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四章知觉资料.ppt
67页第四章 知觉,第一节、知觉的含义 第二节、知觉的基本特征(重点) 第三节、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重点),,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即个体借助于过去经验对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 知觉过程觉察(获得——“有什么”) 辨认(区分——“有什么不同”) 识别(解释或命名——“是什么”)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1、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和先导,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完整 1)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映象都是客体的具体的形象,同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客观现实 2)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感知觉才会产生,事物消失了感知觉也就消失了 3)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4)感觉和知觉是同时进行的,在现实生活中人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通常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合称为感知觉2、区别: 1)内容不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并非感觉的简单相加。
二者是“侦察员与司令部”的关系 2)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不同:感觉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一般引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依赖于刺激的物理特性和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3)反映的层次不同: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低层次);知觉是纯心理活动,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可以认识事物的整体和意义(高层次) 4)反映的机制不同:感觉是单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的结果 5)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个别差异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是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一)知觉的选择性,1.定义:知觉的选择性即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选择出来的特征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2、主观因素: 1)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 2)个体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3)个人需要和兴趣; 4)注意的选择作用 当注意指向某个事物时,该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则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的时候,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原来的背景就成为知觉对象。
因此,注意选择性的规律也就是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规律图1,,图2,,图3 隐藏的拿破仑,,图4 爱之花,,图5 狮子在哪儿?,,图6,,图7,(二)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不并是把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 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知觉的组织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首先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剌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知觉的整体性,2.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如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感知为整体 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和所起的作用关键性的、代表性的、强化部分往往决定对整体的知觉 3.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刺激物的个别部分改变了,各部分的关系不变,比较保持整体的知觉 4.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也称格式塔原则,主要包括: (1)接近性:空间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在大小、形状、颜色或形式上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连续性: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完整倾向因素):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知觉印象随着环境情况而出现可能有的最完善的形式 (5)良好图形因素:具有简明性、规则的、对称性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 (6)同域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视为一个整体,这是心理学家新近提出的一种知觉组织原则 (7)定势因素:定势是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先前知觉的组织形式会对紧接着的知觉产生相同的影响 (8)经验因素1)接近性:空间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2)相似性:在大小、形状、颜色或形式上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3) 连续性: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4)封闭性(或完整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知觉印象随着环境情况而出现可能有的最完善的形式5)良好图形:具有简明性、规则的、对称性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如果根据经典的相似性和邻近原则,星形和圆形应各被视为一组,但是,背景着色后划分出三个区域,看起来更像是三组物体,中间一组由两个星和两个圆点组成根据同域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视为一个整体6)同域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视为一个整体,这是心理学家新近提出的一种知觉组织原则。
