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国际化战略》李康化.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56963848
  • 上传时间:2018-10-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4.71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燕京创意文化产业学刊(第一卷) 》- 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战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战略李康化提要: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国际文化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应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却由于价值冲突、文化霸权、文化贸易逆差等因素而使得我国的文化产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迟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出路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机遇与挑战,并针对这些现实指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同时具备“送出去”与“拿进来”的思想,通过正确的战略与途径,才能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树立中国文化的良好国际形象,扩大其世界影响力关键词:文化产业 国际化 文化霸权 文化贸易逆差近年来,各国政府持续重视本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问题,加上新技术载体的出现和普及以及新型供应商的崛起,全球文化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其增长率为全球 GDP 实际增长率的两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国都创出了一些代表性的文化产品,例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英国的音乐和舞台剧、法国的电影、日本的动漫游戏、韩国的网络游戏和影视剧等都成为本国的文化旗舰产品美国的输入产出模型显示,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与传统产业相比更加显著,文化产业带来的 GDP 产值和就业数量都高于前者。

      其中,高技术含量的文化产业增长潜力最强劲1但是,在各国政府大张旗鼓地推进本国文化国际化的过程中,拥有五千年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国却似乎是遇到了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中的瓶颈,遭遇到了价值冲突、文化霸权、文化贸易逆差等因素的困扰,虽然偶尔在国际上有些小打小闹的成就,但始终缺少一个核心的发展力量,进而没有一个整体的发展态势一、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中遭遇的问题一、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中遭遇的问题1《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报告中的几大亮点, 》- 2 -1、外部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霸权的威胁所谓文化霸权,是指一个国家把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适的行为准则通过各种渠道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积极渗透和大力推行,以谋求自己在全球文化体系中的统治地位的行径 “文化霸权”这个概念最初是由葛兰西等人提出来的,但当时他们关注的更多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较为温和与隐蔽的关系而此后赛义德受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启发,把这一理论扩大运用到西方对东方的关系上,指出当今东西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2如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西方的文化霸权问题尤其是美国文化霸权问题在国际交往中日益显现出来,他们将其作为一种可以操纵的政治资源,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这一特殊工具为实现本国的所谓国家利益服务。

      其主要表现如下:①借助大众传媒进行文化扩张传媒是文化霸权的寄生体,是文化扩展最有效的载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把传媒作为其推行文化霸权的一种重要手段美国是全球化的心脏和发动机,它不仅主宰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同时利用高科技手段和发达的大众传媒网络传播美国文化意识和生活方式资料表明,只占世界人口 5%的美国却垄断了目前传播于世界大部分地区近 90%的新闻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和有线新闻网(CNN)等媒体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它国家发布的信息总量的 100 倍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中美国的节目高达 60%,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美国电视的转播站;而美国自己的电视节目中,外国节目仅占2%此外,美国电影的生产总量只占世界电影产量的 6%—7%,却占据了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3这些都使得强大的美国传媒舆论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其他国家,影响所在国国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 美国利用其在因特网上的技术优势、语言优势以及手中握有的信息优势,全方位、全时间地宣传美国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商业理念,而发展中国家面对这些铺天盖地而来的美国信息,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并在无2 汤道化、张敏:《文化霸权的当代思考》 , 《广西社会科学》2006 年第 5 期。

      3 廖志诚:《论美国文化霸权的产生根源及其实现形式》 , 《福建论坛》2007 年第 2 期《燕京创意文化产业学刊(第一卷) 》- 3 -形中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选择,日益趋向美国②利用教育文化交流机会进行文化渗透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是美国政府为实现其外交政策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极具渗透力的特殊政策工具,主要表现为利用一些“基金会” 、 “研究会”和“培训中心”等隐蔽手段,进行长远利益投资战后,美国最大的对外教育文化交流项目是“富布赖特项目” 它始于 1948 年,主要是资助美国和世界各国的学生、专家学者等出国或到美国学习、访问和研究,截止至 1997 年,该项目的参加者已超过 24.5 万,有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进行该项目的合作,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拓精神以及强烈的“美国化意识”的知识分子此外,美国还开展了“和平志愿者项目”等对外援助活动,把本国教师、传教士、医生等派遣到海外从事志愿工作,并向海外赠送图书、杂志、画册、录像带或幻灯片等这些活动虽然含有西方文明中的“慈善”性质,但是其用意也颇值得玩味对此,西方学者伯努瓦一针见血地指出:图书、杂志、画册、录像带或幻灯片等“不仅仅将房间塞满,而且还统治着想象领域,占据着交流空间。

