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山地救援队组织架构说明.doc
3页深圳山地救援队组织架构说明发布日期:2009-06-25一、 深圳山地救援队组织架构图:深圳山地救援队隶属深圳市登山及户外运动协会(简称深圳登协) ,在行政上接受深圳市体育局、民政局的指导,在业务上受深圳市应急指挥中心、登山协会调度和指挥其组织架构如下图:一、 深圳山地救援队部门职能、职位及职责:(一) 山地救援队委员会:山地救援委员会是山地救援队的荣誉和顾问机构,其成员由关心支持救援队成长的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各相关领域资深人士和专家、对山地救援队有突出贡献的荣誉队员等组成山地救援委员会本着广纳贤才的原则,接受来自社会各届的推荐和自荐,救援会委员对救援队有建议、监督、指导的权利二) 山地救援队:1) 技术部:技术部下设技术规范组和流程策略组 技术规范组负责救援等级标准的制定,及对应所需搜救技术、器材的引进、研究、技术规范的制定; 流程策略组负责联合训练部,制定在不同等级下救援队指挥系统和行动流程的规范化操作指引,并在救援行动实施过程中,结合信息组的资料制定救援实施方案要求:在攀登领域有3 年以上的经验,熟悉各类攀岩、攀冰器材,尤其对救援技术类器材及国内外相关团体的技术规范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2) 培训部:下设课程开发组和训练组 课程开发组负责联合技术与规范部完善救援队课程开发的制定和传授;并对相关单位和组织进行技术交流和课程输出; 训练组负责日常体能训练,操作流程的培训和安排救援演练等活动。
要求:在攀登领域有3 年以上的经验并有担当户外教练的经验或相关资质3) 特勤部:下设通讯组、医疗组、交通物资组 通讯组负责救援队通讯系统的研发、架设和保障工作 医疗组负责为事主和救援队队员提供医疗急救服务 交通物资负责为救援队提供交通和器材装备、后勤物资的供应保障服务要求:有上述工作专长,并有一定管理经验4) 搜救中队:搜救中队是救援队的核心力量,负责执行深圳地区的山地救援工作,及协会、委员会或政府所提出的配合工作;并有在日常训练之外,对深圳市民进行山野安全等知识普及宣导的义务和责任救援队下设行动组和预备组; 行动组:通过考核、训练培训,并与救援队签署服务协议的队员 预备组:通过考核、训练培训,但未与救援队签署服务协议的队员要求: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及团队合作能力,热心公益服务,具备一定的户外能力,能够通过救援队搜救中队的知识、体能、技术操作等各项基本考核;或在相关领域有特长5) 行政外联部:负责整个救援队的日常内勤、法律和对外宣传、联络等事务,以及户外事故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等工作下设外联组和信息组 外联组:负责救援队对媒体、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其他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联络沟通工作。
信息组:负责处理救援事件中的各方信息分析,综合提炼有效信息,配合技术部策略流程组制定形成救援实施方案,并在救援行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报告要求:热心山野公益,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行政管理经验和开展社会工作的相关能力三、 救援队各部门人员名单(排名不分先后)救援队队长:石欣救援队副队长:王勇救援队副队长:孔佑龙技术部召集人:贾贵廷技术规范组:贾贵廷、王锐、王勇、刘团玺、徐晓峰、郭速静(台湾)策略研究组:叶建华、彭新远、梁剑云(香港) 、陈坚、刘志凯、谷昱峰、谢志华培训部召集人:黄敏课程开发组:黄敏、肖楠、肖祝胤、宋钦、李兰、方言、陈敏杰训练组:李旭、李伟、李守田、朱峰、杨谦、丛刚特勤部召集人:钟卫平通信组:赖涤凡、张新川、刘阳、刘小平医疗组:陈涛、雷东风、郭愿愿、陈丽平、保林英、丁强交通组:白春山、刘篷、罗重翰、陈慧君、吴惠军、黄少杰搜救中队(首批预备队员):召集人:张纯良一组:张纯良、陈艳簪、刘兴泉、刘峙鑫、潘昌城、徐肖东、张俊文、周永祥二组:王胜利、纪菁、黄哲刚、潘晓文、王建、徐加旺、朱新涛、陈赞胜三组:张根深、陈文荣、冯石林、贺丹、黄伟文、孙利民、孙志宏、朱斌华行政外联部召集人: 袁志滨、马啸联络组:袁志滨、马啸、纪菁、侯其锋、唐显、杨春茂、朱舜华、黄伟强(惠州) 、叶健毅(广州)信息组:舒操、周巧勤、聂新蓓、周京强、郭丽、邱秀红深圳山地救援队2009年6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