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旧教材的对比.ppt

66页
  • 卖家[上传人]:tian****1990
  • 文档编号:82922686
  • 上传时间:2019-02-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51MB
  • / 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课标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新、旧教材的对比,,,,,,,一、章节结构的对比,,,,,二、栏目、编写形式对比,总体感觉,(一)结构方面(结构和思路作了合理的调整),(二)内容方面 (与原教材大体相同.注重基础性、连贯性、探究性和实践性),⑵ 将原来运动学一分为二,⑴ 运动学提到静力学前面,(三)理念方面,1、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 重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体现,2、注重对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3、重视科学史的教育功能,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教材分析,,1.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 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一、课程标准内容,各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第一章集中了几个概念,主要是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未涉及规律第1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怎样对物体进行简化 —— 质点,1、强调一般性的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模型,2、从质点教学上来说没有本质区别,但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创设问题情景,展示研究的科学思维过程,来建立质点概念新教材: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合理简化,建立模型。

      旧教材:强调质点的定义和判定质点教学案例,第2节 时间和位移,,二、怎样描述物体位置变化 —— 位移,质点①在t1时刻在A点,坐标x1=10 m,质点①在t2时刻在B点,坐标x2=30 m,质点的位移是有向线段AB,线段的长度20 m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Δx=x2-x1=20 m,Δx的绝对值表示位移AB的大小,Δx为正值表示位移AB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为了加深对位置和位移的理解,我们还可考虑设置下列问题:,1、质点②t1时刻在C点,t2时刻在D点; 2、质点③t1时刻在E点,t2时刻在F点; 3、质点④t1时刻在G点,t2时刻在H点;,Δx =x2-x1,三、怎样进行矢量教学,(2)思考与讨论: 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中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 ……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此时还不要求得出这个法则,但要思考1) 位移: 指出它叫做矢量----大小、方向教学不宜一步到位),(4)给出矢量的定义强调两点: 有方向 平行四边形定则,(3)实验: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总结力的合成分解的法则,(5)说一说 一个物体的速度 v1 在一小段时间内发生了变化,变成了v2 ,你能根据 v1、v2 ,按照三角形定则找出变化量 v 吗?,为后面向心加速度的学习“搭台阶”,(6)矢量概念的进一步运用,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四、怎样理解“变”与“不变”的思想(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教学),,极限思想的渗透,极限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

      要让学生掌握用这种思想去分析问题方法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五、用图象表示v—t关系,实验目的:要求学生通过教科书和阅读“说明卡”观察仪器,掌握使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时间和位移的技能,并运用这一技能测定平均速度,画出v-t图象了解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第5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六、加速度的引入,加速度是力学中重要的概念,但它的引入始终是一个难点1、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质量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2、汽车的制动距离也是反映汽车性能的一项指标; 3、研究速度变化快慢是有意义的; 4、需要引入一个物理量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利用教材描述的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加速情况的比较,组织同学思考、讨论,要求学生明确:,,,,儿童(女)身高随年龄变化表,,教学建议,一、课时建议,,二、教法建议,3、本章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是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进行的第一个分组实验,由于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上没有实验误差方面的内容,高中物理实验相对于初中实验要求上有较大的提高所以,实验之前可以安排1课时,对学生进行实验常识的教育,如实验对物理学研究和物理学习的意义;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误差和有效数字,等等。

      1、加强对这些概念的比较,使学生在认识相近概念的共同性、差异性和相互联系中,达到对每个概念的透彻理解2、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参照物、路程、时间、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所以,本章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又要根据高、初中知识之间的差异,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提高和拓展5、本章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教育的因素,如以质点为代表的理想化方法、以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为代表的近似方法、以比值定义法为代表的数学方法、以平均速度为代表的等效代替方法,等等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适用条件,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但由于学生刚刚学习高中物理,他们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对科学方法也有一个从体验到认识,再到运用,以及逐步积累、逐渐深化的过程,所以,在本章教学中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比如质点、匀速直线运动等都是理想化模型,但理想化模型方法的教育应当重点放在质点概念的教学上4、为了理解打点计时器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可参考教科书27页的“自制模拟打点计时器”内容,在课堂中组织学生活动,将活动与问题思考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体验,领悟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建议活动由两个学生合作进行,一个学生拉纸带,另一个学生用铅笔打点(角色应互换),为了使打点不受到干扰,可让打点的学生闭上眼睛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 、课程标准内容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二、教学要求,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忠实记录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时,时间与对应的速度的数据 ↓ 作出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 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运动,它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 发现直线v-t图象所代表的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给出匀变速运动的定义 ↓ 通过图象一般性地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出v=v0 + at,教材的思路如下:,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新教材突出图像功能,第四节 自由落体运动,第五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根据学生交流、讨论的情况,教师也可做些点拨,如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几个重要的步骤是:,·通过理想实验的方法揭露了重物下落快的错误; ·从“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是简单的”认识出发,猜想 v ∝x 和 v ∝t 两种可能性,但经过推理判定v∝x不正确; ·从逻辑推理得出检验 v ∝ t 即是检验 x ∝ t2; ·巧妙设计斜面实验检验 x∝t2。

