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咨询心理学-2行为.ppt

69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10005312
  • 上传时间:2019-10-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22.50KB
  • / 6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咨询心理学,朱跃华 金华市中心医院 精神心理卫生科,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行为主义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是截然不同的方法论上,它是以严格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提出行为的脑机制,而后,依此解释异常行为,最后提出矫正方法严谨、科学是它的特点对待精神现象的态度上,宁可避开,也绝不做主观臆测性的推断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一)行为学派的理论观点 巴甫洛夫学说 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190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是这一理论的先行者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提出,奠定了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为确立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付出的代价,是整整十的实验工作巴甫洛夫关于行为脑机制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除涉及到经典条件反射全部内容而外,还对“试验神经症”和某些癔病症状、精神病症状,做了解释关于巴甫洛夫的学说,请参考阅读《巴甫洛夫全集》第五卷中相关内容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学说):狗固定在隔音室的食物台前,一根带漏斗的皮管从经过外科手术处理的狗的唾液腺口收集唾液呈现一次铃声,不引起狗分泌唾液(声音无关刺激)当铃声与食物同时呈现,多次重复,只出现铃声狗也分泌唾液。

      从一个无关刺激转变为某种信号属性过程,就是条件反射形成,也就是一个潜在的新的行为模式形成过程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一)行为学派的理论观点 华生观点 ,华生(B.Watson1878-1958)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华生否认传统心理学以主观体验到的知觉或意识为研究对象,而代之以行为;又将行为归结为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华生受俄国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建立了刺激一反应模式:R=f(S)他不去考虑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心理过程,认为即使是思维,也不过是由内部语言所引起的喉头肌肉运动,情绪不过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它们都是可以客观记录的行为华生(1924)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从而他否认遗传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一)行为学派的理论观点 托尔曼观点 华生的机械主义观点不久受到新行为主义者的改良,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提出刺激和反应之间,即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他用公式表述为:B=f (S、P、H、T、A),其中,B为行为, S为环境刺激,P为生物内驱力,H为遗传,T为训练和过去经验,A为年龄也就是说,行为是环境刺激、生理内驱力、遗传、过去经验或训练以及年龄等这些实验变量的函数,而不仅仅是由环境刺激所决定的。

      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斯金纳著名的操作条件反射 白鼠放在一个“斯金纳”箱中,放一个杠杆和一个食物盘,只要揿压杠杆就有食物落到食物盘中 白鼠偶尔揿压就获得食物,经过几次反复,就学会揿压杠杆来获得食物由于食物出现和吃食行为是对揿压杠杆动作的强化和奖励,又称“奖励性学习” “惩罚性学习”:将“斯金纳”箱从中隔开,但在隔板上面可通过,箱子右侧装有电击装置,左侧没有把白鼠放在右侧,因受到电击而乱跑,最后学会一有电击就跑到左侧箱里去的行为 行为主义把人类行为只看作学习的结果即一个人的行为都是外部影响所决定的,而人的习得行为是由给予强化或不给以强化而定型的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一)行为学派的理论观点 斯金纳观点 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B.Skinner,1904—1990)建立了操作性行为反射,提出了R=f(S.A)公式,其中R为反应,S为刺激,A为实验者在研究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即“第三变量”,这一模式不只考虑了某一刺激和某一反应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考虑到了改变刺激与反应关系的其他条件的作用 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有“前因--后果”关系,即前一个行为的后果, 可以是后一种行为的激励因子并决定以后的行为,这就是他所谓的“强化作用”。

      斯金纳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强化的作用,涉及强化物的种类、性质、及强化物的实施程度等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一)行为学派的理论观点 班都拉观点 新行为主义学派另一个杰出代表班都拉(Albert Bandura ,1925-),他同意学习理论,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提出了新的“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认为,人类既不是由单纯内力驱动,也不是绝对由环境决定人有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参与、获得和维系行为模式的重要因子 班都拉的“新社会学习理论”由以下几个基点: (1)人能够操纵符号,思考外部事物,预见可能性这种学习,叫作“替代性学习”或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2)人可以自我评价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批判,自我强化 (3)人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受外界左右几个概念和问题,1.行为 2.行为矫正、心理治疗、心理行为干预 3.正常行为与不正常行为 4.行为矫正的应用,行为矫正对行为的理解,行为的特征: 人们所说、所做、所想 具有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次数、持续时间、强度) 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人自己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 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自然、社会) 行为是受自然规律支配 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小丽在计算机上与网友聊天,是一种行动 具备自然尺度 可观察和测量 对环境产生了影响(屏幕上显示了字,对网友产生了情感共鸣) 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原先已学会打字和上聊天网) 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行为矫正的概念,行为矫正: 是涉及对人类行为进行分和矫正的心理学领域。

      分析是识别环境和某一特定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识别该行为产生的原因或者确定为什么一个个体具有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矫正是指开展和实施某些程序和方法,来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还包括改变环境影响行为的方法 行为矫正的程序和方法被专业人员及其辅助人员来帮助人们改变其社会行为以达到改进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目标行为矫正的特点,行为矫正的研究领域集中于人的行为 行为矫正的程序和方法以行为学习理论为基础 行为矫正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 行为矫正对行为矫正程序进行精确的描述 行为矫正通常由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实施 行为矫正强调对行为改变的测量 行为矫正不再将过去的事件作为引发行为的原因加以重视 行为矫正拒绝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正常行为与不正常行为,如何正确辨别正常与不正常行为 不正常行为:指那些和普通人的行为相比,所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不适当的行为如多动症、逃学等 正常与不正常行为的区分: 正常 连续体 不正常,,,不正常行为的表现类型 行为不足: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如讲话、穿衣、吃饭、哭、笑等 行为过度:指某一行为发生太多如不遵守纪律、侵犯别人、顽固性撞头自伤、眨眼等。

