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铁教案资料.ppt
38页中国高铁 铁路是人类发明的首项公共交通工具 在十九世纪初期便在英国出现 直至二十世纪初发明汽车 铁路一向是陆上运输的主力 二战以后 汽车技术得到改进 高速公路亦大量建成 加上民航的普及 使铁路运输慢慢走向下坡 特别在美国 政府的投资主要放在公路的建设上 不少城市内的公共交通曾一度被遗弃 一 铁路 早在20世初前期 当时火车 最高速率 超过时速200公里者寥寥无几 世界上首条出现的高速铁路是日本的新干线 于1964年正式营运 三 世界高铁简介 1 世界高速铁路回顾 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 1964年 1990年1959年4月5日 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在日本破土动工 经过5年建设 于1964年3月全线完成铺轨 同年7月竣工 1964年10月1日正式通车 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起始 途经名古屋 京都等地终至 新 大阪 全长515 4公里 运营速度高达210公里 小时 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 随后法国 意大利 德国纷纷修建高速铁路 1972年继东海道新干线之后 日本又修建了山阳 东北和上越新干线 法国修建了东南TGV线 大西洋TGV线 意大利修建了罗马至佛罗伦萨 以日本为首的第一代高速铁路的建成 大力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促进了房地产 工业机械 钢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降低了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铁路市场份额大幅度回升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第二次浪潮 1990年至90年代中期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西班牙 比利时 荷兰 瑞典 英国等欧洲大部分国家 大规模修建本国或跨国界高速铁路 逐步形成了欧洲高速铁路网络 这次高速铁路的建设高潮 不仅仅是铁路提高内部企业效益的需要 更多的是国家能源 环境 交通政策的需要 第三次浪潮 从90年代中期至今 在亚洲 韩国 中国台湾 中国 北美洲 美国 澳洲 澳大利亚 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 主要体现在 一是修建高速铁路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般都有了全国性的整体修建规划 并按照规划逐步实施 二是修建高速铁路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得到了更广层面的共识 特别是修建高速铁路能够节约能源 减少土地使用面积 减少环境污染 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社会效益显著 以及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 2 高速铁路的优势 1 输送能力大 目前各国高速铁路几乎都能满足最小行车间隔4分钟及其以下 日本可达3分钟 的要求 2 速度快 以北京至上海为例 在正常天气情况下 乘飞机的旅行全程时间 含市区至机场 候检等全部时间 为5小时左右 如果乘高速铁路的直达列车 全程旅行时间则为5 6小时 与飞机相当 如果乘既有铁路列车 则需要15 16小时 若与高速公路比较 以上海到南京为例 沪宁高速公路274公里 汽车平均时速83公里 行车时间为3 3小时 加上进出沪 宁两市区一般需1 7小时 旅行全程时间为5小时 而乘高速列车 则仅需1 15小时 3 安全性好 高速铁路问世35年以来 日 德 法三国共运送了50亿人次旅客 除德国1998年6月3日的ICE884高速列车行驶在改建线上发生事故外 各国高速铁路都未发生过重大行车事故 也没有因事故而引起人员伤亡 据统计 全世界由于公路交通伤亡事故每年约死亡25万 30万人 1994年全球民用航空交通中有47架飞机坠毁 1385人丧生 死亡人数比前一年增加25 比过去10年的平均数高出20 每10亿人公里的平均死亡数高达140人 4 受气候变化影响小 正点率高 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 可以全天候运营 除非发生地震 据日本新干线风速限制的规范 若装设挡风墙 即使在大风情况下 高速列车也只要减速行驶 比如风速达到每秒25 30米 列车限速在160公里 小时 风速达到每秒30 35米 类似11 12级大风 列车限速在70公里 小时 而无须停运 飞机机场和高速公路等 在浓雾 暴雨和冰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下 则必须关闭停运 