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鹿湖中学2012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7页牧鹿湖中学 2012 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积累运用(共 30 分)(一)积累(13 分)1.依次填人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填序号)3 分),飘逸着沁脾的清香; ,散发着浓烈的祝福; ,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A.生命是酒 B.生命是咖啡 C.生命是茶2.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 分)(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 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2)他从破衣服里 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3)假如我是一只鸟, 4)举杯邀明月, 5)、《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 。
6)李白《月下独酌》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 7)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让你在身处困境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孤独请你用唐代诗人王勃的两句诗来说明这点:, 二)运用(9 分)3.下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个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 4~6 处(不得超过 6 处),用规定的符号(不一定全使用)加以修改3 分)人 生 是 无 法 回 头 再 来 的 ,然 而 做 每 件 事 都 要 细 心 瑾 慎 、小 心 翼 翼 有 时 也 许 就 是 因 为 一 个 不 留 神 的 错 误 ,造 成 无 法 挽 回 的 一 个 遗 憾 朋友 :珍 重 地 走 好 每 一 步 ,不 要 对 小 事 就 吊 以 轻 心 ,希 望 你 稳 健 地 走 完自 己 的 旅 程 4.阅读下面的名言,说说“火炬”与“蜡烛”的寓意有什么不同3 分)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5.《孔乙己》、《蒲柳人家》、《变色龙》、《热爱生命》这几篇小说,为我们讲述了生动的故事,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写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简述其性格特点。
(3 分) (三)探究(8 分)6.读下面一则材料,仔细思考,把你的发现写下来4 分)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沿河两岸的动物进行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奔跑能力也不一样,东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 13 米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除了东岸有狼群活动以外,其他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在河东西岸各捉了 10 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 14 只,而送到东岸的只剩下了 3 只,动物学家发现,另外 7 只都被狼吃掉了我的发现:7.本期我们学习了《变色龙》一文,印象非常深刻请探究:在这篇课文结束时,这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笑里包含的内容是什么?(4 分)二、阅读理解(共 40 分)(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8~12 题14 分)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⑵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⑶,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8.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作者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分)9.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
4 分)(1)“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2 分)(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义,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 分)10.品味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根据提示概括回答后面的问题3 分)(1)第 1 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集中而概括地写出了孔乙己的 1 分)(2)第 2、3 句(“他身材很高大……也没有洗”)肖像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孔乙己是一个 的形象2 分)11.“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2 分)12.上文中不止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和讽刺,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请就你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 分)(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3~17 题11 分)黑辫子·红绒鞋时间会风化记忆,风化情感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我已经度过了最宝贵的年华今天,当我步入了不惑之年时,我始终铭记着一位影响我人生轨迹的人.她就是我的姐姐,一位淳朴、平凡的山区妇女。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故乡坐落在宁夏西海固地区一个山旮旯里我们兄弟姐妹 6 人在那块小天地里,从童年时代就见识了生活的艰辛记得有一年冬天,终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祖母病倒了,医生诊断是晚期肺癌父辈们悄悄地流泪了年小的孩子们仿佛在同一天里都变得懂事了我们用尽好言好语安慰奶奶,并且和大人们一道严守着病情的"秘密"一天深夜,奶奶几次艰难地唠叨:"嘴里发苦啊!想吃点清口的东西!"父辈们个个囊中空空,只好分头去借这时候的姐姐已经是 16 岁的少女,她留着两条又黑又长又粗的辫子,那是她从小就非常珍爱的第二天一早,她背着家人偷偷地在磨坊里把辫子剪掉了,双手捧着它跑进了离村子几十里之遥的供销社土产收购站两条乌黑的辫子放进了称碎铜烂铁的秤盘里,她换回了两瓶罐头可是姐姐的孝心终于没能挽留住祖母的生命1975 年初冬,我在辍学多年之后重新走进了中学课堂然而,贫寒的家境使我无法住校上课,我只好顶着晨曦和夜幕在崎岖的山道上来回奔波一天放学后,铺天盖地的雨雪封住了去路,但饥肠如鼓,我只好踩着泥泞往回赶当跑进家门店,两只鞋里全是泥水,母亲急忙端下刚刚做完晚饭的铁锅,把我那双湿淋淋的布鞋放在灶膛里烘烤第二天清早,鹅毛大雪仍在纷纷扬扬,当我端锅取鞋时,鞋已不复存在,只有化为灰烬的鞋子的模样。
正在我难过流泪之时,即将要出嫁的姐姐拿出了她心爱的一双红条绒鞋让我穿上去上学红色的条绒鞋在那白色的世界里分外耀眼快要走进学校时,我突然意识到这红鞋即将给我带来"灾难性"的羞辱,为避免同学们的讥笑,我将姐姐最喜欢的红条绒鞋埋在了雪地里,赤脚走进了教室谁知放学后,我在茫茫雪海里双手不停地扒开厚厚的积雪,苦苦地寻觅,最终也未能找到当我忐忑不安回到家中请求姐姐宽恕时,姐姐反倒平静地说:"人一辈子要丢失很多的东西只要丢得值得,就不用伤心"其实,这双鞋在姐姐眼里,犹如芭蕾舞演员珍惜的红舞鞋一样,平日里她自己也轻易不肯穿后来,我走出了大山,姐姐也由少女变成孩子的母亲我们姐弟从此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环境里那两条乌黑的辫子和一双红绒鞋却一直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么多年来,当时的情形还常常在脑海里闪现13.请找出作者概括姐姐形象的一句话写在下面2 分)14.全文语言描写不多,但从“姐姐”所说的话来看,似乎蕴含着人生哲理谈谈你的理解2 分)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件事的内容2 分)① ② 16.文章的标题和文章的内容,为什么反复强调辫子的"黑" 和绒鞋的"红"?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2 分)A.来自作者真实的记忆B.用鲜明色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突出姐姐的优秀品质C.用鲜明的色彩,象征姐姐美好的形象D.辫子本来就是黑的,绒鞋本来就是红的,这是写实的方法 17.分析开头和结尾划线句子,联系文章的内容,说说是姐姐的什么思想品质使作者终身难忘?(3 分)(三)阅读下文,完成 18~23 题15 分)奇 迹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那晚,文对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
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姑夫说:“我供他!”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这时候,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里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扭头一看是爹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摔死算啦!”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爹!”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