      让学生思考:伽利略是如何发现问题、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设想自己处在伽利略的地位会怎样思考问题 ·最后,作为作业可让每个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和受到启发而想到的问题1、课时建议,三、教学建议,(1)本章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和学习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明确利用实验来探究一种运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处理数据(作出图象、分析图象)→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可结合获取数据过程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2、教法建议,(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位移与时间关系式的导出均利用了第一节实验探究中所得到的v-t图象,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交流评价,注意科学推理的过程,理解其物理意义,避免把物理公式简单理解为数学表达式3)对于教科书涉及的由v—t图推出X—t公式及从一张照片估算照相机曝光的时间,可组织学生在充分讨论之后得到结论,这两处较好地渗透了“变”与“不变”的转化思想,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的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这种思想4)匀变速直线公式(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运用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有很大作用,但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步到位。

      在应用运动学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逐步使学生明确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注意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矢量性、公式选择的合适性和结果的合理性5)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学生易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重物体下落快、轻物体下落慢的印象很深为克服学生的前概念,要注意充分暴露学生的认知过程,应用实验与分析、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清除生活中得来的错误观念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蕴含丰富的物理思想,是方法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建议让学生找一些课外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积极创设情景,采用“溯源法”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和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激发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努力把握教材的设计思路与意图,以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线索,展开物理学习活动树立用教材来教物理,而不是来教教材的教学思想,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主动地附加一些例子、或选取其他的思考途径等,积极灵活地使用教材同时要清醒的认识到教材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资源,但不是惟一资源,教材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学习物理的需求;只使用教材通常不能够学“通”物理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教材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条线索,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

      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再度创造,教材只是参考,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我们可以参考,不符合的我们可以完善或者改变教材,甚至自己设计新《课标》提倡的问题呈现模式 问题情景—引领 思考与探索— 猜想验证——获得结论、建立模型 解释与应用——,谢 谢 !,据报道,“神舟” 5号飞船载人舱长7.4m,直径2.8m,用长58m、重达480t的“长征”2号火箭发射升空后,显示在指挥部荧光屏上的仅是一个小小的光点科学家研究它在空中的位置、离开地面的高度、飞行的速度、运动轨道等问题时,可以把它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点吗?,乒乓球小而轻,直径仅4cm,质量约2.7g,运动员研究各种旋转球的打法时,要关注球的受力部位和受力方向对旋转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可否把它简化为一个点?,极限思想在教材中的渗透,,,,,,,分析与解: 由图可知径迹AB长度约等于照片中2块砖厚度,,所以在曝光时间内石子下落的距离hAB约为12cm设曝光时间为t,石子从开始下落点到达A点的时间为tA,则,,,径迹表示的长度约Δx=0.12 m,解答二:,,,(1998全国高考)来自质子源的质子(初速度为零),经加速电压为 800 kV的直线加速器加速,形成电流强度为1 mA的细柱形质子流,已知质子电荷e = 1.60×10-19 C。

      这束质子流每秒打到靶上的质子数为________在质子源到靶之间的加速电场是均匀的在质子束中,与质子源相距l和4l的两处,各取一段极短的相等长度的质子流,其中的质子数分别为n1和n2,则n1与n2之比为 _______ 极限思想在高考题中的渗透,思路:质子在全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速度变); 在极短长度内可看为做匀速运动(速度不变) 知识:●匀加速运动 v2 =2al ●匀速运动 Δs =vt ●相等长度下n与v成反比 难点:学生没有掌握思维方法 高考统计:得分率0.093,主要错在后一问多数学生不会运用“变与不变”的思想分析具体的问题,(高考题)图1所示,在真空中速度为v=6.4×107m/s的电子束连续地射入两平行极板之间,极板长度l=8.0×10-2m,间距为d=5.0×10-3m两极板不带电时,电子束将沿两极板之间的中线通过.在两极板上加频率为50Hz的交变电压u = Umsinωt,如果所加电压的最大值Um超过某一值UC时,将开始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