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民中2025年高三冲刺模拟(二)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28页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民中2025年高三冲刺模拟(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表海亭①欧阳修②望海亭亭古堞间,独凭危槛俯人寰苦寒冰合分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髀肉已消嗟病骨,冻醪犹可慰愁颜颍田二顷春芜没,安得柴车自驾还注)①表海亭原址在山东省青州的南阳河河畔,传说当年姜太公分封至齐,属东夷之地②1049年,欧阳修被请来做颍州太守,离开颍州后,他写下了一批思念颍州的作品,表达归颍的愿望这就是其中的一首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望海亭非常高,从上面可以俯看人间,可惜年久失修,栏杆坏了很危险B.颈联写诗人因病瘦弱,形销骨立,万念俱灰,只能借酒消愁由此可知他的老病无助C.尾联写家乡二顷田园是否荒芜,何时才能自驾柴车回到故里?可见诗人渴盼归隐,思家心切。
D.从诗歌的颔联和尾联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渴盼归隐种田的情怀E.从诗歌的整体来看,观察的视角是由上而下;写作思路是由写景到抒情,抒发孤寂、愁苦之情2.诗歌颔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但董卓见刘备是平民,并不答谢关羽大怒,要斩董卓,被刘备劝住B.《家》中,因高老太爷要抱重孙,父亲用拈阄的办法为觉新定了亲事,这断绝了他升学的希望,也葬送了他与梅表妹之间的美好爱情C.《边城》中翠翠谢绝了船总让她住进家中的好意,选择等待傩送归来,面对命运的磨难,表现出一种比她母亲更加勇敢和坚强的毅力D.《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叫人将自己一直珍藏的金饰熔掉,加上夏尔还给她的八千法郎,铸了一个圣体显供台,送给了她曾为夏尔祈祷过无数次的教堂E.《老人与海》中狮子的意象贯穿始终,既暗示老人潜意识中对大海、鲨鱼的畏惧,又反映他渴望从狮子身上汲取力量和勇气,与命运抗争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从来就无心注意他们两鬓日益斑白的发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得 ,甚至倾家荡产,而此时你会说“这就是竞争”,但你可曾想过,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
也许,你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些 而欺诈行骗,到头来 ,却喜滋滋地沉醉于苦心赚得的“战利品”上也许,在自己心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个独舞者宇宙由一个微小粒子爆炸开来,从此浩浩苍穹间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出现、繁衍,从茹毛饮血的时代渐渐发展而来,形成了社会,拥有了文明 )然而,事物往往都有一个“度”,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如果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给别人留下 的话,那么,他将永远生活在“自我”之中,直至孤独地死去我们生活在人群中间,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么,就别做那个独舞者,看到自己的同时也看到别人吧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到了什么也无关紧要,即使心中装着他人,也可以无怨无悔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上面的舞蹈者,要看一看舞台有多大;而舞台有多大,就要看你的心有多大!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狼狈不堪 蝇头小利 众叛亲离 立足之地B.体无完肤 蝇头小利 分崩离析 弹丸之地C.狼狈不堪 蜗角虚名 分崩离析 立足之地D.体无完肤 蜗角虚名 众叛亲离 弹丸之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只装着自己而不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
B.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于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或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C.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D.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是A.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割了什么也无关紧要,只有心中装着他人,才可以无怨无悔了B.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割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C.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D.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有心中装着他人,才可以无怨无悔了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上下先生龙会吟在野月岭,“上下先生”是个贬义词,是指那些在任何事情上都无己见,一切服从别人决定的人六爷爷就是个上下先生六爷爷还不到做爷爷的年纪,可村里人都叫他六爷爷,他们家族的人这么叫,别人家族的人也这么叫,也不知是怎么叫起来的六字还好理解,因为他在堂兄弟们中排行第六至于为什么要叫他爷爷,就难理解了,他不到五十,没有孙子,离爷爷的资格还差得远。