      不适当行为: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下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如将玩具放在垃圾堆里,该悲伤时笑,该笑是哭等 (行为矫正就是让行为不足为足,行为过度为不过度,行为不适当为适当),三、行为矫正的基本原则,强化 消退 惩罚 刺激控制,强化,行为强化的描述定义: 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强化的过程当一个行为被加强时,它就更有可能在将来再次出现 三层含义: 1)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 2)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 3)这导致了这个行为在将来被加强,行为强化实例,一个孩子晚上上床后有哭闹的行为,他的父母就到她的房间里安慰结果,这个孩子睡觉时哭闹更频繁 一位正在雨中等车的妇女撑起了伞雨伞可以防止雨点落到她的身上现在下雨时她总是撑起雨伞 当小华在课堂座位上注意力集中时,老师就会对她微笑并表扬他结果,小华就更有可能集中注意力 当老黄身体不适的时候,上床休息能使他舒服好许结果,老黄就更有可能卧床 当小丽某天早上想逃学故装肚子疼,引起了母亲的关注和疼爱结果,小丽就更有可能装肚子疼 请你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三个例子,并加讨论正强化与负强化: 共性:加强行为 区别:行为结果的本质不同 正强化的操作定义: 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 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增加或刺激强度的增加 导致了这个行为的增强 负强化的操作定义: 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 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移去或刺激强度的降低 导致了这个行为的增强,,强化实例: 反应 后果 孩子在商店里发脾气时, 立刻妈妈给他买糖 孩子停止了发脾气 结果:将来孩子在商店中哭闹时,妈妈更有可能给他买糖果 反应 后果 孩子在商店里发脾气 立刻 妈妈给他糖果 结果:将来孩子更有可能在商店中发脾气,,,福尔摩斯之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罗杰·巴斯克维尔,即查尔斯爵土最小弟弟的儿子。

      多年前人们误以为身为逃犯的罗杰死于南美洲,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死,而且还有了一个儿子也叫罗杰,他就是斯台普顿斯台替顿知道如果查尔斯和亨利都死了,那么他将能得到巴斯克维尔家族的巨额财产,因此他便利用巴斯克维尔猎犬的传说不择手段地杀害了自己的亲人负强化,负强化的基本过程——从逃避到回避 逃跑行为和回避行为的区分: 逃避行为:行为的发生导致就已经存在的一个负性刺激的终止即:个体通过从事某一具体行为来逃避负性刺激,从而强化了这一行为 回避行为:行为的发生阻止某种负性刺激的出现即:个体通过从事某一具体行为来防止负性刺激,从而强化了行为 (逃避必须在承受厌恶刺激的痛苦后,才产生替代行为来除去厌恶刺激而回避只要接受信号刺激,就立刻出现替代行为从而免受厌恶刺激的袭击逃避与回避的例子:,一个光着脚的人踩到沥青上,立刻跳到草坪上跳到草坪上的结果使他可以逃避沥青上的热量 这个人下一次在沥青上走路时穿上鞋穿鞋的结果是防止热沥青上的热量 孩子不做课外作业,会遭到父母的责打为了不再遭受责打的痛苦,孩子便自觉地做功课 驾驶员为了不受罚而遵守交通规则 商人为了不遭到罚款而按时交税厌恶刺激:,物理刺激:如电击、橡皮筋弹手腕 化学刺激:如致吐剂、苦味剂等 环境刺激:如隔离(time-out)等 想象:如想象痛苦、恶心等体验,行为消失——消退,行为消失:行为弱化的过程。

      实例: 1):绰号 反应 后果 同学叫他“花猪” 不予理睬 结果:将来同学不太可能再叫他绰号 2):拍打电视机 3):抓头发 请举自己生活中的三个行为消退的例子,,消退的定义:,行为消退发生在 一个以前被强化的行为 不再导致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 并且,因为这个原因这个行为在将来不再发生 如: 反应 后果 孩子夜间睡觉时发脾气 父母不理会孩子 结果:将来孩子不太可能在睡觉时有发脾气的行为,,行为消退过程的特征之一:消退爆发,一旦行为不再得到强化,它的频率、持续时间或强度 经常在减少和最终停止前暂时地增加消退爆发可以表现为: 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或者强度可能暂时地增加 可能发生异常行为 可能发生情绪反应 可能发生侵犯行为,行为消退过程的特征之二:自发恢复,行为可能在停止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生,这称作自发恢复 自发恢复是行为在与行为消退以前发生该行为的环境类似条件下再次发生的倾向。

      如果行为消退仍然在进行,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强化刺激,那么行为就不会持续很上时间若偶尔得到间隙强化,那么会增加将来行为对行为消退的抵抗行为消退的两种程序变式,行为消退的程序变式 1) 行为之后正性强化刺激不再被增加 2) 行为之后负性刺激不再被减少 一个行为得到正强化,会跟随有一个增加的结果被正强化的行 为的消退就是去除这个增加的结果换句话,当行为不再导致具有 强化作用的结果是,行为就不再发生 一个行为得到负强化,随着行为出现的是某种负性刺激的减少或 移除被负强化的行为的消失就是消除强化这个行为的逃避或回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