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春江花月夜.ppt

16页
  • 卖家[上传人]:au****y
  • 文档编号:49023231
  • 上传时间:2018-07-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83M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五、春江花月夜 1.感受诗的优美意境,理解 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2.把握该诗借景抒情、情景 交融的特点3.了解该诗比喻、拟人、双 关、暗示等手法的运用五、春江花月夜 一、课文的相关知识《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其曲调《晋书·乐志》认为创自陈后主:“《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后主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常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不过,陈后主的诗已经失传有人又认为创自隋炀帝杨广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中杨广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张的两首的写作年月在张若虚此诗之前杨广等五首诗的内容,大都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沿循了前人写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却使读者看到了明月笼罩下的江水花林的自然景色,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内容较以前作者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 五、春江花月夜 二、课文的思想内容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幽静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和人情难圆的感叹,表现了游子、思妇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一开头,诗人设想自己站在靠近大海的江口,看到潮涨水平,一轮明月随着腾生的潮水涌现出来接着,诗人又设想自己溯着江流往内陆走去,描绘了月光下的诸般景色江流”二句实写郊景,“空里”两句是虚说月光这都是写整个宇宙笼罩于乳白色的月辉之下在这明月当头的静夜,诗人深思着,探问宇宙的奥秘诗人想到人类一代一代传下去,没有穷尽,而江上的明月年年总是那样,言外多少有点“人生短促”的感慨接下转到江月待何人的疑问,并从一朵白云的飘动,设想这会勾起游子思妇的情思玉户”二句又以虚写月光来烘托思妇的心情光”是不可捉摸的实体,“卷”而“不去”,“拂”之“还来”,于是引出“此时”二句,异想天开,想把自己附丽于月光上,去追随久出未归的游子昨夜”四句是由春去月斜,比衬韶华易逝,只身在外的游子还不早归末四句写明月西沉,有人乘月而归,更反衬出游子欲归不得的悲伤五、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为历代传诵,原因有三:1、 在封建社会里,总有无数有才的人被压制 他们为了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 到处漂泊;他们只能个人奋斗,因而面对 宇宙感到人生的渺小和短暂。

      这种感伤情 绪,在封建社会的文人中有普遍性,因此 它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2、《春江花 月夜》本是陈后主等人的淫靡的宫体诗, 诗人借用旧题,洗尽了宫体诗的淫荡浮靡 ,用来反映封建社会中有普遍性的题材, 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作用3、它用清丽 的笔调来描写景物,在艺术上有较高成就 五、春江花月夜 三、课文的艺术特点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清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说:“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 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 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艳诗,才真绝才也第一部分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景 色,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 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写江月永 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发人间常别通过景与情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月圆人 难圆的感叹最后一部分,主要用月照、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 之情这里,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之苦显得更加浓重2、运用多种手法,表达游子思妇相思之情为了让诗句生动形象,诗中多处用了比喻 如“月照花林皆似霰”,写花林好像披上一层霰雪。

      这个比喻的妙处是,它不仅生动地 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而且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了有 机的联系空里流霜不觉飞”,写空中,是抬头仰望所见这里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 到月光如霜不过,在比喻的方法上又有了变化;上句是明喻,这句是暗喻而且需要指 出的是,虽则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这就 五、春江花月夜 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送”、“待”两字,则是运 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 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落月摇晴 满江树”,则是运用了双关修辞摇晴”双 关“摇情”,如同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 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个双关的“晴”字,正写出了游子思妇相思不得相见的苦情此外,诗中有 许多写景之句,实际上是通过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 ”,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 ”,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 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最后,烘托和铺 垫手法的运用,也值得读者注意第一部分由春江引出明月,渐次引出花林、芳甸江伴月,月伴花, 把“春江花月夜”自然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谱写了一首春的颂歌,这首春的颂歌又反衬着春的 忧愁接着诗人面对春江明月,抒发宇宙永恒的感悟,从中寄寓着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慨叹这种慨叹, 以其意味深长的哲理对诗的情调进一步铺陈了感伤的气氛然后推出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情思 哀愁这是诗的精华、高潮部分然而,它的形成与诗人层层铺垫、步步烘托有关汇细流而成江海 读者的欣赏正好沿波讨源,渐入佳境,随步步烘托而达高潮3、语言优美自然,韵律婉转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韵,首句入韵对仗工整平仄相间,加上顶 真与反复的运用,推动了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展现了相互联系而又不断变化的画面与思绪,从而 使语言清新流畅,顿挫悠扬,琅琅上口,连绵不绝 五、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水涌向大海的地方 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洒满了月光 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 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 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 江畔什么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 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

