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化学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doc
18页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 诊断(必修 1)参考答案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时ⅠⅠ 探究训练1.B 2. C 3.D 4.D 5.B 6. D 7.C 8.C 9.B 10.D11.(1)试管外有水(2)试管内有水珠流到底部(3)热的试管未冷却直接洗(4)热的试管接触冷的铁制品等课时ⅡⅠ 探究训练1.D 2.B 3.D 4.B 5.C 6.B 7.D 8.C 9.C10.24.8 g 11.①③⑤Ⅱ 诊断提高1.D 2.C3.(1)C B D H(2)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打开玻璃塞,开始放液体可快,然后慢慢放,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平衡压力便于液体流出(3)CCl4 不溶于水,碘在 CCl4 中的溶解度远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4)不能酒精与水混溶4.(1)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出少量的 CCl4 和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的单质碘,振荡,呈紫红色的液体是 CCl4,呈棕黄色的液体是蒸馏水 (其他合理的方法均可)(2)用试管取出少量的其中一种液体,再加入另外一种液体,下层液体是 CCl4,上层液体是蒸馏水。
课时ⅢⅠ 探究训练1.C 2.B 3.D 4.B 5.D 6.A 7.B 8.C9.③②①⑤④或③①②⑤④或②③①⑤④10.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再滴加 BaCl2 溶液,如果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Ⅱ 诊断提高1.A 2.B 3.D4.(1)①②③④⑤(2)取溶液加 BaCl2,有沉淀则有 加入过量 BaCl2 溶液,再加入过量 Na2CO3 溶液,24SO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蒸发结晶(3)除去 Ca2+ 及过量的 Ba2+(4)搅拌(促进溶解) 引流搅拌(受热均匀)5.NaOH NaNO3 Ba(NO3)2 HNO3 MgSO4Ⅲ 拓展活动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 ,反之,则上层是水层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课时ⅠⅠ 探究训练1.D 2.D 3.B 4.D 5.C 6.B C 7.C 8.D 9.D 10.D11.6∶3∶2 12.5.6 gⅡ 诊断提高1.B 2.C 3.B 4.B 5. 6.①95 g/mol ②95 ③24课时ⅡⅠ 探究训练1.A 2.B 3.B 4.A 5.B 6.D 7.D 8.B 9.D 10.D11.71 Cl2Ⅱ 诊断提高1.C 2.A 3.B 4.B 5.5.6n/V mol -1课时ⅢⅠ 探究训练1.D 2.A 3.D 4.A 5.C 6.C 7.A 8.A 9.D 10.B11.①③⑤12.玻璃棒 100mL 容量瓶 胶头滴管(1)①②④③⑤(2)偏低(3)0.2 mol/L(4)200Ⅱ 诊断提高1.D 2.A 3.A 4.c(Na 2SO4)=0.4 mol/L V(CO2)=2.24 L5. mol·L-18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课时ⅠⅠ 探究训练1.C 2.D 3.B 4.D 5.A 6.C 7.C 8.A 9.B 10.C11.碱 氧化物 盐12.略Ⅱ 诊断提高1.B 2.D 3.C 4.B 5.D 6.B 7.B 8.D9.(1)NaOH (2)HCl (3)Na2O (4)NaCl 或 NaClO3 或 NaClO10.略11.ZnO(或 Al2O3、MgO)都是金属氧化物,金属元素按照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12.①C、CO 、 CH4、C 2H5OH 都具有可燃性 ②这四个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③物质燃烧都需要氧气 ④C 、CO、CH 4、C 2H5OH 组成中均含有碳元素,所以其燃烧的产物都有 CO2 ⑤凡是在氧气中燃烧,产物中有 CO2 的物质,其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以上五点,任选三点)Ⅲ 拓展活动2.(1)CuSO 4 Al2(SO4)3 Fe+CuSO 4=FeSO 4+Cu(2)H2CO3 CaCO3 H2CO3+2NaOH=Na 2CO3+2H 2O课时ⅡⅠ 探究训练1.C 2.C 3.D 4.A 5.C6.(1)①⑥ (2)② (3)⑤⑧ (4)③④⑦Ⅱ 诊断提高1.D 2.D 3.B4.①在水平方向上用激光笔照射两个试剂瓶内液体,若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淀粉溶液,没有发生丁达尔现象的为氯化钠溶液②在两支试管(或黑底点滴板、井穴板等取溶液 1~2 滴)中分别取 lmL 未知溶液,然后分别滴入 1—2 滴硝酸银溶液,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钠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淀粉溶液③用两支试管中分别取 lmL 未知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出现糊状聚沉的是淀粉溶液,不出现聚沉的为氯化钠溶液其他如:导电法、碘单质法,只要合理的方法都算正确答案。
