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上 课外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doc
5页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前两句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自第五句发生转折,进入第二个层次馨香盈怀袖”一句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的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人生苦短,女人也如手中的鲜花,经不起时间的等待,更经受不起风吹雨打1.“馨香盈怀袖”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2. 赏析“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更加深了妇人对远行丈夫的怀念和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的忧愁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二.阅读理解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B )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这几句,以“神龟”和“螣蛇”为喻,主要想说明什么道理? 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2)本诗主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要写到“神龟,腾蛇”? (2分) 诗人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表明自己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有所用为,而不虚度年华3分) (3)、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灵异的神龟虽然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日飞腾的异蛇虽然会乘云驾雾,但它最终一死仍会化为灰烬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4)在这首诗里,曹操是如何看待生命现象的?(2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清醒的认识,生命终将结束,但是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志向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就可以让短暂的生命有意义3.(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3分)诗人以老了的千里马自比,表现了自己豁达乐观的精神状态,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4.(1)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答案:体现辩证的思维,既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2)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答案: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5.(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曹操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出一种老当益壮、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2)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思想?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思想感情 6.“比”,是中国诗学传统,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就表达了诗人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你能从你所学的古代诗词中另举一例加以说明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诗人不甘年老,报效祖国的情怀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分)“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3.三、四两句诗中的两 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 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4.诗中描写“风声”“冰霜”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渲染了风之凛冽和冬之严寒,烘托了松柏的坚韧不拔梁甫行曹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白描,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3.赏析“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像从天上飞来一样在屋檐下飞来窜去。
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4.诗中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抒发感慨,深化主题的诗句是: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夕阳 、 落花 和 归雁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这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4.诗歌借哪些意象抒发怎样的情感?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
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答:词人把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是突然记起去年也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于是感慨光阴的流逝,未免深深叹息6、 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蕴答:对仗工整:无可奈何似曾相识是情感的描摹;花落去燕归来是物象的对仗,是时间的有形流逝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似曾相识燕归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可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往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透露在词中的是一种人生惆怅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婉约词3)词中能表现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必然消逝,但是,阻止时仍然会有美好事物出现的语句是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这两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子:新和旧的对比,或去和来的对比好处: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译文】一曲新歌一杯美酒勾起思绪万千去年今日还是这般天气这般亭台夕阳匆匆落下了何时才重新回来春天要随落花去了真是毫无办法,好在燕子回来了回到熟悉的地方似寻芳踪独自徘徊在小园花径上鉴赏】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历来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的说是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有的说是抒发故旧之情应该说二者兼有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1.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2. 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
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3.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4.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①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②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4分,每点2分,答“动静结合”“衬托”“反衬”亦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