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电压技术 第1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_xl.ppt

28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12281054
  • 上传时间:2019-11-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47.50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电压技术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徐亮 13533456719 email:xugdut@ 第一篇 高电压绝缘与试验 § 教学目标 § 了解电介质介电常数的物理意义; § 掌握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和极化特性; § 掌握电介质极化的等值电路; § 了解相对介电常数在工程应用上的意义 § 教学重点 § 四种基本极化形式,各自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 教学难点 § 温度和频率对偶极子极化的影响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1-1 电介质的极化 § (a)电极间无介质 (b) 电极间有介质 § 实验如图所示平行平扳电容器放在密闭容器内,抽成真 空,然后在极板上施加直流电压U这时极板上积聚有正、负电 荷,其电荷量为Q0,然后把一块固体介质(厚度与极间距离相 等)放在极板之间,施加同样的电压,就可发现极板上的电荷 量增加到Q0+Q这是由介质极化现象造成的:即在外施电场作 用下,此固体介质中原来彼此中和的正、负电荷产生了位移, 形成电矩,使介质表面出现了束缚电荷,相应地便在极板上另 外吸住了一部分电荷Q,所以极板上电荷增多,并造成电容量 亦增大 § 平行平板电容器在真空中的电容量为 § 式中 A - 极板面积,cm2; § d - 极板距离,cm; § 0 - 真空的介电常数,8.8610-14F/cm §  - 介质的介电常数 § 显然,C C0。

      § 定义: 为相对介电常数它是充满介质时的几何电容和真 空时的静电电容的比值各种气体的r均接近于1,而常 用的液体、固体介质的r则各不相同,多在26之间,且 和温度、电源频率不同而各不相同,并和各种极化形式 有关 极化的形式 § 极化的类型很多,基本形式有以下四种: § 电子式位移极化 § 任何介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为带正电荷的原 子核和带负电荷的外层电子组成,其电荷量相等,且 正负电荷作用中心重合,对外不显电性而在外电场 作用下,原子外层电子轨轨道对于原子核产生位移, 其正、负电荷作用中心不再重合,对外呈现出一个电 偶极子的状态这就是电子式位移极化 § 电子式位移极化存在于一切介质中它有以下特点: 1.形成极化所需时间很短,在各种频率下都可能发生 ,故r与外加电源频率无关; 2.它具有弹性,当外施电压去掉后,正、负电荷的相 互吸引力又可使极化原子恢复到原有状态,因是弹性 的,故无能量损耗; 3.温度对电子式极化的影响极小,r随温度上升略有 降低,但工程上可忽略温度的影响 § 离子式位移极化 § 固体有机化合物多属离子式结构,如云母、陶 瓷、玻璃等材料在无外电场时,正、负离子对称 排列,各离子对的偶极矩互相抵消,故平均偶极矩 为零。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正、负离子将发生相反 方向的偏移,使平均偶极矩不再为零,而形成电矩 ,对外呈现出电性特点有: § 离子式极化与电子式极化一样,也属弹性极化,几 乎无损耗; § 极化过程的时间较电子式极化稍长,在一般使用的 频率范围内,r与频率无关 § 温度对离子式极化的影响,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因素 :即离子的结合力随温升升高而降,使极化程度增 强;但温度升高,离子的密度减小,极化程度降低 其中以第一种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其r一般具有正 的温度系数 § 转向极化/偶极子极化 § 偶极子是正、负电荷作用中心不重合的分子,分子的一 端呈正电荷,另一端呈负电荷,分子本身就是一个永久性的 偶极矩由这种永久性的偶极子构成的介质叫极性介质例 如蓖麻油、氯化联苯、橡胶、胶木、纤维素等均是常用的极 性绝缘材料单个偶极子虽具有极性,但无电场时,整个介 质分子处于不停的热运动状态,宏观上是正负电荷是平衡的 ,对外不显电性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原来混乱分布的极性 分子沿电场方向作定向排列,因而呈现出极性 § 偶极子极化的特点: 1.偶极子极化是非弹性的,因为极化时极性分子旋转时 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而消耗的电场能量在复原时不可能收回 ; 2.极化所需时间较长,为10-1010-2 s。

