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心理学·邵志芳认知心理学概要.ppt
123页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概述 参考书目 美 罗伯特 索尔所等 著 认知心理学 第7版 美 戈尔茨坦 GOLDSTEIN E B 著认知心理学 心智 研究与你的生活 第3版 邵志芳 著认知心理学 理论 实验和应用 第2版 课程简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学分 3 课时 48 考核方式 期中考试 论文 成绩组成 平时成绩 40 期末成绩 60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简史 1 认知心理学 一 WHAT IS COGNITIVE PSYCHOLOGY u奈瑟尔对认知的定义 认知指的是对感觉输 入加以转换 简化 细化 储存 恢复和利 用所依赖的所有加工过程 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简史 Cognitive psychology deals with how people perceive learn remember and think about information Robert J Sternberg Cognitive psychology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界定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 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过程 个体认 知的发生与发展 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 心理表征和信 念 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 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探讨人类的信 息加工过程 解释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内部心理 机制 即信息的获得 存储 加工 提取和运用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界定 希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康德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简史 理性主义 建立在承认人的理性可以 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 上的一种哲学方法 高于 并独立于感官感知 经验主义 人类的想法来源于经验 所以知识可能除了数学以 外主要来源于经验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简史 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先驱是霍布斯 创始人是哈特莱 联想主义心理学家把一切心理活动都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 集合则主要领先联想的力量来实现 所谓联想 即各种观念之 间的联系或联结 联想的形成遵守两条原则 相似律 相似的 观念易形成联结 和对比律 能够相互比较的观念易形成联结 类似一个台球击中另一个 联想主义 英国联想主义的基本理念是 心理事件是由联想规律控 制的 在意识中发生的一切是由心理事件之间的联系决 定的 从联想主义的角度看 心理学主要有三个问题 为什么心理事件能产生联想 联想形成的规律是什么 心理事件经过联想后是否发生变化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简史 爱德华 李 桑代克 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 08 31 1949 08 09 美国心理学家 动物心理 学的开创者 心理学联结 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 学体系的创始人 他提出 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 包 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赫尔曼 艾宾浩斯 1850年1月24日 1909年 2月26日 1885年 他出版 论 记忆 一书 这本书是 实验心理学史上最为卓 越的研究成果之一 它 开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 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 线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简史 构造主义 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 构造主义心理 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 生理学家冯特 1823 1920 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 始人 引来了很多年轻人前来学习心理学 而他 的学生铁钦纳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 主要观点 1 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 2 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 3 实验内省 法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简史 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 而铁钦纳 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 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 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 铁钦纳 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 感觉 意象和感情 感觉 是知觉的基本元素 意象是观念的元素 感情是情绪的元 素 构造主义的影响 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主张摆脱宗教神学的玄学思考 将经验世界作 为哲学的研究对象 把知识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它强 调人类所有知识和观念都来源于感觉印象 心灵通过创 造能力将感觉印象组合成复杂观念 经验主义对铁钦纳 的影响表现在 他把心理学研究对象 意识 分析为元 素 并认为人的意识和心理现象就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构造主义的影响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主张关于世界的正确认识必须以自然科学的方 法为基础 超越客观事实的宗教和玄学思辨性的概念是 没有用的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简史 机能主义 意识是机体适应环境达到生存目的的工具 心理学的 任务是对意识状态 适应功能 的描述和解释 它认 为 意识状态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整体 称之为 思想 流 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 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都 是 本能 冲动的作用 机能主义有哪些代表人物 都有神马观点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 心理学是对意识状态的 描述和解释 意识状态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 是思想 流 意识流和主观生活流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基本元素 的做法 认为这种做法容易破坏心理的整体 詹姆斯关 于意识的观点有 1 每一种意识都是个人意识的一 部分 2 意识是经常变化的 3 每个人的意识都 可以感到是连续不断的 每个人的意识状态都是意识流 的一部分 4 意识的选择性 詹姆斯的主要观点 1 机能主义 不足 折中主义倾向 实用主义哲学强调 有用即真理 这导致了机能主义心 理学的折中主义倾向 