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福县北华山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改(扩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25页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320号安福县北华山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改(扩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简本评价单位: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实验测试中心建设单位:安福县北华山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三年四月仅用于安福县北华山煤矿改(扩界)工程项目名称:安福县北华山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改(扩界)工程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实验测试中心法人代表: Corp:地址:中国·江西 Add:938 ying Bin North Ave 南昌市迎宾北大道938号 Nanchang JiangXi,PRC:(0791)5202618 Tel:(0791)5202618邮编:330030 Postcode:330030:(0791)5202618 Fax: (0791)5202618 电子信箱:jxdkjcszxhpzx@ E-mail: jxdkjcszxhpzx@安福县北华山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改(扩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主 任:熊顺伟 高级工程师「登记证编号 B23200020800」审 定:刘永江 高级工程师「(环评)岗证字B232000010」审 核:王学田 高级工程师「(环评)岗证字B232000011」 项目负责: 李 瑾 工程师[(环评师)证字B23200030800号]主要编写人员编写人员国岗证号编写签名李瑾B23200015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联系方式目 录(一)建设项目概况 - 1 -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 1 -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 - 1 -3.建设项目与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的相符性 - 3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 4 -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 4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 4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防治措施与效果 - 6 -1.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 6 -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 8 -3.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 9 -4.环境风险分析 - 11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 14 -6.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 15 -7.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 15 -(四)公众参与 - 18 -1.调查方式与内容 - 18 -2.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 - 18 -3.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 - 23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26 -(六)联系方式 - 26 -20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 (1)建设地点:安福县山庄乡 (2)项目背景:安福县北华山煤矿于1982年10月国家投资兴建, 03年10月年改制后成立北华山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属私营合伙企业。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主井采用2.5t蓄电池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目前主采C13煤层,现开采水平-250m现有采矿证(证号:C3600002009111120041235)开采范围由14个拐点圈定;现有生产能力为年采煤6万吨,此次扩界改造后生产规模不变现有矿区面积为1.2371km2,改造后扩界至3.5684 km2;现有开采深度为+50 m~-250 m,改造后扩至+170 m~-400 m矿山改造后可采储量为71.428 万吨,薄煤层采区设计回采率为87%,设计服务年限8.2年1.2 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 (1)建设内容 安福县北华山煤矿为改扩界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矿井、采矿工业场地;辅助工程——矸石堆场;公用工程——供热、供水、供电、行政设施等;储运工程——储煤场等;环保工程——污水处理站;办公室及生活设施——办公楼等项目工程特性表见表1表1 项目主要内容组成表工程分类项目组成用途或技改内容备注主体工程井下工程主斜井+123m采用串车混合提升,担负初期提煤、运矸、运送材料、设备、运人及进风等任务,并作安全出口。
依托斜风井+123m作回风斜井,担负矿井一、二采区回风任务,并作为矿井安全出口依托东回风立井+110m担负矿井二采区回风任务,并设梯子间作矿井安全出口新建后期主立井+105m在矿区北部新掘后期主立井作为接替,罐笼提升,担负后期提煤、运矸、运送材料、设备、运人及进风等任务,并设梯子间作安全出口新建后期回风立井+110m担负矿井后期回风任务,并设梯子间作安全出口新建地面生产系统现采煤工业场地采煤工业场地占地共约4700m2,含坑木房、地磅房、空压机房、机修间、KJ65N型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一套、蓄水池等改造,后期拆除,进行土地复垦后期主立井采煤工业场地在后期+105m主立井新建采煤工业场地占地共约5500m2,含坑木房、地磅房、空压机房、机修间、KJ65N型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一套、蓄水池等新建风井场地风井+123m沿用原+240m风井场地依托风井场地风立井+110m新建+110m风井场地新建炸药库位于现采矿工业场地东南面350m,占地约300m2依托辅助工程矸石临时堆场设置拦矸坝、截排水设施改造公用工程(含环保工程)热水供给延用现有电热水器依托给水矿坑生产用水取至矿坑涌水,生活用水取至井水依托井下废水处理系统设置井下水仓,总容积约120m3。