由于高速铁路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运输组织水平 可以做到旅客列车极高的正点率 西班牙规定高速列车晚点超过5分钟就要退还旅客的全额车票费 日本规定到发超过1分钟就算晚点 晚点超过2小时就要退还旅客的加快费 1997年东海道新干线列车平均晚点只有0 3分钟 高速列车极高的准时性深得旅客信赖 5 舒适方便 高速铁路列车车内布置非常豪华 工作 生活设施齐全 座席宽敞舒适 走行性能好 运行非常平稳 减震 隔音 车内很安静 高速铁路一般每4分钟发出一列车 日本在旅客高峰时每3分半钟发出一列客车 旅客基本上可以做到随到随走 不需要候车 为方便旅客乘车 高速列车运行规律化 站台按车次固定化等 6 能源消耗低 从能源消耗角度来说 高铁是飞机的1 40 是公路的1 15 京津线在满员的情况下 把一个乘客从北京送到天津 大概是6度电 能耗还是比较低的 如果以 人 公里 单位能耗来进行比较的话 高速铁路为1 则小轿车为5 大客车为2 飞机为7 高速列车利用电力牵引 不消耗宝贵的石油等液体燃料 可利用多种形式的能源 7 环境影响轻 高速铁路采用电力牵引 实现了无污染的零排放 与公路 航空运输相比 是国内外公认的对环境保护的最佳运输方式 由于运行速度快 沿途站段减少 列车上旅客用水量可以减少 由于采用电力牵引 动车段检修用水和排放的污水量比非电力机务段要少 高速列车的客车粪便采用集便器密封收集后 在站段集中排放 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8 经济效益好 例如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后仅7年就收回了全部建设资金 自1985年以后 每年纯利润达2000亿日元 德国ICE城市间高速列车每年纯利润达10 7亿马克 法国TGV年纯利润达19 44亿法郎 高铁优势区间 高速公路 由于高速铁路车站以及机场一般较偏远 因而具有门到门运输优势的高速公路在200公里以下拥有优势 甚至在300公里内依然比飞机更具优势 但另一方面 汽车的运输能力远小于火车 长途客车可送约50人 仅为普通火车的1 30 高速铁路 在中短途运输方面 高速铁路较航空拥有诸多明显优势 一是旅途全程时间短 节省往返机场 候机时间 二是运送能力大 三是受气候变化影响小 正点率高 客运飞机 只有旅程超过了1000公里 飞机才可显露出快速 便捷的优越性 另外 飞机几乎可飞跃各种天然障碍 到达铁路和公路难去的地方 200 1000公里 世界高铁简介 1 铁路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 国家的大动脉 大众化交通工具 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 没有铁路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中国幅员辽阔 内陆深广 人口众多 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 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占有的优势更加突出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中国大量的长距离物资运输和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铁路承担 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转量约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1 3多 完成货物周转量约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55 四 中国高铁 2 中国铁路存在巨大的瓶颈 1 改革开放30年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 8 总量增长了67 5倍 煤炭产量增长3 1倍 粗钢产量增长14 4倍 而铁路营业里程只增长了50 9 2 中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约6 的营业里程 完成了世界铁路约25 的运量 创造了货物发送量 换算周转率 运输密度等多项世界第一 2008年我国铁路运输密度达到4139万吨公里 公里 是世界各国铁路平均值的数倍 中国铁路存在巨大的瓶颈 对社会来说 意味着大量人和货无法及时运输 部分人和货只能另寻他途 付出更高成本 每年都有大量煤炭 矿石等初级产品通过公路运输 不仅运价高 而且大量消耗石油这一高级能源 3 据我国经济研究部门的预测 2020年我国GDP将跃居世界第二位 人均GDP将达至5000美元以上 全社会客货运量将分别达到410亿人和400亿吨 其中铁路客货运量将分别达到50亿人和50亿吨 2008年铁路运送旅客14 6亿人次 这种内在需要决定了铁路必然要有跃升式的发展 如何解决瓶颈问题 聚焦高速铁路 中国高铁飞速发展 解决瓶颈问题 我国铁路6次大提速 第一次 1997年4月1日 