁,像水晶一样透明,像牡丹一样鲜艳而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们,随着科技的发展,脑子也越来越复杂了,网络侵蚀了我们大脑的灵魂,使得我们不能像英子一样拥有快乐,童年便在时光的步影中消失了也许,童年是贫穷的,也是富有的,这样认为的人可以是贫穷的公爵,无知的智者,也可以是最富有的穷人,文化低的工人 今天我为大家分享这本书,我只要你们与我分享一下珍惜童年的心情因为我已经六年级了,现在,我已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很快,我即将告别童年,踏上人生的木舟,感受林海音女士缅怀童年的心情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愚骏而神圣的吗? 这本《城南旧事》就像夏浪里的一缕清风,让我知道别错过童年,花儿谢了还会开,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我的童年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希望《童年》这首歌将在我的心中轻轻地吟唱……永远……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