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pdf
20页2011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修改者:潘慧群走进西部单元目标:1、了解西部,热爱西部,立志建设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历史文化,昔日的繁荣辉煌,今日正在开发)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4、了解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以及借物喻人的写法1、草原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认识 4 个生字,熟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3、了解景、事、情交融的写法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重点: 1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课时安排: 2 课时训练点:1、复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方法2、找出表达情感的语句,体会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效果3、练习仿写或改写比喻句、拟人句4、关注多音字如“蒙”“好”“行”“似”等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学习生字词;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草原的景美。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大家的想象很丰富,那么草原是不是就像我们想象的一样呢?请听歌曲天堂,边听边欣赏画面草原真是人间天堂啊,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来一次“草原心灵之旅”吧2、出示课题,读题3、简介作者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习生字词;2、轮读课文,纠正读音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 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2、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四、研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听完后,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2、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自由读文,画出你觉得写出草原美的句子,谈感受3、学生自学4、交流汇报预设)“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 (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 明朗、晴朗 ) ”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 “明朗”的草原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课件出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学生跟唱)“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想象“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景象3)指导朗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借助画画的体会或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想象“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的景象2)理解“翠色欲流”这个翠应该更多一些鲜亮绿得丰富、绿得饱满、绿得厚重,这就是翠色欲流,再读这句话,想象是怎样的画面?(3)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草原鲜亮,充满生机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1)想象画面;(2)指导朗读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联系前文,体会意境;(2)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3)指导朗读。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句子比较: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联系生活经验谈)5、天空赋予草原明亮的色彩,小丘赋予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是赋予草原生命的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这样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置身这里,他不仅发出这样的感慨“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过渡:我们读书就要这样,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五、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第二课时学习要点:1、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草原的人情美;2、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情谊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重温“草原风光美”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欣赏草原风光。
2、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二、 “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导入: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出示: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1、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重点理解“洒脱”:(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也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2、自由读课文2-5 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4、能否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2)认真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热情迎接:(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2)出示课件( 理解“襟飘带舞”师描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激情相见:(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盛情款待:(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3)有感情地朗读尽情联欢:(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深情话别: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播放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四、总结写法:了解景、事、情交融的写法五、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板书:练习设计:一、阅读理解。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 、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清新 ()明朗 ()翠色欲流 () 3 、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的写法,你能仿写一句吗? 4 、 这段话中的“绿毯” 是指 () ,“白色的大花”是指 () ,“中国画”是指() 5 、请写出一首描写草原的诗词:二、仿照草原的写法,向内蒙古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家乡的美丽景色三、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各仿写一句1) 、我们望见了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2) 、连骏马和大牛都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教学反思 1. 新学期伊始,第一篇课文就是草原,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感悟到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课文的第二部分有四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四个内容,我采用从“情”入手拟小标题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实践起来效果不错!“热情迎接 -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 深情话别”五个小标题脉络分明,接着在小组里采用“读说式”学习法逐段学习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拾级而上,对第二部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无论学生找到哪个句子,我都顺着他的思路讲下去,提及每句中应注意的地方我觉得这样讲授第二部分灵活性大一些,不会显得那么死板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读写并重我设计了“美图配佳句”这个教学环节, 利用大量从网上搜集的草原风光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写得十分优美的、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一是要求学生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并通过恰当的佳句再现在学习伙伴的面前二是让学生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我们不是通过字典来理解什么是“渲染”、 “勾勒” 、 “一碧千里”、 “茫茫” ,而是通过鲜活的、真正的草原风光让学生感受到老舍先生所感受到2、丝绸之路训练点:1、体会首尾呼应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
2、收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学习目标:1、认识“矗凹”等九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3、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或其他渠道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 能用简洁的话介绍, 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学习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学习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课时安排: 1 课时课前准备: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 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 “对话之路”, 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 “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 “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2、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3、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二、走近“丝绸之路”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