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概论第二章--土壤的孔性与结构性-3.25-(2).ppt
74页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第二章 土壤的孔性和结构性,主要内容,第一节 土壤孔性 第二节 土壤结构,第一节 土壤孔性,土壤密度和容重土壤空隙性,一 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单位为g/cm3或t/m3 过去曾称为土壤比重或土壤真比重 密度值的大小,是土壤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密度的综合反映土壤中常见组分的密度,一 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大小,主要决定于土粒的矿物组成,同时有机质含量对密度也有一定影响 多数土壤密度在2.6-2.7g/cm3左右,一般取2.65 g/cm3作为土壤密度 土壤有机质的密度只有1.25-1.4g/cm3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密度只有2.4g/cm3左右一 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一种森林土壤表层各级土粒的密度,一 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空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g/cm3或t/m3 ,曾称土壤假比重土壤容重的数值大小,受密度和空隙两方面影响,空隙的影响更大,土壤疏松多孔的容重小,反之则大土壤容重一般是密度的一半左右密度,容重,一 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常见土壤的容重,一 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极限容重和适宜容重:,极限容重:土壤坚实以至妨碍根系生长的土壤容重最大值。
适宜容重:土壤的结构性和孔隙状况适宜于植物生长扎根时所表现出的容重数值一 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1)计算土壤总孔度 总孔隙度(%)=(1-容重/密度)×100 (2)推知土壤的松紧状况,*容重的应用,一 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3)计算工程土方量 土壤质量=土壤体积×土壤容重 在土工建设或土地整理工程中,有2000m2面积应挖去0.2m 厚的表土,其容重为1.3t/m3, 应挖去的土方为:2000m20.2m=400m3, 土壤质量为:400m31.3t/ m3=520t,一 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4)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 根据容重和土壤成分(有机质、可溶性盐、各种养分、各种污染物等)的含量,来计算该成分在土体中的储量 例:1亩(666.7m2)农用地的耕层(厚20cm),容重为1.15g/cm3,有机质含量为15g/kg,全氮量为 1.5g/kg,求1亩耕层土壤含有机质多少千克?氮储量多少千克?有机质:666.7×0.2×1.15×1000×15×10-3=2300 kg氮储量:666.7×0.2×1.15×1000×1.5×10-3=230 kg,一 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5)计算土壤储水量、灌水(或排水)定额 假设土层厚度1m,土壤质量含水量25%,容重为1.3 t/m3,求1亩土壤中的储水量。
1亩厚度1m土层中的储水量=666.7m2×1m×1.3 t/m3×25%=216.7t,一 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1)土壤排列松紧:土粒排列紧密的,孔隙度小,容重较大; 2)土壤质地:沙土孔隙粗大,但总孔隙度小,所以容重较大,多在1.4-1.7g/cm3之间;粘土的孔隙容积较大,容重较小,其容重在1.1-1.6g/cm3左右;壤土的情况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一 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3)结构性:团聚化良好的土壤,孔隙度大,容重就相应小 4)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高,容重小,反之,容重大对于大多数陆生植物来说,土壤容重在1.14—1.26g/cm3之间比较适宜一 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土壤的三相 (一)三相组成,二 土壤孔隙性,1、三相组成指标,二 土壤孔隙性,二 土壤孔隙性,2.