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野先生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docx
6页藤野先生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3、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4、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情景链接:第一课时 一、说说你最尊敬的或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作家作品:1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自主研学: 3、检查字词 绯红(fēihóng)发髻(jì)挟着(xié)标致(biāozhì) 解剖(jiěpōu)落第(luòdì)诘责(jiézé)不逊(búxùn)托辞(tuōcí)杳无消息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yìyángdùncuò)深恶痛疾(wù):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4、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忱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5、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合作探究: 二、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共分三段: 一、(1-3)见到藤野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这就是当年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显示图片)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那么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我们先按下暂且不表下面先来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三、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投影显示如下)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
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3、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 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4、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 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中心人物藤野先生有密切的关系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实在标致极了”怎么理解? 5、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读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课时 攀登高峰: 四、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1、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这句话? 小结: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 二是看电影事件:“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 (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老师小结: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前面我们阅读了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一些文字,文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2.领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3.学生自读课文38语段,教师点拨: 语段中“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等。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文章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4.学生齐读课文1、5、24~31、36~38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要求:第1段要读出辛辣嘲讽意味,第5段以轻松亲切语调表现友好之情,24~31段则充满愤激,36~38段应满溢感激 拓展训练: 五、1、“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结尾这句话有什么意思? 2、写此文时,鲁迅已离开仙台20年了,为什么这么多年鲁迅“总还是时时记起”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表现在哪里? “时时记起”是由于“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工作极为认真,对学生极为负责;二是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
六、课堂小结 课文以与为明线,以为暗线,赞扬了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恩师之情,追述了自己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思想感情 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走进散文《藤野先生》,使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透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愿我们在关爱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亮丽 板书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