      因此,极性介 质的r与电源频率有较大的关系,随频率的增高而上升,频 率很高时,偶极子来不及转向,因而其r减小 3.温度对极性介质的r有很大影响温度升高时,分子 间联系减弱,转向容易,极化加强;但分子热运动加剧,妨 碍它们有规律地运动,这又使极化减弱所以极性电介质的 r最初随温度或高而增加,以后当热运动变得较强烈时,r 又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夹层极化 以上是单一介质的情况在高压设备中常应用多种介质绝缘, 如电缆、电容器、电机和变压器绕组等,两层介质中常夹有油层、胶 层等,这时在介质的分界面上产生“夹层极化”现象这种极化过程 特别缓慢,且有能量损耗,属有损极化 以平板电极间的双层介质为例说明夹 层极化,如图所示在图中,每层介质 的面积及厚度均相等,外电压为直流电 压U0在合闸瞬间,两层之间的电压U 与各层的电容成反比(突然合闸的瞬间 相当于很高频率的电压 到达稳定时,各层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即与电导成反比 如介质是单一均匀的,则r1 = r2,C1 = C2,G1 = G2,则合 闸后,两层介质之间不会产生电压重新分配过程 如介质不均匀,合闸后,两层介质之间有一个电压重新分配的 过程。

      也即C1、C2上电荷要重新分配随时间t的增大,U1逐渐增大 而U2逐渐下降也即C2上一群分电荷要通过G2放掉,而C1要从电源再 吸收一部分电荷,这一部分电荷称为吸收电荷由于夹层的存在,使 得在介质分界面上出现吸收电荷,整个介质的等值电容增大,这一过 程称为吸收过程 § 吸收过程完毕,极化过程结束,因而该极化称为夹层 极化吸收过程要经过C1、C2和G1、G2进行,其放电时 间常数为 =(C1+C2)/(G1+G2)由于电导G的数值很小 ,因而时间常数 很大,极化速度非常缓慢当介质 受潮,电导增大, 将大大降低,极化速度加快假 如外加电压频率高,因电荷来不及动作而无此极化 § 同样道理,去掉外加电压之后,介质内部电荷释放也 是十分缓慢的因此,对使用过的大电容量设备,应 将两极短接充分放电,以免过一定时间后吸收电荷陆 续释放出来,危及人身安全 § 夹层极化特点: 1.夹层极化是是非弹性的,且有能量损耗的 2.极化过程很缓慢,它的形成时间从几十分之一秒到 几分钟,甚至有长达几小时因此,这种性质的极化 只有在低频时才有意义 1-2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 气体介质的介电常数 由于密度很小,也即单位体积内所含分子的数目很少 ,所以不论是非极性气体还是极性气体,其r 均很 小,在工程上可近似地认为其等r=1。

      § 液体介质的介电常数 可分为非极性、极性与强极性三种 § 非极性(或弱极性)液体的r在1.82.5,变压器油等 矿物油属此类 § 极性液体的r,在26,如蓖麻油、氯化联苯即属此 类 § 强极性液体的r很大(r10),如酒精、水等,但这 类液体介质的电导也很大,所以不能用做绝缘材料 § 固体介质的的介电常数 § 非极性介质:此类电介质的种类很多,聚乙烯 、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石蜡、石棉、无机 玻璃等介电常数不大,通常在2.02.7范围 § 极性介质:用作高压设备绝缘材料,如酚醛树 脂、纤维、橡胶、有机玻璃、聚氯乙烯等,这 类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较大,一般为36,还 可能更大 § 离子介质:如云母、陶瓷等,其r约在58左右 ,还有一些r很大的固体介质,如钛酸钡等, r1000,不能用做绝缘材料 § 选择电容器中的绝缘材料时,在相同耐电强度的情况下,要 选择r大的材料,以使电容器单位容量的体积、重量减小; 在其他绝缘结构里,希望材料的r要小些,如电缆,以减少 工作时的充电电流,如电机定子绕组出口槽和套管情况,以 提高交流下沿面放电电压 § 在使用组合绝缘时,要注意各种材料的r的适当配合,否则 会降低整体绝缘的绝缘能力。

