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化学笔记(上).doc
28页1.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物质的组成——由元素组成 ~宏观 1、元素的存在形式 游离态 单质中的元素 化合态 2、相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eg:CO、CO2 ; H2O、H2O2 3、元素的化合价不同——判断(1、2、3)二、物质的构成 ~微观1、 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 分子与原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变成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元素与原子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三、原子的构成 1、原子 核外电子 离子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其所带电荷数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相对质量的大小由核电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2、质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质量数的作用~~近似代替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符号微粒11H21H31H21H+23592Cl37Cl40Ca2+质子数1111921720中子数01201432018核外电子数1111921720质量数123223537404、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常见同位素: 12C 13C 14C 16O 17O 18O1) 同位素原子的异同点2) 同位素的作用 HDT1H2H3H普通氢重氢超重氢氕氘氚12C——作为相对质量的标准14C——测定文物的年代18O——同位素示踪235U——原子弹,原子反应堆的材料2H,3H——氢弹的原料3)天然同位素的含量——在各种存在形式中是相同的 16O 98%4)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例:硼元素有10B,11B两种同位素,但10B的原子个数百分含量为20%。
求硼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解:B=10B的相对原子质量*20%+11B的相对原子质量*(1-20%)≈10*20%+11*80%=10.8四、核外电子排列 1、核外电子分层排列离核近→远能量低→高 2、核外电子排部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e (n,电子层数)②最外层电子不超过8个③次外层电子不超过18个 3、原子结构示意图 4、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①用电子式表示原子 ②用电子或表示离子Na+的电子式:Na+ 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离子符号 F- 的电子式: ③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H2 :H´ + ·H → HH ↑共用电子对. .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 . H´ + —→ HF∶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原子对形成~.×. ×Na + :Cl: Na+[:Cl:]- ——离子化合物:离子见通过互相得与失去电子形成~1.2 物质的分类一、纯净物和混合物 能写出 一种 化学式 两种以上二、单质和混合物1、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2、化合物 A、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CaO、CuO、Na2O、Al2O3、Fe2O3、Mn2O7等 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CO、NO、H2O 性质 酸性氧化物:CO2、SO2、SO3、SiO2、Mn2O7 碱性氧化物:CaO。
CuO、Na2O、Fe2O3(Fe3O4,FeO) 两性氧化物:Al2O3、ZnO 不成盐氧化物:H2O、CO、NO化学反应通性酸酐→酸性氧化物① + 水 —→ 对应酸 S(+4)O2 H2O —→ H2S(+4)O3 特例:SiO2 不能与水反应生成H2SiO3 H2SiO3 SiO2 + H2O ② + 碱 —→ 盐 + 水 CO2 + Ca(OH)2 → CaCO3↓+H2O 、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③ + 碱性氧化物 —→ 盐 CO2 + CaO → CaCO3 、CO2 + Na2O → Na2CO3 碱性氧化物① + 水 —→ 碱 (很活泼的金属氧化物生成的碱是可溶于水) Na2O + H2O → 2NaOH 、CaO + H2O → Ca(OH)2 ② + 酸 —→ 盐 + 水 Na2O + 2HCl → 2NaCl + 