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进生"转化浅析.doc
7页"后进生"转化浅析礼泉县北屯初中 段军锋 2009年1月11日"后进生"转化浅析 礼泉县北屯初中 段军锋 邮 编:713205 电 话:13891072767 “后进生”的表现多种多样,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和两个心理特征:一个共性,即幼稚无知,调皮贪玩两个心理特点是:一是自卑感比较严重,这是自尊心扭曲了一种变态心理;二是惰性拟制上进心,长期的放任、自由散漫,使他们逐渐变成了意志薄弱者,自控能力差,很难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后进生”常常受到教师的冷遇,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虐待,他们得到的待遇是很不公平的久而久之, “后进生”就会和老师、家长对立,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以下是我在工作中也摸索出几点经验,仅供同仁磋商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信孺子可教后进生”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不能以一把尺子衡量每一名学生,不能以一两次的考试成绩论英雄, 我们不仅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去评价每一名学生,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评价学生,我们要承认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并且教育本身就是消除体差异,减小差异的过程因此,我们教育“后进生”要用运动的思维分析他们的特点,切忌严而过格,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切忌一切情感化,主观臆断,唯我独尊;切忌教育罗罗嗦嗦,忽视学生的感受毋庸置疑,只要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坚定的信念,不放弃、不嫌弃、不冷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第二、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努力寻找转化"后进生"的金钥匙1、把握心理特点,调动积极因素有些“后进生”心理状态一般比较矛盾而又复杂多变,他们有时犯错误蛮不在乎,但却内心确实忐忑不安;对优生表现冷朝热讽,鄙视和瞧不起,但内心却是不乏羡慕;但当他们受到表扬时,会兴奋不已,得意洋洋……因此,对“后进生”重在心理剖析,阐明利害,换位思考,多一份爱心,少一份指责,多一份赏识,少一份鄙视,渐渐消除他们内心的疑虑如教师可常常拨动学生上进的琴弦,多肯定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的勇气和信心,就可以使积极的情绪转化为最激烈的,最稳定的主导情绪,就可以克服不利情绪的干扰,使蕴藏在内心的上进心被调动起来,并把行动贯穿始终2、加强"后进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些“后进生”其实不是真正的差生,据有关专家介绍:2/3的“"后进生"”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对“后进生”来说,普遍难以听懂课,对学习缺乏兴趣,更无求知欲。
首先我们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小制作,理化实验等, 鼓励和发现学生的特长,让其感到成功的快乐,而后逐渐把此浓厚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中去,并且要低起点,低要求,一步一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其次,帮助其找出学习差的原因,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改善教育教学方法,使其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他们具有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3、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特别差的学生,不仅要强化基础知识,更要加强学法指导,开展一些有益学习方法训练,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不仅学生学会,更重要的使其会学对于脑子慢的学生,首先要其相信自己,打消自认为笨的思想包袱,老师随时指导他们,帮助其解决学习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完成任务;对于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在课堂上要关心备至,一是课堂上严格要求,再就是适当安排做事,使那些影响上课纪律的小动作变成为老师的教学为同学学习服务的活动;对于父母工作忙的学生,在生活上给于关心,处处事事给予提醒,培养其生活学习自理能力,学习上严格要求,通过耐心教育,使其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父母离异的孩子,更应多亲近,加强沟通,启发他们自信心、自强心;对于娇生惯养的学生,要注意培养教育生活自理能力,调动集体力量,帮助其克服懒散、娇里娇气的毛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以“情”、“理”、“行”、“恒”四字决作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1、“动之以情”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 “后进生” 对老师往往有一种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因此,我们就要在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达到心理相容,教师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深处逆境的困惑,温暖他们遭遇坎坷迷茫的心灵,关爱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显然我们要以“爱心”点燃他们心中的自信和进取的火种,用智慧的灯塔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引导他一步一步上进此外,我们要既做“良师”、又做“益友”,一视同仁,耐心倾听他们的解释和反驳,我们还可以让“后进生”找自己的“个性亮点”帮助其树立信心;通过“五个优先”(即优先关怀,优先提问、优先批改作业,优先参加活动,优先表扬)赢取学生的信任,做"后进生"可信耐的人只有如此,“后进生”那紧闭的心扉才能向老师敞开,教师才有可能化解其心中的疑惑,为其指点迷津2、“晓之以理”是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基础是非观念淡薄,是一些“后进生”常犯错误的原因,因此,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改正错误行为的重要因素晓之以理”就是要“后进生”明白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在这方面,我们就要加强法制观念、组织纪律教育、养成教育,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等,帮住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阐明利害,正面诱导,还应注重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事实感人,让他们心服口服,充分认识自己的错误言行,决心悔过,切忌语言粗暴,以势压人3、“导之以行”是转化“后进生”的必要途径“导之以行”矫正不良道德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的体现所谓“导”就是通过“情”、“理”的结合,在教师主观意识的参与下,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道德训练,激发其内在动力,逐步养成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使学生品德上“自修”,心理上“自强”,行为上“自律”,生活上“自理”,情感上“自知”在此问题上一是要有针对性,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二是多肯定表扬,让其在改正错误言行的过程中有成就感;三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们4、“持之以恒”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原则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是长期教育的结果,正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从愿意改过的意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有其意志的参与,教育的过程不可能一番风顺,更具有“持续性”、“波折性” 因而对于“后进生”的反反复复,就必须不怕麻烦,不怕困难,一定要要深入实际,查明原因,找准问题的症结, 既做“良师”、又做“益友”,锲而不舍,鼓励他们继续进步,以期达到金石可镂、枯幕逢春之境界。
总之,教育“后进生”切忌个人主义,忽视家长、任课教师、学校教育网络的构建,在此基础上,特别要体贴关怀,工作要有耐心,感情要亲切,态度要诚恳,方法要灵活,制定一整套适合他们的工作体系,多从促进他们发展上下工夫,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