      ”4美国政府正是采取这些有形的援助,化有形于无形之中,使他国人们于潜移默化中接受美国的意识形态③通过对英语的推广形成话语霸权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传播与保存取决于该文化的语言随着殖民主义的结束,昔日殖民者强行推广其语言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教化”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西方国家始终未曾放弃话语霸权这一利器从 19 世纪开始,英语成为世界上最常用的语言之一二战后,随着美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英语成为国际政治、科学、技术、贸易以及因特网等各方面的公共语言据统计,在全球网上信息资源中,80%是英文,中文信息资源不足 0.4%语言有助于推广文化的最现实的表现为,时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到出国的热潮赴西方国家留学或者移民的一个必备前提就是要通过 TOEFL、ILETS等语言考试熟悉 TOEFL 考试的人都应该知道,整个 TOEFL 的培训教材就是一部关于美国文化、历史的教科书听力与阅读部分的文章,几乎无一例外是介4 阿兰·伯努瓦:《面向全球化》 ,载《全球化与世界》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0 页《燕京创意文化产业学刊(第一卷) 》- 4 -绍美国历史或者宣传美国所取得的各种成就的。

      每个学生必须按照美国式的思维方式写作文,不然就很难得到较高的分数从某种角度看,整个语言考试的准备过程就是一次强化西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过程通过这种考试,西方国家在掠走了我国用大量资金培养的各领域的优秀人才的同时,还轻而易举地达到了输出其价值观的目的以上种种现象已经被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其著作《权力的转移》中描述出来:“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 ”52、内部问题:中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逆差严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步加深以及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兴起,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经济的依存度进一步加强,文化资源、文化消费、文化市场也日趋国际化国际文化贸易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服务贸易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全球的文化贸易总额从 1980 年的953 亿美元猛增到 1998 年的 3879 亿美元进入 21 世纪以来,文化贸易增长速度日益加快。

      2002 年全球核心文化商品出口额比 1994 年增长了 5019 %,进口额达到 63617 亿美元,比 1994 年增长了 5715%6然而,从总体上看,这些贸易绝大部分是在日、美、德、英等少数发达国家之间进行,我国的文化贸易仍远远落后于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并且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我国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主要体现在:除了录音带和高密度激光视盘是完全出口,以及激光唱盘和数码激光视盘的出口大于进口以外,其他的产品均依赖于进口,特别是期刊和电子出版物的逆差非常严重而最为严重的是,版权贸易中的录音、录像制品、软件以及电影、电视节目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同时,我国虽然输出了一些图书版权,进出口基本持平,但主要是输出到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对其他地区的输出很少这说明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我国仍处于被动地接收西方文化产品的地位,而绝大部分出口也只集中在与中华文化颇有渊源的国家和地区5 转引自周鸿铎《文化传播学通论》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79 页6 刘文俭:《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构想》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 年第 4 期《燕京创意文化产业学刊(第一卷) 》- 5 -大量的文化逆差导致的后果是我国国民对外国文化产品的依赖心理加剧。

      从 2000 年到 2004 年,中国进口影片 4332 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电视剧方面,2005 到 2006 年,韩剧占据了我国各省台电视剧时间的 25%,且主要是黄金时间;日本的动漫占据了儿童节目时间的 10%,黄金时间的 80%;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的游戏产品,占据了我国网络游戏市场份额的 75%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往往使消费者更容易形成消费依恋心理,而消费者一旦形成这种消费依恋心理,久而久之就会转变成心理定势,产生对某种文化产品以及其衍生产品来者不拒的行为这种依恋心理绝不是单单依靠降低货物消费的价格或者促销等手段就可以轻易打消的撒切尔夫人就曾指出过:“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 而不是思想观念 ”7造成我国这种文化贸易严重逆差现状的原因很复杂首先,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去主要依靠非赢利的事业性文化交流,这导致我们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主要是“送”出去的,而不是“卖”出去的而欧美国家以及日本等文化贸易强国,在文化输出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企业做急先锋,政府则主要起保驾护航的作用,使其文化产品大都发挥出很好的经济效益。

      例如,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学著作中的形象,但美国迪士尼公司却把它拍成了电影,除了净赚 3 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外,更是将花木兰变成了美国的品牌;《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但在网络游戏中,却首先被日本开发成游戏软件,成为了日本品牌这些国家套用了中国的文化元素,却在宣传自己的文化思想,利用中国的文化元素为其盈利我国文化贸易逆差严重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能够吸引人的、能够占领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尤其是文化品牌品牌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来说是一种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因为将一系列名剧打造成家喻户晓的精品品牌,博得众多观众,在世界舞台上被广泛接受仅《悲惨世界》一剧,16 年来先后巡演 34 个国家,累计创收高达 18 亿美元此外,英国的莎士比亚戏剧、俄罗斯的芭蕾舞、日本的宝冢等,均因其响当当的世界“文化名牌”而每到一处总能未演先热而我国的文化产品所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能够代表民7 《凤凰周刊》2006 年第 16 期《燕京创意文化产业学刊(第一卷) 》- 6 -族文化的、又为国际文化市场所欢迎的知名品牌由于缺乏有代表性的知名品牌,我国的文化产品难以被广泛认可和接受,难以进入发达国家的主流市场。

      虽然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却无法将其转化为文化贸易产品,无法使中国拥有大量的、被世界广为接受的文化品牌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