      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 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 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 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 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 五、春江花月夜 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 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 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 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 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 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邵燕祥译) 五、春江花月夜 (钟云)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卷六)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尔成章,令浅人言格局、言提唱、言关锁者,总无下口分在清•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张若虚“春江潮水”篇,不著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蕴藉,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首八句使人火热,此处八句(指“江天一色”以下)又使人冰冷。

      然不冰冷则不见火热,此才子弄笔跌宕处,不可不知也……“昨夜闲潭梦落花”此下八句是结,前首八句是起起用出生法,将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结用消归法,又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句不与上连,而意则从上滚下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艳诗,才真绝才也清•徐增《而庵说唐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清•王闿运《湘绮楼说诗》卷一)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孤篇压全唐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五、春江花月夜 一、《春江花月夜》主要通过对春江花月之夜优美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 恒、人生短暂的哲理感慨,抒发了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离愁别情虽是中国古代诗 歌中的传统主题,但诗人将其置于优美环境中表现,以人生哲理探求开掘深意,使这首诗 感伤而又不过于消沉,诗中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挚爱情的 歌颂,更多地流露出健康向上的情调与以往同题诗歌不同,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魅力 二、诗的开篇将“春江花月夜”自然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谱写了一首春的颂 歌,这首春的颂歌反衬着春的忧愁。

      接着诗人面对春江明月,抒发宇宙永恒的感悟,从中 寄寓着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慨叹这种慨叹,以其意味深长的哲理对诗的感伤情调作了进一 步的铺陈正是在环境气氛的烘托与哲理议论的铺垫基础上,后面的抒情达到高潮,月圆 而人情难圆的慨叹、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感伤具有了更加动人的感染力三、诗中有许多写景之句,实际上是通过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例如“白云一片去 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 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 “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 月思归 五、春江花月夜 如梦似幻的夜曲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袁行霈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惝恍,气 氛很朦胧也可以说整首诗的感情就像一场梦幻,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地展开着亦虚 亦实,忽此忽彼,跳动的,断续的,有时简直让人把握不住写的究竟是什么,可是又觉得有 深邃的、丰富的东西蕴涵在里面,等待我们去挖掘、体味 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构成一个小的段落。

      诗一开头先点出题目中春、江、月三字,但诗人的视野并不局限于此,第一句“春江潮 水连海平”,就已把大海包括进来了第二句“海上明月共潮生”,告诉我们那一轮明月乃 是伴随着海潮一同生长的诗人在这里不用升起的“升”字,而用生长的“生”字,一字之 别,另有一番意味明月共潮升,不过是平时习见的景色,比较平淡明月共潮生”,就 渗入诗人主观的想象,仿佛明月和潮水都具有生命,她们像一对姊妹,共同生长,共同嬉戏 这个“生”字使整个诗句变活了三四句:“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滟滟 是水波溢满的样子江海相通,春潮涣涣,月光随着海潮涌进江来,潮水走到哪里,月光跟 随到哪里,哪一处春江没有月光的闪耀呢? 五、春江花月夜 接下来:“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四句由江写到花,由花又回到月,用其他景物来衬托月光的皎洁芳甸”,就是生满鲜花的郊野霰”,是雪珠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是说江水绕着生满鲜花的郊野曲折流过,明月随江水而来,把她的光辉投到花林上,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空里流霜不觉飞”,因为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反而不能察觉了古人以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好像雪一样,所以说“飞霜”。

      汀上白沙看不见”,是说在洁白的月光之下,江滩的白沙也不易分辨了一句写天上,一句写地上,整个宇宙都浸染上了明月的白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