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单元 综合测试卷(解析版).doc
13页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 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考古学者认为,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A. 长期的传说 B. 网络的资料 C. 古籍的记载 D. 发掘的化石【答案】D【解析】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考古学者认为,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证据是发掘的化石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2.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从材料中不能推断出( )A. 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很恶劣 B. 单个的人类很难生存下去C. 人类可以用火来驱赶野兽 D. 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答案】C【解析】“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从材料中不能推断出人类可以用火来驱赶野兽题干材料中未提及火的使用 3. 《吕氏春秋》记载:“昔太古常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这反映了远古哪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A. 原始社会 B. 氏族社会 C. 母系氏族社会 D. 父系氏族社会【答案】C【解析】《吕氏春秋》记载:“昔太古常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
这反映了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的社会现实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由于群婚的缘故,“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的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最初人们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里那时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大地女神该亚的故事反映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4. “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男子成为经济生产的中坚,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因而他们在财产的分配上就具有较大的发言权男子必须确认自己的子女,并按男性世系,将财产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男女在生产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导致父权制最终取代了母权制上述材料阐述的是( )A. 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背景 B. 父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C. 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D. 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答案】B【解析】“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男子成为经济生产的中坚,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因而他们在财产的分配上就具有较大的发言权.男子必须确认自己的子女,并按男性世系,将财产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男女在生产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导致父权制最终取代了母权制.”上述材料阐述的是父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男子主要从事犁耕农业和畜牧业,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家族长和氏族首领都是男性.男子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5. 2019年5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题纪录片《亚洲文明之光》,生动再现了亚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悠久灿烂、多元共生、交流互鉴的文明图景。
以下文明成就可以在片中展现的是①金字塔②《汉谟拉比法典》③佛教④基督教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答案】A【解析】A.根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佛教、基督教是亚洲文明的体现,《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佛教是印度文明的体现,基督教发源于亚洲的西部,故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金字塔是非洲文明的代表,①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概括不全面,排除6. 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佛教文化,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C. 在恒河沿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D.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万神殿、斗兽场,感叹伊斯兰文明的魅力【答案】A【解析】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说法正确,符合埃及的史实,故A项正确;B.佛教文化是古印度的文明,与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无关,故排除B;C.楔形文字是西亚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与恒河(印度)无关,故排除C;D.伊斯兰文明是阿拉伯的文明,与罗马无关,故排除D。
7. 世界文明可以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这两种文明不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东方文明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发源于欧洲B. 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文明C. 东方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沿海或海洋D. 东方文明以农业文明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答案】A【解析】A 西方文明均发源于欧洲但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说法不够严谨,例如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应属亚非文明,故A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B 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则是民主制,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 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者海洋,故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 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而西方的工商业发达,故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8. 陈毅在1963年访问某国时即兴创作了如下诗篇:“高塔巍巍数十寻,八百万方石砌成艺术光垂数千载,雄哉伟哉古文明该诗篇赞誉的古代文明历史遗产是A.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B. 古代埃及金字塔C. 麦加城中克尔白神庙 D. 法国巴黎圣母院【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埃及金字塔的相关内容。
埃及的金字塔(Pyramids)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金字塔为誉为世界古代奇迹之一古埃及又被成为“金字塔的国度”结合题干信息分析,故选B9.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他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根据材料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 这段材料里的“他”是古埃及法老B. 金字塔修建的目的是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与天上神灵的密切联系C. 这段材料体现当时劳动人民生活非常痛苦,处境悲惨D. 金字塔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和卓越的聪明才智,象征着埃及的高度文明【答案】B【解析】A.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是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表述正确,但从材料无法得出,故B符合题意;CD.表述内容从材料中得出,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10. “在肥沃的新月地带,朝气蓬勃的小男孩——苏美尔城邦,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漫步走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留下了一个小小的脚印,为近东文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中描述的“小男孩”是A. 古希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古埃及文明 D. 古印度文明【答案】B【解析】B.依据题干信息“新月地带”“苏美尔城邦”“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是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古巴比伦文明,故选项B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11. 罗马共和国时期发动了多次对外扩张战争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 扩张战争激化了希腊与罗马的矛盾 B. 罗马深受希腊文化艺术成就影响C.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被罗马人继承 D.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答案】B【解析】B.罗马深受希腊文化艺术成就影响是本题材料反映的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发动了多次对外扩张战争,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罗马深受希腊文化艺术成就影响B符合题意;ACD都不符合题意12.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
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 等级性 B. 公平性 C. 随意性 D. 民主性【答案】A【解析】由材料“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可知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享有的权力是完全不一样的,这说明该法典具有等级性 13. 美国一中学历史教科书在谈到古代巴比伦对外贸易时这样写道:“远到印度和中国的商人都到巴比伦来经商下述选项中,能为这一论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A. 古代中国的文献资料 B. 古巴比伦的文献资料C. 古代中国的考古资料 D. 古巴比伦的考古资料【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历史资料的相关知识历史资料形式分为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等材料中“美国一中学历史教科书在谈到古代巴比伦对外贸易时这样写道:‘远到印度和中国的商人都到巴比伦来经商’”可知这一史料的来源是古巴比伦古巴比伦没有留下的文献史料,而能够佐证这一论述的是考古实物史料D符合题意,故选D14. 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公元前7世纪的印度,他惊讶地发现依据当地制度,他的社会地位竟然不是最高的这种制度是( )A. 宗法制度 B. 种姓制度 C. 采邑制度 D. 民主制度【答案】B【解析】古印度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秦始皇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公元前7世纪的印度,他惊讶地发现依据当地制度,他的社会地位第二等级,不是最高的 15.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世界古代史的学习,你能把下列关于世界古代史的表述不正确的观点找出来?( )A. 雅利安人入侵后,古印度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B. 世界三大宗教都产生于亚洲C. 伯利克里当政时,通过抽签,所有公民都可以担任各级官职D. 罗马共和国由两名执政官掌握行政权力,元老掌握国家实权【答案】C【解析】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改革,扩大公民的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不是所有公民参加公民大会雅典的民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政治,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不能参加公民大会雅利安人入侵后,古印度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世界三大宗教都产生于亚洲;罗马共和国由两名执政官掌握行政权力,元老掌握国家实权所以,本题的C错误的,其它三项都是正确的16. 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这体现了 ( )A. 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 B. 忍耐顺从的思想C. 因果报应的思想 D. 低种姓渴望有“救世主”【答案】A【解析】A.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他被称为“释迦牟尼”。
佛教的经典统称为三藏佛教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主张“众生平等”根据题干“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可知,这体现了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故A符合题意;BCD.题干是关于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这三项在题干未体现,故排除BCD17. 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