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第十七回.ppt
10页红楼梦分回赏析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宝玉痛悼秦钟 大观园造成 因闻塾师赞宝玉对对联有歪才情 贾政带门下清客参观大观园时便带上宝玉 命他为大观园各处景观拟匾 在贾珍的引领下 贾政同宝玉在众清客的陪同下一同参观大观园 并为园中题匾额和对联 因众人知道贾政有意要借此机会试宝玉 便有意用一些俗套来敷衍 在这次的游园中 贾政对宝玉题的匾额和对联虽加指责 但心中比较满意 红楼梦第十七回赏析 这些题园景的额对 内容上都是风月闲吟 但题额对的情节在小说中却是不可缺少的 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种种活动都在大观园的背景上展开 作者通过贾政 清客和宝玉巡看新告竣的大观园 拟题匾对 一开始就把园的规模 方位 建筑布局 山水特色等等作了全面的介绍和重点的描绘 如果没有这一情节 我们很难设想用其它什么方法能使结构繁复 景物众多的大观园很快地就在我们读者心目中留下如此清晰 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安排 正是作者高出于一般的才能平庸的小说家的地方 大观园中的几处房子 后来都分给宝玉和他的姐妹们居住 作者预先描绘这些各具不同特点的景色 以便用它作背景来烘托以后房主人的典型性格 如潇湘馆用竹来烘托黛玉的性格 与她 孤高自许 目无下尘 的特点很相称 她容易伤感悲愁 所以又把竹子与潇湘的传说典故连在一起 稻香村的环境不但与守节寡欲的李纨性格协调 就连楹联用 浣葛 等事 也与她家教素重封建妇德 认为女子 以纺绩井臼为要 自己也 惟知待亲养子 等情况相称 蘅芜苑花木全无 幽冷软媚 怡红院蕉棠两植 红香绿玉 也都有意无意与房主人有关 此外 作者还让题对额变成两类人在文才诗思方面的一次实地考核 一方面是被人称为 自幼酷喜读书 当时在朝廷做官的贾政 以及他门下的一批附庸风雅的清客 一方面则是所谓 愚顽怕读文章 的封建逆子贾宝玉 考核的结果 谁优谁劣 谁智谁愚 谁被弄得窘态百出 这我们已从小说中看到了 在这里 作者对贾政及其门下清客相公们作了淋漓尽致的嘲讽 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贾元春归省庆元宵 宝玉大展才情 众小厮争要打赏 把宝玉身上配物尽数解去 黛玉听说过来探看 误以为前次为宝玉所做荷包也被送给下人 赌气回房 挥剪铰了宝玉托她做的香囊 宝玉心知不妥 赶来阻止不及 也要动气 原来宝玉将黛玉赠的荷包带在里面 并未被下人抢走 宝玉将荷包掷回 黛玉愧气而哭 宝玉连忙劝解 二人和好如初 贾府上下为元妃省亲一事奔忙 请得妙玉入主园内的道观 元宵节至 元妃归省 命宝玉及众姐妹以景为题作诗 宝玉作诗忘了典故 宝钗为其 一字师 黛玉代宝玉作诗一首 被元妃评为最佳 丑时三刻 元妃回宫 泪别众人 红楼梦第十八回赏析 大观园题咏 实际上是朝廷中皇帝命题叫臣僚们作的应制诗的一种变相形式 红楼梦 这部以 言情 小说面目出现的 政治历史小说 常常采用这种障眼法来描写他所不便于直接描写的内容 以免被加上 干涉朝廷 的罪名 所以 在这些诗中除了蔑视功名利禄的贾宝玉所作的几首外 大都不脱 颂圣 的内容 这是并不奇怪的 但同是 颂圣 也因人而异 林黛玉所作就颇有应付的味道 如 盛世无饥馁 何须耕织忙 即是 命人赋诗者何尝不知其为了做诗而矫情地 但只要有这样的本领 能说得符合自已的政治需要 就加以表奖 真话假话倒无关紧要 宝钗的诗则可以看出从遣词用典到构章立意都是以盛唐时代那些有名的应制诗为楷模的 对她来说 歌功颂德 宣扬孝化文风 完全出于她的本心本意 她受到称赞是理所当然的 此外 从匾到诗 还是个性化或暗合人物命运的 迎春为人懦弱 逆 顺受 所以自谓能 旷性怡情 她缺乏想象力 所以诗也写得空洞无物 探春为人精明 因知 难与薛林争衡 不如藏拙为是 故只作一绝以 塞责 但 何惭学浅 之语 与迎春言 羞 宝钗称 惭 自不相犯 都表现各人的个性 她题 万象争辉 写高楼崇阁气势巍巍 和惜春赞美造化神力 又都彷佛无意中与她们后来一个嫁得贵婿 一个皈依佛门等事有瓜葛 李纨 小说中虽说她父亲 不十分令其读书 但毕竟出身名宦 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诗者 非寻常家庭妇女可比 她后来被推为诗社社长 除了因年长之外 也说明她还是懂一点诗的 她作的七律也很符合这种虽乏才情但尚有修养的情况 诗中或凑合前人旧句 或借用唐诗熟事 都还平妥稳当 所题 文采风流 四字 似亦能令人联想到后来贾兰的荣贵 至于 未许凡人到此来 等语 又与她终生持操守节的生活态度切合 如此等等 读 红楼梦 诗词时都是应该注意到的 赏析结束 谢谢观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