土壤孔隙度(土壤孔度)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的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空隙度,又称总孔度它是衡量土壤孔隙的数量指标 水和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空隙系统中,所以孔隙度=1-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孔隙度,=,1- 孔隙度,,各种土壤的孔隙比: 砂土30-45%; 壤土40-50%;粘土45-60%。
土壤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土壤空隙的数量也可用孔隙比表示二土壤孔隙性,3.三相组成和空隙度计算 先测定土壤的固相率、液相率,在用差减法计算其气相率 1)固相率 由实测的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计算得之固相率=容重/密度 2)液相率(容积含水率) 由烘箱法或其他方法测定土壤含水量(以干土质量为基础计算),在通过实测的土壤容积值换算土壤含水量(质量%)=土壤水质量/干土质量土壤含水量率(容积%)=土壤含水量(质量%)×容重,二土壤孔隙性,3)气相率 由土壤孔隙度减去容积含水率得到,而前者则由土壤容重和密度的实测值计算得来孔隙度=1-固相率=1-容重/密度气相率=孔隙度-容积含水率 4)实容积率 土壤的固、液(水)两相的容积合称为实容积用实容积仪可测定土壤实容积率和容积含水率,由此计算固相率和气相率固相率=实容积率-容积含水率气相率=1-实容积率 土壤三相比=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二 土壤孔隙性,5)三相组成的适宜范围 对多数旱地农作物来说,适宜的土壤三相比为:固相率50%左右,容积含水率25-30%,气相率15-25% 如气相率低于5%-8%,会妨碍土壤通气而抑制植物根系生长和好气微生物活动。
二土壤孔隙性,4.土壤孔隙性 土壤孔隙:土壤中土粒或团聚体之间及团聚体内部的空隙 土壤孔(隙)性:指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比例及其性质的总称土壤孔性,,土壤孔隙度:指土壤孔隙的多少,反应土壤水气的供应总量土壤孔隙类型:指土壤孔隙的大小,反应土壤水气供应的协调能力二 土壤孔隙性,,,,,,,,,,,,,,,,,,,,,,小 孔 隙,大 孔 隙,,,疏松排列,紧密排列,二 土壤孔隙性,47.46%,24.51%,孔隙度,大小颗粒相互填充使土壤孔隙度达到了最低值,二 土壤孔隙性,,,,,,,,,,非活性孔隙,当量孔径< 0.002 mm的孔隙,根毛和微生物不能进入此孔隙毛管孔隙,当量孔径为0.002~0.06 mm的孔隙, 植物细根、 原生动物和真菌不能进入毛管孔隙中,但根毛 和细菌可在其中生活通气孔隙,当量孔径> 0.06 mm的孔隙, 其中> 0.2 mm的粗孔,植物的细根可伸入其中;0.060.2 mm的中孔是原生动物、真菌和根毛的栖身地土壤孔隙可分为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和通气孔隙二 土壤孔隙性,土壤孔(隙)性状况好坏由两方面衡量: ①孔隙的量,以孔隙度表示 ②孔隙的质,即大小孔隙分配,上下土层分布。
孔隙状况必须保证作物对水分和空气的需要,有利于根系的伸展和活动,因此一是要求土壤中孔隙的容积要较多,二是要求大小孔隙的搭配和分布较为恰当二 土壤孔隙性,土壤孔隙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一般,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土壤孔隙指标是:土壤总孔隙度在50%~60%左右,通气孔隙度大于10% 上部耕层(0~15cm)的孔度为55%左右,通气孔度15~20%,底层土壤(15~30cm)孔度和通气孔度分别为50%和10%左右,这种“上虚下实”的土壤属于比较理想的二 土壤孔隙性,影响土壤孔隙性的因素,(1)土壤质地: 沙土的总孔隙度小,一般为30-40%,以大孔隙居多 粘土的总孔隙度大,一般为50-60%,且以小孔隙为主 壤土总孔隙度居中,一般为40-50%,大小孔隙比例较为适当二 土壤孔隙性,(2)土壤排列松紧与土壤结构,一定容积土壤中,土粒排列紧密的,孔隙度低,排列疏松的,孔隙度高 具有团聚性(即细小土粒结合成大的团粒)的土壤,总孔隙度高二 影响土壤孔隙性的因素,(3)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本身疏松多孔,又是团聚体的胶合剂,能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所以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孔隙性良好4)土壤层次,不同的土壤层次,其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紧实度等均不同,故孔隙状况各异。
