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北京通州区高一(上)期中政治试题及答案.pdf
21页2023 北京通州高一(上)期中 政 治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新时代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下面小题1.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党的初心和使命是()A.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D.结束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2.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列理解正确的是()我国已经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发生改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A.B.C.D.3.北京展览馆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6000 多项展览要素生动诠释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 10 年。
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该展览展品的是()A.B.C.D.4.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道:“蒙昧时代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工产品主要是用做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野蛮时代是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大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从蒙昧时代到野蛮时代再到文明时代发展变化的根源是()A.生产力的变化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人类思想水平的提高 D.社会制度的调整 5.某校学生参观博物馆讲解员说,“从大约一万年前开始,一件件陶坯上记录了人类文明初始期的信息,也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是那个时代的标志之一关于新石器时代,同学们可能还会听到的解说是()A.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B.私有制确立使生产力受到严重阻碍 C.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 D.这个时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6.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用城市的堑壕和城楼生动、形象地划分了氏族制度和文明社会两个不同时代 奴隶制生产关系在当时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不相适应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压迫,势必激起奴隶的反抗斗争,但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可调和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摆脱原始社会野蛮、蒙昧的生活状态,迈入文明时代 A.B.C.D.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朝诗人李绅的诗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地主阶级利用“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剥削农民 B.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受地主阶级奴役 C.农民在地主的强制下劳动,劳动产品全部归地主所有和支配 D.当阶级矛盾激化时,地主阶级会采用减轻徭役等方式缓和矛盾 8.下图漫画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中奶农的无奈,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是()A.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 B.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9.从 1516 年莫尔的乌托邦到 1848 年的共产党宣言,人类在荒野中跋涉了 332 年马克思、恩格斯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走向科学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A.新和谐公社和实业制度 B.阶级斗争学说和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经济周期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 10.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记录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指南 为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奠定实践基础 A.B.C.D.11.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统治摇摇欲坠,民族危机步步加深,笼罩中华民族的是无边的阴霾因此,近代中国,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君主立宪的实现 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A.B.C.D.鸦片战争后,无数仁人志士代表不同阶级做了救亡图存的尝试和探索(见上图)完成下面小题12.这些可歌可泣的斗争、各式各样的尝试,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归根到底是因为()A.没有拿起武器,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统一的领导和指挥 C.革命的力量十分弱小,没有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D.没有先进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13.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论证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这是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中国只尝试了总统制一种形式,没有触及其他政体形式 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其在华特权,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A.B.C.D.14.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一件件文物定历史瞬间,带领观众重回“觉醒年代”,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汲取前行力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 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A.B.C.D.15.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形式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是()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革命任务不同 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革命前途不同 A.B.C.D.16.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完成了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请将这一过程经历的几个阶段按时间顺序进行正确的排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一化三改”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A.B.C.D.17.某学习小组以“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 20 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题展开讨论。
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A.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乙同学:正确认识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丙同学: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深刻变革 D.丁同学: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18.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假如你是一名出席该会议的代表,在本次会议上你能够听到的内容有()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作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A.B.C.D.19.某学校高一年级围绕“改革开放初期”开展研究性学习,围绕主题制作下列展板,合理的是()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 A.B.C.D.20.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是让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推动改革开放,是因为()A.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B.改革开放能解决我国当前所有问题 C.改革开放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D.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1.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中写道,“尽管中国相关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但是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银行,乃至广受尊敬的非政府组织,没人能否认中国正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这里的“道路”可以理解为()A.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B.坚持自力更生,以国内大循环取代国际大循环 C.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再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目标 D.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赋予中国特色 22.某校学生会新媒体部同学准备用拍摄一部反映我国农村改革初期的微视频在他们构思的镜头中,合理的是()A.近景:几位村民围在一起热火朝天的讨论着“乡村振兴战略”B.外景:村委会门口悬挂着“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的红色横幅 C.特写: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8 位农民按下“大包干”红手印的图片 D.内景:村民挤在村委会观看“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电视新闻 23.某班级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同学们整理的下列材料中,可以作为上述主题论据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A.B.C.D.24.“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党对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如下判断时间 社会主要矛盾 1956 年(党的八大)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 年(党的十九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分析把握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中国取得进步的全部原因就在于人民的需要日益增长 A.B.C.D.25.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文化趋同 人民幸福 A.B.C.D.2017 年 10 月 18 日24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18 年3 月 11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完成下面小题2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 等重大时代课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A.B.C.D.27.科学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必须()明白其深刻而正确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明确其一以贯之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懂得“十个明确”是偏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的展开 知晓其主要内容是“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A.B.C.D.28.2022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