新建生活废水保留化粪池的基础上,设置生化处理装置,处理能力20m3/d新建场地废水设置排水沟、清污分流新建供电一回电源引自大光山煤矿,另一回引自城北供电所依托生活设施办公行政、职工休息、生活等,辅助矿井正常生产依托储运工程井下运输溜煤上山;行人、材料上山;联络横道技改后在延用原有巷道的基础上改建改造地面运输采用装载机装煤,汽车运输依托原煤仓在原有钢结构式原煤仓基础上改造成封闭式原煤仓最大储煤量5000t改造(2)生产工艺北华山煤矿现采用地下开采、斜井开拓方式,设有主井、风井两口井筒,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改扩建后开拓和采煤方式不变 (3)生产规模现有生产能力为年采煤6万吨,此次改扩界后采矿规模不变 (4)建设周期:12个月 (5)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1946.1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3.31万元,约占总投资的6.34%1.3 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本项目选址不属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规定的禁止和限制矿产资源开发范围,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的有关规定。
矸石堆场周边500m范围内、炸药库周边300m范围内、可能产生的塌陷区范围内均无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各场址选址总体可行 项目符合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通知》(赣府厅字[2006]74号)要求;已获得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见赣采复字[2011]0160号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的环境现状吉安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2年12月对项目所在区域各环境要素进行了质量现状监测1)大气环境现状在矿区采矿工业场地主导风向上风向和下风向各设一个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测点,监测结果表明,两监测点处的TSP、SO2和NO2日平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值要求2)地表水环境现状在矿区废水入无名小溪上游500m至下游4000m处共设置六个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各断面水质中pH值、SS、CODcr、石油类、氟化物等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其中,Cu、Pb、Cd、Cr6+、Zn、Hg、As指标未检出3)地下水环境现状在矿区周边的付家村、大陂村、坦背村和下三江村各设一个地下水环境现状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处的PH值、CODMn等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其中,Cu、Zn、Hg 、Cr6+、Pb、As及Cd 指标未检出。
7个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点水文观测数据表明,各测点水位标高(黄海标高)在+110.5m至+132.5m之间,水位埋深7.7m至66.4m之间4)声环境现状在矿区周边共设置四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各测点昼、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值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大气评价范围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为以工业场地和排风井为中心的周边2.5km范围,原煤仓边界100m范围2)水环境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确定地表水评价范围为本项目废水排入小溪上游500m及下游4500m累计约5000m的河段3)声环境评价范围噪声评价范围为工业场地厂界外200m范围4)地下水评价范围本次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确定为矿区周边2km(以矿区所在地的水文地质单元为界)5)生态环境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为矿区范围向外延伸500 m为界面积约为4km26)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以炸药库为源点3km范围内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1)废气排放情况井下废气主要含有粉尘和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井下采取降尘、防尘和稀释有害气体的措施,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通过采用煤层预注水、喷雾洒水和水幕降尘等综合防尘措施,风井排出的废气中粉尘浓度可降低至1.0mg/m3以下根据江西省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关于二00九年吉安市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本项目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82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96m3/t,为低瓦斯矿井地面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的环节主要包括原煤和矸石出料口、地面矸石堆场以及各转载点的无组织排放粉尘主要的防治措施有:成品煤进入储煤仓堆放,各原煤转载点、矸石堆场设置洒水降尘系统,运输道路硬化,控制粉尘无组织排放通过上述措施控制无组织排放粉尘浓度低于1.0mg/m32)废水排放情况井下涌水:井下涌水(320m3/d)由矿井水管抽至中段水仓初步沉淀后部分(100m3/d,损耗32m3/d)回用于井下采煤工艺,其余(288m3/d)排出地表,经地表中和澄清池处理后,部分(8m3/d)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