      双层串联介质结构中的电场强度是不相同的,与绝缘材 料的介电常数成反比,即在介电常数小的材料中承受较大的 电场强度如果绝缘中存在气泡,由于气体的r是最小的, 所以气泡将承受较大的电场强度,首先在气泡处发生游离, 引起局部放电,使整体材料的绝缘能力降低利用式所示特 性,可以改善电缆中的电场分布在电缆芯处使用r较大的 材料,可减小电缆芯处场强,电缆中电场分布均匀一些,从 而提高整体的耐电强度 § 材料的介质损耗与极化形式有关,而介质损耗是影响绝缘劣 化和热击穿的一个重要因数 § 在绝缘预防性试验中,夹层极化现象可用来判断绝缘受潮情 况在使用电容器等大电容量设备时,须特别注意吸收电荷 对人身安全的威胁 1-3 电介质的电导 § 1. 电介质的电导 § 任何电介质都不是理想的绝缘体,在它们内部 总有一些联系较弱的带电质点存在在外电场 作用下,这些带电质点作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因而任何电介质都具有电导 § 1.1 漏导电流和绝缘电阻 § 在电介质上加上直流电压,初始瞬时由于各种 极化的存在,流过电介质的电流很大,之后随 时间而变化经过一定时间后,极化过程结束 ,流过介质的电流趋于一定值I,这一稳定电流 称为漏导电流,与之相应的电阻称为电介质的 绝缘电阻R。

      § 这个电阻值包括了绝缘介质的体积绝缘电阻和表面绝缘电 阻 § 式中 R1——体积绝缘电阻; R2——表面绝缘电阻 § 介质的绝缘电阻或介质电导决定了介质中的泄漏电流泄 漏电流大,将引起介质发热,加快绝缘介质的老化因此 ,一般所指泄漏电流是流过介质内部的泄漏电流,相应的 绝缘电阻是体积绝缘电阻,以此来反映介质内部的情况, 由于表面电阻受外界的影响很大,因此在工程上测量绝缘 电阻时,应在测量回路中加以辅助电极,使表面泄漏电流 不通过测量表以后如不加以特殊说明,绝缘电阻均指体 积绝缘电阻 § 介质电导是离子电导,比金属电导小得多这种电导 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介质分子中的带电质点在热 运动和电场作用下离解成自由质点,沿电场方向作定 向运动而形成电导;二是介质中的杂质在电场作用下 离解成沿电场方向运动而形成的电导 § 介质电导的大小与带电质点的密度、速度、电荷量、 外施电场有关温度越高,参与漏导的离子越多,即 电导电流越大因此,介质电阻具有负的温度系数, 与金属电阻相反当介质中出现自由电子构成的电子 电流时,表明介质即将击穿或已击穿,此时介质不能 再作绝缘体,这时绝缘电阻值将急剧下降 §工程介质电导的性质 §气体介质电导 §在工程中使用得最多的是空气,其带电质点来源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外界紫外线、宇宙射线等照射,产生游离,离子浓度约为 5001000对/cm3;二是在强电场作用下,气体中电子的碰撞游离 。

      §当电场强度很小(EE1),外电离因素产生的离子克服与气体分 子碰撞的阻力而移动,迁移率接近常数,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成 正比,如图(b)中І区所示当电场强度进一步增大,外界因数所 造成的离子接近全部趋向电极时,电流密度即趋于饱和,如图 (b)3中ІІ区所示在该两区内气体的电导是极微小的标准状态 下的空气说,E1510-3V/cm和E2104V/cm.场强超过E2位时, 气体介质中将发生撞击游腐,从而使电流密度迅速增大,最后使 气隙击穿,如图(b)中ІІІ区所示 § 当外加电压小于击穿场强时,空气的电导率是很小的 ,为10-1510-16(-1·cm-1),故是良好的绝缘 体气体电导主要是电子电导 § 液体介质电导 § 液体介质中形成电导电流的带电质点主要有两种:一 是构成液体的基本分子或杂质离解而成带电质点,构 成离子电导二是由于相当大的带有电荷的胶体质点 构成电泳电导 § 中性和弱极性液体,在纯净时,电导很小,而当含有 杂质和水分时,其电导显著增加,绝缘性能下降,其 电导主要由杂质离子构成 § 极性和强极性液体介质,其分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