人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现时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从而标示出来的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三)知觉的理解性,,一群大雁往南飞?往北飞?往南飞,往北飞?,4、知觉的恒常性 定义: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征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形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是过去经验的作用,人总是在自己的知觉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对象的 种类: (1)大小恒常性 (2)形状恒常性 (3)亮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3、颜色恒常性 人对不同环境中物体颜色的知觉却保持不变的心理现象称为颜色恒常性它与经验有很大关系此外颜色恒常性产生的另一个原因与背景有关在日光照射下,煤与周围背景相比仍然最暗,白纸与阴影中的背景相比仍然最亮 4、亮度恒常性 物体本身所处的照明环境改变,而由物体所得的亮度知觉依然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第三节 知觉类型 一、空间知觉 1.定义:空间知觉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大小、形状、距离、立体、方位等知觉,其原理主要是凭借视觉、听觉、动觉、平衡觉等的协同活动,并辅以习得的经验而形成的,主要包括视空间知觉和听空间知觉,其中视空间知觉占据主导地位。
(1)形状知觉:靠视觉、触觉和动觉判断物体形状 (2)大小知觉:靠视觉、触觉和动觉判断物体的大小 (3)深度知觉:判断距离的远近,主要依赖于视觉和经验 (4)方位知觉:各种简单知觉综合协同判断,2、空间知觉的参考系 在知觉事物时,我们总是要使用一个标准才能进行判断,这个标准称为知觉的参考系空间知觉的参考系可以分为两类:以知觉者自己为中心的参考系(对上下、左右、前后的知觉)和以知觉者以外的事物所建立的参考系(如日出日落的位置、星象或其他仪器等)对空间关系的知觉存在个性差异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也存在差异性3、视空间知觉 对空间的距离知觉也称深度知觉,它使人们能够把二维的视网像解释为三维的世界,认识事物的真面貌对空间知觉一般用单、双眼线索解释,同时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关 单眼线索主要强调视觉刺激本身的特点,双眼线索则强调双眼的协调活动所产生的反馈信息的作用一)单眼线索 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这些线索包括以下八种 1.对象的相对大小是距离知觉的线索之一 2.对象重叠(遮挡)如果一个物体被另一个物体遮挡,遮挡物看起来近些,而被遮挡物则觉得远些 3.结构级差即视野中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及投影密度上的递增和递减。
4.空气透视远处物体在细节、形状和色彩上的衰变现象,称为空气透视5.明亮和阴影看事物时,明亮似乎靠近而灰暗似乎远些 6.线条透视即空间的对象在一个平面上的几何投影 7.运动视差由于头和身体的活动所引起的视网膜映像上物体关系的变化,称为运动视差 8.眼睛的调节即指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二)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双眼的距离线索主要是双眼的辐合作用和双眼视差提供的距离线索 1、辐合作用 辐合就是指两眼视线向注视对象的合拢,即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辐合作用所提供的距离线索只在几十米的范围内起作用,物体太远,视线趋于平行,对物体距离的感知则依靠其他的线索2、双眼视差 人的两只眼睛相距约65毫米当我们看立体物体的时候,两眼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物体,视线便有点差别:右眼看到右边多些,左眼看到左边多些这样,两个视线落在两个视网膜的部位上便不完全相同,也不完全重合这就是双眼视差 双眼视差是产生立体知觉的重要线索 由于两个眼睛位置不同,同一物体投射到两眼的图像是有差异的,距离越远,差异越小,是大脑把两个不同的信息结合起来使人知觉到一个具有深度的立体立体图像和立体电影的作者们就是利用双眼视差,将两种稍有差异的图像片分别同时呈现给两个眼睛,引出了立体的视觉效果。
三、听空间知觉 视觉线索有单眼和双眼的区别,听觉线索也有单耳和双耳的区别 (一)单耳线索 即用一只耳朵也能感受声音刺激人们往往以声音的强弱来判断声源的距离,尤其是熟悉的声音,按其强弱来判断声源远近更为准确二)双耳线索 对声源远近和方向的定位,靠双耳的协同判断更准确空间知觉的双耳线索主要有以下三种: 1、时间差即从一侧来的声音,两耳感受声音刺激有时间上的先后差异这种时间差是声源方向定位的主要线索,声源被定位于先接受到刺激的耳朵一侧 2、强度差声源被定位于获得声音刺激较强的耳朵一侧 3、位相差即同一频率声波的波形的不同部位作用于两耳,因而内耳鼓膜所受声音刺激的压力也有了差别这是低频声源定位的主要线索在听觉方向定位时,也可以通过转动头部和身体的位置,以便准确地判断声音的方向 对空间知觉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 嗅觉也可以通过气味到达两只鼻孔的时间、强度不同而辨别气味的来源的位置 触觉和动觉同样可以确定周围物体与人之间的方位关系二、 时间知觉 (一)、时间知觉的含义 时间知觉即对客观现象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有四种形式: (1)对时间的分辨:指按时间顺序把不同的活动区分开; (2)对时间的确认:如今天是×年×月×日,现在×点; (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如这次约会已经进行了1小时; (4)对时间的预测:如知道3天后是周末。
人们没有专门的时间感受器,(二)、时间知觉的参考系 1.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太阳的升落、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月亮的圆缺等周期出现的自然现象,为我们估计时间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2.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人们依据身体组织的节律性活动(也即生物钟)估计事件持续的时间如根据饥饿感估计现在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 3.借助计时工具如日历、时钟、手表等,也可准确地记录时间三)、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例如,当两个声音相隔1/100秒时,人耳就能分辨出来,而触觉分辨两个刺激物间的最小时距为1/40秒,视觉为1/10-1/20秒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回忆往事时,情况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就会觉得时间长;经历越简单,就会觉得时间短3.情绪和态度也影响着对时间的估计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计 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