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黛初会 导学案(高一必修三).docx
18页宝黛初会 导学案(高一必修三) 第九课宝黛初会 【自学指导】 一、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家喻户晓的《红楼梦》似乎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不读的一部名著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相传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可能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钊老斓墓僦啊K脑婺缸龉滴趸实鄣娜槟福娓覆芤龉滴趸实鄣氖潭粒礁雠胙⊥蹂?滴趸实哿文涎簿陀兴拇我越焓鹞泄S纱丝杉芗业南院找约坝牖适业拿芮泄叵怠?br>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钜蚴禄褡锩庵安⒈怀遥笥智不乇本业来哟怂ヂ洹5剿槭币压拧芭铍幻┐餐咴睢?nbsp;“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
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宝黛初会》之前的故事情节介绍 《宝黛初会》选自《红楼梦》全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宝黛初会》,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请学生介绍《红楼梦》开篇五回的主要内容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贾敷 贾敬贾珍—贾蓉 (尤氏)(秦可卿) 贾惜春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 (史太君) 贾母贾赦 (邢夫人)贾琏 (王熙凤)巧姐 贾迎春 贾政 (王夫人)贾珠 (李纨)贾兰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贾敏 (林如海)林黛玉 (注:括号内的人物,是上一个人物的配偶)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宝黛初会》即小说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节选内容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母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三、基础知识积累 1、给加点的词注音 阜盛赦免笑靥怯弱绾结錾银盘螭官绦洋绉姬妾珠玑进羹懵懂敕造台矶颦颦放诞无礼蹙眉嬷嬷璎珞窄裉嫡亲宸翰内帏漱盂倭缎瞋视韶光杜撰 2、重点词语解释 (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2)不经:不合常理,近乎荒诞 (3)放诞:放纵,不守规范 (4)宸翰:皇帝的笔迹。
宸,北宸,即北极星皇帝坐北朝南,所以以北宸代指皇帝翰,墨迹、书法 (5)珠玑:珍珠(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 (6)黼黻:古代官僚贵族礼服上绣的花纹 (7)内帏:内室,女子的居处帏,幕帐 (8)总角: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 (9)惫懒:涎皮赖脸的意思 (10)偏僻:偏激,不端正 (11)乖张:偏执,不驯顺,与众不同 (12)辜负:本意是背负、对不起本文中是浪费的意思 (13)膏粱:肥肉精米,本文中借指富贵子弟 (14)阜盛:繁多 (15)顾盼神飞:向两边或周围看去,神采飞扬 (16)文彩精华:形容色彩极为华丽,即光彩照人 (17)厮认:互相认识厮,这里指互相(多见于早期白话) (18)怯弱不胜:形容身体非常弱不胜,不能担负 (19)敛声屏气:不说话,暂停呼吸形容小心害怕的样子敛,收起;屏,抑止 (20)标致: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子) (21)嫡亲:血统最近的(亲属) (22)轩峻:形容非常高大 (23)茗碗:喝茶的碗。
(24)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25)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 (26)忖度:推测;揣度 3.词语辨析 【一概.一律】 一概:有“全”“都”的意恩,表示事物或情况适用于全体,没有例外一律:表示概括全部,没有例外一般适用于人的动作行为 【放诞.放肆】 放诞:言行放纵、荒唐,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放肆:(言行)轻率任意妄为,毫无顾忌 【气度.气派】 气度:气魄和度量;气概气派:①指人的言行举止所显示的作风或某些事物显示出来的气势②神气;有精神 【合作探究】 一分组进行问题讨论 1、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在《宝黛初会》中,其性格特点主要通过她的心理活动与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开篇,写林黛王常听得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看到几个三等仆女的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说明她的敏感自尊,小心谨慎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拒绝了,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这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她顾全大局,待人接物分寸得体,这种“步步留心”说明了她的聪明伶俐,知书懂礼,不过对一个风尘仆仆,半天劳累折腾且饥肠辘辊的小女孩,辞去这顿饭不能不让人去体恤其寄人篱下的辛酸。
2、《宝黛初会》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贾宝玉的? 贾宝玉是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课文中对贾宝王的刻画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的: ①出场前的侧面勾勒一宝玉出场前,通过侧面描写,以一般人对宝玉的看法.诸如王夫人说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等贬斥之辞,恰恰说明贾宝玉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是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叛逆者. ②出场后的肖像描写宝玉出场,在黛王客观的观察中,他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套子而那“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与“转盼传情.语言常笑”又分明地写出宝玉的善良的天性作者从黛玉初识的角度来刻画贾宝玉,更多了一份真实与纯粹 ③《西江月》二词的总结词的内容对宝玉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而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一种写照,他厌弃功名利禄,“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自由,个性解放,被人看作“行为偏僻性乖张”等等,恰恰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宝玉的赞颂.当然作者还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如给黛王取字,摔掉通灵宝玉等表现他的性格, 3、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感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地分析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什么样的行动,贾宝玉在黛玉面前摔玉,不仅在于他对黛玉有着微妙的感情,更在于他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的形象同样.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王熙凤的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足以见她性格的泼辣和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肖像的描写也很关键,王熙凤与林黛玉均为貌美之人,但美中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后者“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王的泼辣,林的内敛,在这肖像的描写中展露无余. 4、《红楼梦》的第三回“初步展现了贾府——这一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