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37 出师表(含解析).doc
34页专题37 出师表 (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了“学习先贤美德•体悟生命意义”专题学习活动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1.两军阵前“公将鼓之”,鲁庄公① 的举止凸显曹刿的从容不迫;乱世之中“三顾草庐”,刘备三次到草庐② 的谦恭引发诸葛亮的耿耿忠心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2.从文中或铿锵有力,或感人肺腑的言语中,可以读出人物深沉的情感肉食者鄙”的意思是① ,体现了曹刿对国事的忧虑;“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意思是② ,体现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念明其志·探究精神力量】3.主动请战的曹刿,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捐躯报国的文天祥,他们都是名垂千古的仁人志士。
《过零丁洋》中哪一联诗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请写出该联诗句,并说说你的理解《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 理解: 4.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你从曹刿或诸葛亮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格?请结合选文作答答案】1.击鼓进军 拜访 2.当权者目光短浅 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舍生取义,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捐躯,他们英勇行为的背后是光照史册的爱国忠心 4.示例一:面对强敌压境,曹刿深知“肉食者鄙”的现状,战前主动进见,战中从容应敌,他身上这种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值得我学习 示例二:我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了知恩图报的优秀品格诸葛亮被先帝三顾茅庐的诚意感动,于危难之间接受任命,一生对先帝忠心耿耿,这种知感恩、重情义的品格令我敬慕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公将鼓之”句意: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鼓:击鼓进军。
三顾草庐”句意: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顾:拜访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肉食者鄙”重点词有:肉食者,指当权者;鄙,见识短浅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重点词:由,因此;感激,感奋激发;遂,于是;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本诗是文天祥在兵败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人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写作此诗以明志前两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感叹自身命运坎坷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其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要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衷心将永垂史册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突出了诗人为国尽忠的崇高形象;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没有不肯屈服,愿意为自己的国家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表明了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誓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无数仁人志士像文天祥一样舍生取义,愿意为了国家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英勇行为的行为必定会载入史册,被后人铭记。
4.本题考查拓展延伸,为开放性试题,结合人物的事迹,理解其精神根据“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可知,国家面临强敌,曹刿认为当权者见识短浅,虽然只是平民,但是是选择了主动请见,可见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与爱国精神;联系“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可知,曹刿战中从容应敌,准确把握战斗与追击的时机,可见其心思缜密、有勇有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根据“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可知,先帝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被其诚意打动,追随先帝,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任命,毕其一生对先帝忠心耿耿,可见其知感恩、重情义的品格,这种品格值得敬佩参考译文】《曹刿论战》节选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出师表》节选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杂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乙】楚庄王欲伐晋,使豚尹①观焉反曰:“不可伐也其忧在上,其乐在下且贤臣在焉,曰沈驹明年,又使豚尹观,反曰:“可矣。
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其君乐而无礼,其下危处以怨上,上下离心兴师伐之,其民必反庄王从之,果如其言矣节选自《说苑·奉使》)【注】①豚尹:楚国大臣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2)反曰 ( )6.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尝射于家圃B.可计日而待也 杂然而前陈者C.谄谀多在君之庐者 甚矣,汝之不惠D.果如其言矣 其真无马邪7.翻译下面句子兴师伐之,其民必反8.阅读两个文段,用自己的话填空乙】文中豚尹起初认为楚不可伐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 ,二是 ;之后又认为可伐晋的条件之一与【甲】文所阐述的 道理相同答案】5.全,都 同“返”,回来 6.B 7.出兵讨伐他们,他们的民众一定会造反 8.国君忧患意识强; 百姓安居乐业;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悉:全,都;(2)句意为:豚尹回来说反:同“返”,回来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A.于:介词,对于/介词,在;B.而:都是连词,表修饰;C.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其:代词,他的/副词,难道;故选B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兴师:出兵伐:讨伐,攻打必:一定反:造反,反叛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2)根据【乙】文“不可伐也其忧在上,其乐在下”(不可讨伐他们的君主忧患意识很强,百姓安居乐业)可知,国君忧患意识强,百姓安居乐业;(3)根据【乙】文“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当初的贤臣死了,一些溜须拍马的人都围在晋君身边),找到【甲】文“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知,亲近小人,疏远贤臣点睛】参考译文【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乙】楚庄王准备攻打晋国,派豚尹前往察探豚尹回来说:“不可讨伐他们的君主忧患意识很强,百姓安居乐业并且有一位贤臣在朝,叫做沈驹第二年,再派豚尹去晋国探察,回来说:“现在可以了当初的贤臣死了,一些溜须拍马的人都围在晋君身边,晋君追求安乐而失去礼节;下面的百姓心生怨恨正逢他们上下离心离德之际,兴师讨伐,他们的民众一定会支持大王楚庄王采纳了这个建议,果然像他说的那样了2023·甘肃武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①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②,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③治④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⑤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⑥,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注释】①构:陷害②愦愦:糊涂③推:推究。
④治:惩处⑤坐:因……获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