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③ + 酸性氧化物 —→ 盐 两性氧化物(Al2O3不能与水反应) 酸 Al2O3 + 6HCl →2AlCl3 + 3H2O Al2O3 + 3H2SO4 →Al2(SO4)3 +3H2O ☆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偏铝酸钠 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酸碱反应,不与水反应 B、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Eg:H2SO4 → 2H+ + SO42- 、 NaHSO4 → Na+ + H+ + SO42-①分类 含氧酸:H2SO4、HNO3、H2CO3、H2SO3、H3PO4、CH3COOH(醋酸) 无氧酸:HCl、H2S、HF 含氧酸 — H2O → 酸酐(氧化物) 强酸:H2SO4、HCl、HNO3 中强酸:H2SO3、H3PO4 弱酸: H2CO3、CH3COOH、H2S、HF 强酸 + 弱强酸 → 弱酸 + 强酸盐 2HCl + Na2SO3 → H2O + SO2↑+ 2NaCl 、HCl + CH3COONa → CH3COOH + NaCl 氧化性酸:HNO3、浓H2SO4 、HClO 区别在“M + 酸 → H2↑” 非氧化性酸:稀H2SO4、HCl、H3PO4、CH3COOH 非氧化性酸 挥发性酸:HCl 不挥发性酸:浓H2SO4、H3PO4、H2SiO3 不挥发性酸 + 挥发性酸盐 → 挥发性酸↑+ 不挥发性盐 浓H2SO4 + 2NaNO3 → 2HNO3↑+ Na2SO4 +H+酸的通性: 酚酞(无色) 不变色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石蕊(紫色) ——→ 变红 甲基橙(橙) 变红2、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Ba(OH)2 + H2SO4 → BaSO4↓+ 2H2O 、HCl + NaOH → NaCl + H2O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BaO + H2SO4 → BaSO4↓+ H2O 4、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5、金属与酸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 Fe + 2HCl → FeCl2 + H2↑ C、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化合物 强碱:KOH、NaOH、Ba(OH)2、Ca(OH)2 弱酸:NH3·H2O、Fe(OH)2、Fe(OH)3、Cu(OH)2、Mg(OH)2、Al(OH)3 +碱碱的通性: 酚酞 红① + 酸碱指示剂作用而变色 石蕊 ——→ 兰 甲基橙 黄② + 酸 → 盐 + 水③ + 酸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 盐 + 水④ + 盐 → 新碱 + 新盐 ①有一个是↓②强→弱 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Ba(OH)2 + CuSO4 → BaSO4↓+ Cu(OH)2↓ D、盐——<1>由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酸碱中和的产物构成微粒:阳离子,阴离子溶于水时电离NaCl → Na+ + Cl-、NaHCO3 → Na+ + HCO3-、NaHSO4 → Na+ + H+ +SO42-分类 正盐:Na2SO4、NaCl、BaSO4 酸式盐:NaHCO3、Ca(HCO3)2、NaHSO4、NaH2PO4(磷酸二氢钠)、Na2HPO4(磷酸氢纳) 碱式盐:Cu2(OH)2CO3盐的反应:①复分解: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盐 + 碱 →新碱 + 新盐 NH4Cl + NaOH → NH3·H2O + NaCl 盐 + 盐 → 新盐 + 新盐②置换:Fe + CuSO4 → Cu + FeSO4 ③分解:ⅰ铵盐 NH3↑+ 对应酸 eg:NH4Cl NH3↑+ HCl↑ⅱ碳酸酸式盐:2NaHCO3 Na2CO3 + CO2↑+ H2O、Ca(HCO3)2 CaCO3 + CO2↑+ H2O ⅲ难溶于水的碳酸正盐易分解:Na2CO3 ´ CaCO3 CaO + CO2↑1.3 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二、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A、化合反应Fe + 2FeCl3 → 3FeCl2 4Fe(OH)2 + O2 + H2O → 4Fe(OH)2 B、分解反应 NH4HCO3 NH3↑+ CO2↑+ H2O C、置换反应活泼金属能把较不活泼金属以其盐溶液置换 Fe + 2AgNO3 → Fe(NO3)2 + 2Ag Cl2 + 2KBr → 2KCl + Br2 置换反应不一定发生在溶液中 CuO + H2 Cu + H2O D、复分解反应三、物质的转换2.1 物质的量 H2 + Cl2 —→2HCl微粒 一个 一个 两个 1 : 1 : 2宏观:可称量的量模仿:12个~ 一打一定个数的微粒——一个集体(物质的量)量的的名称量的符号单位名称及符号长度l(L)米 m时间t秒 s质量m千克 kg温度T开[尔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