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doc
4页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生物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搜集有关动物行为的图片、资料二、完成课前预习学案二、教学课题《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三、教材分析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动物的行为是在长期的物种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的行为这部分内容是生物课程标准第六个一级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行为的知识,是在学习了前面各节的基础上讲述的,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实验,以鲜活的例子,真实的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动物多姿多彩的行为奥秘,进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命,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2.了解动物的群体行为情感目标1.通过寻找与观察身边的动物的社群行为,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2.通过提醒学生观察动物不要伤害动物,对学生进行善待生命、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教育重点、难点分析: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2.对比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使学生理解二者的根本区别,理解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并能了解动物的“学习”行为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四、教学方法利用音像材料,在给予学生大量感性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及社会行为的特征等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材料( 观察课本中的分析与讨论区分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性行为?你是如何来判断的?2 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23 以自己为例,我们有哪些行为,哪些是先天性的,哪些是后天性的这些行为对人的生存有什么意义?4 在讨论的基础上,带着问题阅读本课:① 仔细地阅读课文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与小组讨论时的观点相对比,看课本上提出的概念与小组讨论的概念是否一致②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二者有什么区别?③回忆自己曾知道哪些关于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来自哪里?(百度、课外书、科普报刊等)4.小组展示:①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能准确的区分这两种行为观看相关视频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小组讨论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 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3.观看视频( 六、教学反思本 1 视频材料的运用,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扩大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 2 探究中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感受和体验中获得感悟3 学生在体验中感情得到了升华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动物,保护动物4 学生通过讨论,互助等方式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 5 培养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足之处:一些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一些对本节内容的应用练习应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