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试题: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pdf
6页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试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 2 页一、单选题1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 郡县的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 郡县的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C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D 郡县的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不得世袭2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这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事无巨细,皇帝独裁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副丞相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A B C D 3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 “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 皇位世袭 B 独断性和随意性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 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B 开创皇帝制度C 建立三公九卿制 D 统一度量衡、货币5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要把当事人的姓名、身份、机关、是否有前科等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然后前往现场勘验、调查,每一过程都要作笔录;庭审时要听取当事人双方的口供,可进行刑讯;最后,司法机关作出判决。
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来,制作成“爰书”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秦朝秦国的这种做法()A 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 B 具有形式主义的突出特征C 反映了对司法程序的重视 D 保证了审判的公正合理性第 4 页为诸侯以上历史现象说明()A 诸侯势力日渐强大B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 诸侯争霸战乱频繁D 天子册命控制诸侯12 史记载 ,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 , 莫之能一 , 是以诸侯并作 , 语皆道古以害今 , 饰虚言以乱实 , 人善其所私学 , 以非上之所建立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 , 党与成乎下 ”这说明李斯认识到()A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必要性 B 要建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C 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 加强中央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13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尔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 中央集权制形成的渐进性 B 实现了国家统一C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 创立三公九卿制1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宗正管皇室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B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1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A 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 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 肯定了皇帝制度 D 肯定了秦朝的法律制度16班固汉书记载:(秦朝) “县令、长,皆秦官”汉书记载:(秦朝)“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承、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之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蔷夫、游徼三老掌教化 ”这说明秦朝()A 建立了严密的地方统治体系 B 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C 建立了完整的中央行政体制 D 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17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第 5 页A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郡县代表中央行使地方行政权力C 郡县长官与皇帝形成了臣君隶属关系 D 郡县完全由中央控制,官吏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18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A B C D 19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 反映了皇权相权矛盾 B 提高了决策理性C 体现了君主立宪优势 D 否定了君主专制20郡县制与周代以来的“分土建邦”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对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理解正确的是()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强化了血缘纽带C 根除了割据势力 D 体现了贵族政治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当朝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 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 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 “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材料二:毛泽东曾经谈论秦始皇: “我是赞成秦始皇的” “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历代对秦始皇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趋势第 6 页(2)根据材料一,分析秦朝人对秦始皇做出如此评价的原因是什么?(3)李贽认为秦始皇 “未可轻议”, 这反映了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的什么特点?有哪些表现?(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答案1D2 B3D4 A5C6D7 A8D9 A10C11B12C13A14D15 A16A17D 18A19B20A 21 (1)从一味歌功颂德到评价日趋理性(2)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 皇帝具有绝对权威, 人们只能对其歌功颂德,不能对其过失任意评价。
3)特点:秦始皇有功有过,既是对中国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伟人,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表现: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过:统治残暴,法律苛刻,加重社会矛盾,给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破坏4)理由:体制创新和统一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