Ⅲ 拓展活动(1)取少量蒸馏水加入碘洒,未变蓝,证明淀粉未通过半透膜2)取少量蒸馏水加入 HNO3 酸化,再加入少量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 Cl- 、Na +通过半通膜3)取少量半透膜袋里的溶液加入 HNO3 酸化,再加入少量 AgNO3 溶液,未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两者已完全分离第二节 离子反应课时ⅠⅠ 探究训练1.B 2.B 3.D 4.B 5.B 6.D 7.B8.(1)①②⑥⑦⑨ (2)④⑧ (3)③⑤9.略 阴离子 氢氧根离子 碱提供的阳离子 酸提供的阴离子Ⅱ 诊断提高1.B 2.C 3.B课时ⅡⅠ 探究训练1.C 2.B 3.D 4.D 5.D 6.A7.(1) (2) 、 (3)Ba2+ Ag+ 或其他正确答案3OS2CO8.略9.(1)CaCO 3+2H + =Ca 2+ + H2O+CO 2↑ Ca2+ +2OH - +CO 2=CaCO 3↓+H 2O(2)Al(OH)3+3H + =Al 3+ +3H 2O10.Fe 3+ +3OH - =Fe(OH) 3↓ Fe(OH)3+3H + =Fe 3+ +3H 2OⅡ 诊断提高1.B 2.A 3.C 4.C5.BaSO 4 BaCl2 Na2 CO3 BaCO3 NaCl、Na 2 SO4、HCl6.(1)Ba(OH) 2 K2CO3 HCl(2)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3)保证溶液中的 Mg2+ 和 都沉淀完全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一支洁净的试管4SO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试剂 A 过量(4)OH- +H + =H 2O、 +2H + =CO 2↑+H 2O23C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课时ⅠⅠ 探究训练1.A 2.D 3.A 4.B 5.B 6.D 7.B8.(1)复分解分解 (2)二负三价氮元素正三价氮元素Ⅱ 诊断提高1.C 2.A 3.D 4.C 5.略 6.略Ⅲ 拓展活动参考答案:方法很多。
例如,可以用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的实验来确认课时ⅡⅠ 探究训练1.D 2.A 3.A 4.A 5.C 6.B7.氧化还原 氧化剂 还原剂8.(1)③⑤ (2)②⑥ (3)①④⑦⑧Ⅱ 诊断提高1.D 2.D 3.B 4.B 5.C6.(1)C 6H12O6 (2)还原性7.氧化剂是 PbO2,还原剂是 Pb8.Cl 2 Cl2 1∶1 9.12.6 gⅢ 拓展活动1.参考答案: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金属,几乎都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从矿石中提炼得到的干电池、蓄电池以及在空间技术上应用的高能电池都发生着氧化还原反应人和动物的呼吸,把葡萄糖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2.略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ⅠⅠ 探究训练1.C 2.C 3.B 4.B 5.D 6.A7.放出的大量的热,钠熔化成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嘶嘶作响使酚酞变红2Na+2H 2O=2NaOH +H 2↑ 少量的钠应保存在煤油里Ⅱ 诊断提高1.D 2.C3.TiCl 4+4Na 4NaCl+TiⅢ 拓展活动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化学方程式取绿豆粒大小的 Na,用滤纸擦干表面的煤油钠是银白色的金属 ——将擦干煤油的 Na 放到盛有 15mL~20mL 的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盖上玻璃片。
钠浮在液面上,很快熔化成小球,并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有蓝色沉淀产生,有可能出现黑色固体2Na+2H 2O=2NaOH+H 2↑2NaOH+CuSO 4=Na 2SO4+Cu(OH) 2↓Cu(OH)2 CuO+H 2O课时ⅡⅠ 探究训练1.D 2.B 3.D 4.D 5.C 6.D7.(1)2Na+2H 2O=2NaOH +H 2↑ b、c(2)2Al+2OH - +2H 2O=2 +3H 2↑Al(3)3Fe+4H 2O(g) Fe3O4+4H 2 Fe H2O8.易拉罐又鼓起来 易拉罐中的 CO2 与浓 NaOH 反应,致使易拉罐内气压降低,从而使易拉罐被大气压压瘪 浓 NaOH 与易拉罐(Al)反应产生 H2,随着易拉罐内 H2 量的增多,易拉罐内气压增大 CO2+2OH - = +H 2O 2Al+2OH - +2H 2O=23C+3H 2↑AlO9.铝制品的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Ⅱ 诊断提高1.D 2.C 3.D4.(1)3Fe+4H 2O(g) Fe3O4+4H 2↑ Fe(2)气密性(3)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 防止暴沸事故的发生(4)碱石灰 除去反应产生的 H2 中的水蒸气(5)H2 验纯 收集一试管气体,靠近酒精灯火焰,如果发出爆鸣声,则证明产生的氢气不纯(含有氧气),如果是“噗”的声音,则证明氢气纯净课时ⅢⅠ 探究训练1.B 2.A 3.B 4.B5.9.2 6.1∶2∶37.1∶38.(1)2.7 g (2)1∶1Ⅱ 诊断提高1.A 2.D 3.B4.(1)6.72 L (2)2.5 mol·L-15.解:(1)n(BaSO 4)=9.32 g/233 g·mol-1 =0.04 moln(BaCO3)=(29.02-9.32)g/197 g·mol-1 =0.1 molNa2(SO)4 + BaCl2=BaSO 4↓+2NaCl1mol 1moln(Na2SO4) 0.04mol n(Na2SO4)=0.04 molc(Na2SO4)=0.04 mol/0 .1L=0.4 mol/L(2)BaCO3+2HCl=BaCl 2+CO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