一般表土孔隙度大,孔隙状况好二 土壤孔隙性,土壤孔隙性的调节 (1)优化机械化作业,防止土壤压实 (2)合理轮作和增施有机肥料 (3)合理耕作,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 (4)改良不良的质地 (5)采用工程措施二 土壤孔隙性,第二节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体 土壤团粒结构 土壤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 土壤结构的管理,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土壤结构包含两重含义:结构体和结构性通常说所的结构多指结构性一 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体(或称结构单位)指土粒(单粒或复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团或土块 土壤结构性结构体在土壤中的类型、数量、排列形式、孔隙状况以及稳定性的综合特性一 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体类型,一 土壤结构体,块状结构:1)立方体型,纵轴与横轴大体相等,内部紧实,多出现于有机质含量低,耕性不良的粘质土壤中坷垃,一 土壤结构体,不良土壤结构体,2)出现部位及原因 出现部位:表土层中,通常在耕层中 出现原因:有机质少,质地粘重,湿整地 3)肥力特点: 块状结构体土粒间孔隙过大,不利于蓄水保水,易透风跑墒,出苗难;出苗后根不着土造成“吊根”现象,影响水、肥吸收;内部紧实,不利于扎根。
农业生产中避免块状结构体的出现,适时整地出现后,通过耙、压破碎,较顽固的,小雨后进行一 土壤结构体,柱状结构体: 1)形态:在土体中直立,棱角不显的叫做柱状结构,棱角明显的叫棱柱状结构体立土,一 土壤结构体,2)出现部位及原因出现部位:出现淀积层中,母质层中(心土层、底土层)出现原因:质地粘重,干湿交替(干湿交替频繁,柱体小,干湿交替频率低,柱体大) 3)肥力特点结构体内部紧实,孔隙小而少,通气不良,根系难以伸入;结构体间易形成大的垂直裂隙,成为水、肥下渗通道,造成跑水、跑肥一 土壤结构体,核状结构体: 1)形态:长、宽、高大致相近,边面棱角明显,较块状结构小蒜瓣土,一 土壤结构体,2)出现部位及原因出现部位:多出现在淀积层中(心土层、底土层中)出现原因:质地粘重,有机质极缺,干湿冻融交替作用下形成3)肥力特点结构体内部紧实,多为非活性孔隙,有效水少且通气不良,不利于扎根一 土壤结构体,片状结构体: 1)形态:横轴大于纵轴,呈扁平状,出现于老耕地的犁底层卧土、平搓土,一 土壤结构体,2)出现部位及原因A)表层,结皮或结壳,雨后或灌溉后形成B)老耕地犁底层,机械压力形成C)出现亚表层,白浆土白浆层,灰化土漂白层。
3)肥力特点结构体内部紧实,多为非活性孔隙,有效水少且通气不良,不利于扎根;结构体间裂隙太大,通气虽好,但易漏水、漏肥一 土壤结构体,不良结构体共同特性结构体大、硬、不易破碎,内部孔隙小,不能协调水、肥、气、热,不利作物生长一 土壤结构体,近似球形的粒状结构体—团粒结构团粒结构是指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的小团聚体,直径约为0.25~10mm直径在0.25mm以下的团聚体称为微团聚结构蚂蚁蛋、 米糁子,二 土壤团粒结构,土 壤 团 粒 体,二 土壤团粒结构,团粒结构是经过多次(多级)的复合、团聚而形成的,可概括为如下几步: 单粒→复粒(初级微团聚体) 微团粒(二级、三级微团聚体) 团粒(大团聚体),,二 土壤团粒结构,,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干湿交替,胶结作用,凝聚作用,粘结作用,耕作,,生物作用,,土壤结构体形成机制,冻融交替,团粒形成的过程分为两个过程 一是粘结团聚过程;二是切割造型过程二 土壤团粒结构,1)粘结团聚过程 第一、凝聚作用第二、无机物的粘结作用CaCO3 、CaSO4.H2O 、无定形硅酸H2SiO3 、Fe2O3.nH2O Al2O3.nH2O 、 Fe2O3.nH2O 、 Al2O3.nH2O 、还有粘粒本身,在湿润时起粘结作用,把土粒或微凝聚体粘结在一起,干燥脱水后就成土块。
二 土壤团粒结构,第三、有机质的胶结作用: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的团聚体具有稳定性物质有:木质素、蛋白质、真菌、细菌菌丝、多糖、脂肪、蜡质、腐殖物质第四、蚯蚓 和其它小动物:蚯蚓排泄物、蚂蚁楼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