使得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主张良 莠混杂 矛盾重重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往往缺乏 系统 深入的理论建构 当然也就谈不上理论体系的完善 现代心理学 枝叶茂盛 主干脆弱 的病症 与机能主 义心理学的这一传统不无关系 1 机能主义 不足 生物主义倾向 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生物学化 认为意识是 有机体的心理生活或内在的自身机能 它既扩大了本能的 范围 又夸大了本能的范围 以本能决定论来解释人的心 理活动 并且把心理学归结为生物科学 这不仅是他们过 度应用达尔文进化论的结果 也是他们抹杀人的心理的社 会制约性的表现 构造和机能主义的区别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简史 行为主义 主要观点是 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 像 鬼火 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 意识 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 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 摸得着的客观东西 即人的行 为 把 S R 刺激一反应 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 巴甫洛夫 伊凡 彼德罗维奇 巴甫洛夫 俄国生理 学家 心理学家 医师 高级神经 活动学说的创始人 高级神经活动 生理学的奠基人 条件反射理论的 建构者 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 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 一 曾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华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和实 践 情绪条件作用和动物心理学 他认为心 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主张研 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必须抛弃内省法 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 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简史 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 又叫完形心 理学 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 也反 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 反应公式 主张研究直接经验 即意识 和行为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 认为整体不等 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 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 现象 那么问题来了 身教重于言教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为什么曾被一只狗吓过的小孩会害怕所有的狗 第2节认知心理学的主要思潮和发展趋势 主要思潮 信息加工学说 联结主义学说 信息加工范式 信息加工范式强调的是信息加工的阶段性以及信息在加工过程中的 具体储存方式 计算机隐喻 把人比作计算机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 也被称作信息处理模型或串行处理模型 三个推论 A 既然人具有智能 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 统 B 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 它就能表现出某种 智能 C 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 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 操作系统 那么就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信息加工模式图 不足 A计算机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事件 串行加工 B计算机在处理数据时 数据内容必须是离散的 明确的和确定的 人认知加 工时所需要的信息却不是完全这样 C忽略情绪 情感 意向 人格 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大区别 1 人是有认知发展的 计算机没有 2 人有情绪 情感系统 计算机没有 3 人是有动机的 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目的 计算机没有 联结主义范式 麦克洛奇 匹茨 1943 神经系统中所蕴涵思想的逻辑演 算 BULLETIN MATHEMATICAL BIOPHYSICS 联结 主义的开始 联结主义范式则将认知加工描述成为各个基本的 并且通 常是无数的 加工单位之间的联结网络的兴奋和抑制模式 而这些加工单位是并行作用的 联结主义范式 图 第二代认知神经科学特征 具身性 身体与世界的相互作用 情境性 社会背景与文化环境 发展性 某一刻的认知仅是连续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状态 动力性 复杂的动力系统 各因素相互作用 第3节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1975年 百事可乐达拉斯品尝实验 自变量 百事可乐VS 可口可乐 因变量 口感评价 实验设计 被试内实验设计 控制变量 品牌标签 颜色 被试选择偏差 实验者偏差 2 3 2003年 核磁共振实验 贝勒医学院R MONTAGUE领导的研究小组重复了这一测试 在科学期刊 神经 上他们报告说 两种饮料带来的脑区活动不尽相同 在不明品牌的条件下 百事可乐在下丘脑负责制造美好感受 或负 责提供赏赐感受 的脑区所激发的兴奋 为可口可乐的5倍之多 换言之 百事可乐口感更好 但当可口可乐品牌出现时 与认知 机制相关的侧脑前额叶皮层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和与记 忆有关的海马丘 HIPPOCAMPUS 变得十分活跃 这便是说 可口可 乐品牌的出现启动了被试对品牌的认知记忆 使他们相信可口可 乐的味道更好 眼动技术的兴起 眼动追踪技术 能够得到传统调研技术所不能得到的更加 科学 客观 全面的数据 能洞察出潜意识行为 记录消 费者真实的行为与反应 而不是经过思考后的想法 其主 要职能就是通过记录人们的眼睛运动轨迹 进一步掌握和 分析人们眼动轨迹和视觉习惯 从而完整而客观地了解人 们对某种事项的视觉注意力 注视轨迹和关注质量 并成 功最终获取人们的心理期待和兴趣焦点等有价值的信息 MOST COMMON EYE TRACKERS IN USE 技术与原理 通过图像传感器采集的角膜反射模式和其它信息 眼动仪 可以计算出眼球的位置和注视的方向 结合精密复杂的图 像处理技术和算法可以构建出一个注视点的参考平面图 眼动追踪技术用于解释婴儿能力 的发展 五月大婴儿能够表征暂时被遮蔽 的物体 七月大的婴儿断定被遮蔽物体将 继续运动 用于自闭症儿童研究的眼动追踪技术 自闭症表现为在某些重要部位的发育 人际交往 沟通交流 行为模式及想象 力上有着严重的广泛性障碍 由于确诊时间往往比较晚 自闭症难以得到有效 的治疗和预断 因此对自闭症的早期病症研究非常重要 对自闭症儿童较早进 行强化干预 可以使患病儿童及其亲属更有机会得到充足的帮助和支持 预测图 正常儿童与自闭症儿童在对人际交往在感知上的差异 通过时间 空间的注视模型分析识 别孤独症个体 孤独症是一种带有社交缺陷特征的发育障碍 这种病症的患 病人数在过去的30年中增加了十倍 对孤独症的诊断取决于 是否每种症状都符合诊断的标准的正确判断 这意味着虽然 可以召集专家到现场进行准确的诊断 但却无法满足越来越 多的孤独症诊断需求 因此 开发一套可以被非专业人士使 用的能够准确地 准度度可与经过训练的专家相媲美 对孤 独症进行诊断的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的目标是开发一种既可用于成年人也可用于青少年的通过眼 动测量数据来识别孤独症个体的定量方法 研究团队检验了25名孤独症儿童 平均年龄 3 1 岁 25名符合 此年龄段的正常儿童 TD CHILDREN 27 名ASD成年患者 平 均年龄30 岁 和27名正常成年人 平均年龄32 岁 在观看一段截 取自幼儿电视节目的生态类视频片段时的时间 空间眼动模式 段视频刺激材料长度为77秒 由1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