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2023中考地图历史图片类选择题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12页中考历史地图类选择题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读下图,该示意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2.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加强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 D.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3.历史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观察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分区占领德国,标志两极格局形成B.冷战阴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C.美苏大国争霸,促使西欧走向联合 D.欧洲政局动荡,热战冲突加剧中考历史图片类选择题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列一组图片说明( )A.我国已经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B.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C.我国有效地杜绝了违法犯罪行为 D.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强国2.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下列诞生于尼罗河流域的是( )A.图1B.图2 C.图3D.图43.下面两幅图分别是欧盟的旗帜和200欧元,从这两幅图可以总结出二战后欧洲的发展趋势是( ) A.全球化 B.多极化C.自由化 D.一体化中考历史宣传画类选择题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下图是1954年的宣传画《参加选举去》。
此宣传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 B.男女政治平等有了宪法保障C.我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下图是纪念巴黎公社100周年的宣传画《将革命斗争到底》它的发行时间是( )A.1970年 B.1971年C.1973年 D.1974年3.如下图为《联合国家宣言》26个原始签字国宣传画这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B.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C.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出现D.二战以轴心国的失败宣告结束中考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类选择题综合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历史地图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战役( )A.是项羽灭秦的关键性战役 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 D.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状态2.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时,借助了以下三幅地图。
据地图判断,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B.跃进千里、战略反攻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百万雄师、横渡长江3. “左图右史"是传统的历史学习方法当某班同学使用下列示意图时,他们要借助此图来理解的历史概念,最有可能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一带一路”建设C.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4.利用地图也是了解历史发展的重要手段下面地图中德国疆界变化的直接依据是(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C.《联合国家宣言》 D.《华沙条约》5. 2021年3月18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举行人民日报发表了这张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图,瞬间刷屏社交媒体中方在高层战略对话中正告美国的一句话也迅速爆红了网络:“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结合所学知识,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丧权辱国 你们没资格这样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A.120年前《辛丑条约》的签订,发生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后B.《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综合国力的增强是今天的中国具备强大底气的原因6.如下图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基督教的兴起 B.法兰克王国C.封君与封臣 D.查理曼帝国7.如图《梳棉、拉棉和纺纱》是一幅关于1835年英国工厂理想化的生产场景图。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采用现代工厂制度进行管理 B.工厂生产使用水力作为动能C.传统的手工作坊完全被大工场替代 D.从事生产的雇佣工人多为成年男工8. 20世纪40年代末,大批美国设备运往欧洲,这批设备都附有图所示的标签(标签中的RECOVERY意为“复兴”,SUPPLIED意为“提供”)美国实施相关行动的根本目的是( )A.争取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援助东西欧各国恢复和发展经济C.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D.为美国商品开辟欧洲市场9.下图为周村区某校的禁放烟花爆竹的宣传画,在中国古代,对这种燃放物的生产起了直接促进作用的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的发明 ④火药的发明A.①②③ B.①④C.①③④ D.②③10.下侧宣传画中的游行队伍打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还我青岛”等标语,其反映的史事是(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11.下图是名为“为实现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宣传画,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农民渴望土地改革的迫切心情 B.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C.反映工人参与城市改革的积极态度 D.彰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12.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一幅宣传画,上半部分描绘的是苏联人民制定计划开展经济建设,下半部分是西方国家制定计划对苏联进行军事包围与封锁。
此宣传画揭示了( )A.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B.经济大危机加速国际关系的恶化C.苏联模式的形成受客观环境影响 D.不同社会制度之间进行相互借鉴附:参考答案一、地图类1.【答案】C【解析】解决本题首先要关注题干示意图中的关键信息“地点”和“人名”;进而由地图中的地点“广州”、人名“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为切入点进行思考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由此可以判断,这一示意图应是北伐战争的形势示意图2.【答案】B【解析】根据地图中“出程:从欧洲携带枪支、杂物等到达非洲;中程:从非洲满载黑人奴隶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归程:从美洲满载金银和烟草返回欧洲”可知,该历史事件为三角贸易或黑奴贸易三角贸易使大量金银和原料流入欧洲,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与原料,故B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A项错误;三角贸易不涉及东西方经济的交流,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三角贸易为美洲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
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议,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二战结束后,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在苏联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德国的分裂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故B符合题意,排除A;美苏大国争霸是促使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但不是对题干图片的正确理解,排除C;热战冲突指的是战争,德国的分裂是冷战的产物,排除D二、历史图片类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律法规文件”“第四部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上取得很大成就,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选项A、C、D表述都与实际不符,排除2.【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古国是古代埃及,埃及法老的雕像属于古代埃及的文明成果,图一是埃及法老的雕像,A项正确;图2是佛像雕刻,不符合古代埃及文明成果含义,排除B项;图三是古代希腊的帕特农神庙,排除C项;图四是古罗马起源母狼传说,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欧盟的旗帜和200欧元反映的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增强了欧盟对外的经济竞争力,提高国际经济合作水平,D项正确;欧盟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是全球化,排除A项;多极化和自由化在图示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BC项。
故选D三、宣传画类1.【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该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群众广泛参加选举,C项正确;材料是说,人民参加选举是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不是政治协商制度、 男女政治平等、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排除ABD三项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成立,这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因此纪念巴黎公社100周年应是1971年,B项正确,排除ACD项3.【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大大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等多个国家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C项二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D项日本投降,二战以轴心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四、综合练习1.【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地图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为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