大概是他性情随和,好说话,别人说上,他就上;别人说下,他就下,上也上得,下也下得,从不与人争什么高低,脾性好得像个白胡子老爷爷,所以老老少少就叫他六爷爷了年初,村民小组调整土地,有块差地谁也不要,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动手打起来组长没办法,找到六爷爷,说:“六爷爷,那块地分给你家,怎么样?”六爷爷点头,说:“要得,你说分给我家就分给我家,没意见土地调整只差一步扫尾了,县里修水泥路,恰好从那块差地旁经过,差地变成了黄金地,商业价值一下子翻了几十倍于是家家户户都争着要了,又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动手打起来组长焦头烂额地找到六爷爷,说:“六爷爷,你把那块地让出来,好不好?”六爷爷连说:“好好好,谁想要就分给谁为此,老婆孩子骂他傻,没得到那块地的人怪他傻,就连争到那块地的人乐得喘不过气来时,也笑他傻村主任老松知道了,却一个劲地赞扬他,说六爷爷不是傻,六爷爷是风格高尚,这样高风格的人应该进入村委领导班子老松提拔六爷爷当了村委会的秘书,把村委会的公章交给了他老松是个老资格村主任,村主任这一职务叫村长时,他当了十来年后来村长改称村主任了,他又当了十来年他在村委会的最高位置上一直没挪窝,手下的村秘书却换了好几个,村民群众都戏称他像换刀把一样不停地换秘书。
换秘书的主要原因是几任秘书都和他合不来,闹得他很烦心现在发现了六爷爷这么一个上下先生,不重用就是浪费人才六爷爷掌管村里的公章一个月后,村主任老松拿来几份低保户申报表,要六爷爷盖上村委会的公章六爷爷的视线在低保户名单上久久地停驻着,一直没把公章盖上去老松不耐烦了,催他:“快盖章,我马上要报到乡政府去六爷爷好像没听见村主任的催促,用种疑惑的口气说:“这些人怎么会是困难户?”老松怔了一下,他没想到六爷爷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他定的这些低保户名单,的确没有一户困难的,之所以作为低保户报上去,是因为这些人不是他的本家兄弟,就是他的七大姑八大姨亲戚见六爷爷还在犹豫,他有点儿生气了,说:“这章你是盖还是不盖?”六爷爷说:“这章我不能盖为什么?”老松气急地问六爷爷平静地回答:“因为这些人不是困难户,不能享受低保待遇老松吃惊地看着六爷爷,他不相信这话是从六爷爷嘴里说出来的六爷爷是个上下先生啊,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从来没有违拗过别人的意志,今天怎么连他村主任的话都不听了?真是人一阔,脸就变,当上了村秘书,就不是上下先生了老松两眼冒火,说:“那你说,哪些人才能吃低保?”六爷爷说:“我们一家一家去摸底,集体研究决定低保户名单,再报上去。
那你去摸底,你去研究老松生气地说好,坚决照你的指示办六爷爷爽快地答应,好像根本不懂得老松说的是气话他和村委会其他成员,到各组走访调查,定下名单,张榜公布村民群众非常满意,说多少年来,村委会办事从来没有这么公平公正过老松一肚子火,又想撤换秘书他对乡长说:“六爷爷不适合当秘书,还是换一个人好乡长连声答应,说:“你这个建议很好,村里的群众也都有这样的反映老松高兴了,急切地问:“群众是怎么反映的?”乡长看着老松急切的样子,笑了笑,说:“村委班子马上要换届了,你们村的群众都推荐六爷爷当村主任老松的脸色突然灰了,说:“他是个上下先生,怎么能当村主任?”乡长说:“私事不计较,公事讲原则,这样的上下先生群众欢迎,怪不得你们村老老少少都尊称他六爷爷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上下先生”为标题,既带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又巧妙地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特点,可谓新颖别致,颇具吸引力B.从村主任老松“像换刀把一样不停地换秘书”可以看出,这几位秘书和六爷爷一样,也是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干部C.当老松生气地说“那你去摸底,你去研究”时,六爷爷装作听不懂他说的是气话,爽快地答应了。
这正体现出他的机智D.小说描写生动传神,如写老松找六爷爷盖章,从“怔”“生气”到“气急”“两眼冒火”,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他的情绪变化2.小说在塑造六爷爷形象时,除刻画其言行举止外,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选取两种简要分析3.结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蝴在,人远凫鸭乱登顿②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③,去国同王粲④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宝应元年(762)自射洪至通泉作②登顿:登登停停③孔父:即孔子,父为古代男子的美称④汉献帝初平三年,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王粲离开长安,去往荆州依附刘表,作《七哀诗》云:“西京乱无象,豺虎方构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写诗人晨起即一務不不而行,山中至午方散的氤氤雾气沾湿了他的衣襟B.第三、四句写山中气候温和,蚊虫飞集;野鸭见远处游人而四处逃离,这是以动衬静C.第五、六句写登上山顶,沿途曾经的昏暗顿时消失,呈现在诗人眼底的是陡峭的悬崖。
D.结尾“伤时”四句用典抒情,伤时伤世伤己,体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2.诗中“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四句写景文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_________庄子《逍遥游》)(2)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李白《蜀道难》)(3)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杜牧《阿房宫赋》)(4)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5)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___________,虑以下人《论语·颜渊》)(8)精骛八极,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