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三).doc
5页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三)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0分)1. (4分) (2017九下·姜堰月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翻开浩繁卷帙,领略朱自清笔下轻飞màn________舞的蜂蝶,欣赏梁衡笔下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感受郦道元笔下三峡tuān________急的水流,醉于老舍笔下济南的水终年zhù________蓄的绿……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怎能不让人bèng________发出生活的激情?2. (12分) 古诗文默写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2)会当凌绝顶,________ 杜甫《望岳》)(3)________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 刘禹锡《秋词》)(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 《诗经·蒹葭》)(6)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 ________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8)物是人非事事休,________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9)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________ ,________ ”体现了作者超越个人忧乐的宽广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10)宋代大儒朱熹有诗云“少年易老学难成”,这正如汉乐府《长歌行》中所言:“________ , ________ 3. (1分) 格列佛是以________身份,得以随船出游,周游世界的4. (3分) 《水浒传》中________ (绰号智多星)与晁盖、公孙胜,刘唐,阮小二 ,阮小五,阮小七,白胜等人在________智取了________二、 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43分)5. (10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 “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6. (22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菊圃记元结舂陵①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谁不知菊亦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② , 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呜呼!贤人,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重爱,如此菊也,悲伤奈何?于是更为之圃,重畦植之。
其地近宴息之堂③ , 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④不此行列纵参歌妓,菊非可恶之草;使有酒徒,菊为助兴之物为之作记,以托后人,并录《药经》,列于记后注】①舂陵:地名②纵须地趋走:就算在人来人往的地方③宴息之堂:人起居休息的地方④旌旄: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此处借指官兵1) 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分停顿,每句标一处①其 地 近 宴 息 之 堂 ②菊 非 可 恶 之 草(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①前时自远致之( ) ②及再来也( )③君子自植其身( ) ④而忍蹂践至尽( )(3) 下列加点虚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于是更为之圃 贤于材人远矣 B . 近登望之亭 无丝竹之乱耳 C . 菊为助兴之物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 而忍蹂践至尽 温故而知新 (4) 翻译下面语句谁不知菊亦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5) 作者看到菊花的遭遇后,触发了怎样的感慨?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7. (11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晋陶渊明独爱菊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 . 香远益清 自己以为大有所益 C . 陶后鲜有闻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D . 同予者何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 (2) 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水陆草木之花 宋何罪之有 B . 自李唐来 屠自后断其股 C . 濯清涟而不妖 丁壮者引弦而战 D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3) 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惜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B . 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
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C . 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D . 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4) 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0分)1-1、2-1、3-1、4-1、二、 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43分)5-1、5-2、6-1、6-2、6-3、6-4、6-5、7-1、7-2、7-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