开行最高时速140公里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车 第二次 1998年10月1日 最高时速达到140公里至160公里 全路旅客列车平均速度达到55 16公里 小时 第三次 2000年10月21日 重点是亚欧大陆桥陇海 兰新线 京九线和浙赣线 第四次 2001年11月21日 实施新列车运行图 全国铁路实行联网售票 第五次 2004年4月18日 开行19对直达特快列车 部分列车时速200公里 第六次 2007年4月18日零点起正式付诸实施 这次提速调图客货运输能力将分别再增加18 和12 以上 特别是在主要干线开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 大面积开行5000吨级货物列车和一大批先进技术装备投入运用 收藏夹动画 铁路6次提速 3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1978年 我国旅客列车的平均时速仅为43公里 铁路不但运速慢 常亏损 而且百姓买票难 运货难 1997年4月1日 我国在京沪 京广 京哈三大干线实施了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 开行了最时速达140公里 平均旅行时速90公里 1998年10月1日 京沪 京广 京哈三大干线实施第二次大规模提速 最高时速达到140至160公里 广深线采用摆式列车 最高时速达到200公里 全路旅客列车时速上升到55 16公里 2000年10月21日 铁路实施了第三次大提速 年 月 全国铁路第四次大规模提速提速范围覆盖了全国较大城市和大部分地区 年1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开辟了中国高速铁路的新纪元 4月 全国铁路第五次提速 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 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 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高速铁路成长 成熟的 试验田 年4月 中国铁路实施了第六次大提速 中国铁路系统全面掌握了既有铁路线提速 公里 公里每小时的成套技术 国产动车组的运营时速达到了 公里 年 北 京 天 津城际高速铁路系统解决了制约速度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最高运营时速达到 公里 标志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跨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 年 年 武广 郑西 哈大等客运转线持续运营时速将达 公里 武广客运专线的建设 形成了中国高速铁路体系的标准 京沪高速铁路最高运营时速将达 公里 3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目前高速铁路 京津城际 昌九城际 石太客运专线 长吉城际铁路 胶济客运专线 沪宁高铁 武广客运专线 郑西高速铁路 温福线 汉宜线 京沪线 福厦铁路 成灌高铁 沪杭高铁 沪宁城际铁路 广珠城际铁路 海南东环铁路等 2010年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 1万公里 高铁运营里程达到8358公里 1 数说十一五 高铁时代来临 中国速度不断刷新 2 中国高铁领跑世界 2011年我国高速铁路初步成网 4 中国高铁的优势 高速铁路速度快省时间 安全系数高 乘坐间空大 舒适方便 价格又适宜 迎合了现代社会出行的需求 推动铁路科学技术和装备登上新台阶 增强了铁路的竞争力 运输能力大 年运输量可达亿人次以上 又有减少环境污染的优势 因而特别适宜在运量的城市间 城市群和城郊的高频率运输 有较好的国际竞争力 可结合制造业及劳务的低成本优势 提供技术 设备 建造及护养维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服务 日 法等国在成本及服务配套上均难以与中国相比 中国步入高铁时代 25 30 五 中国高铁展望 运营总里程 2010年 达到8358公里2011年 将突破1 3万公里2015年 将达1 6万公里 今年开建项目 北京 沈阳北京 张家口 呼和浩特哈尔滨 佳木斯杭州 黄山海南西环 今年通车项目 北京 上海哈尔滨 大连北京 石家庄石家庄 武汉广州 深圳 香港 天津 秦皇岛 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 其中高速铁路达1 6万公里以上 以高速铁路为骨架 总规模5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 南京 杭州杭州 宁波武汉 宜昌合肥 蚌埠武汉 孝感武汉 咸宁 作用一 我国高铁贯穿三大城市群 根据新调整的 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 到2020年 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