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docx
5页初中生物*精品文档*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达尔文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资料,锻炼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尝试设计简单的实验并控制实验条件二、教学重点:1.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2.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三、教学难点:利用对照实验的原则设计实验四、教学准备:1. 收集响尾蛇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并剪辑关于响尾蛇捕食猎物的视频,控制在课堂允许的范围内2. 制作教学授课课件,尝试使用SMART制作课件,达到师生互动,实现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功能五、教学方法和过程:(一) 知识回顾:【注】:本课是开始尝试将SMART NOTEBOOK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这当中使用到了其中的配对的模版,可以检测多个学生对上节知识点的掌握,主要检测内容为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与其对应的科学家之间的关系二) 新课学习1. 实验法研究的事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① 响尾蛇的简介:【图片展示】:4张不同的响尾蛇的图片【相关资料】:响尾蛇是一种毒蛇,长约2米身体呈黄绿色,具有菱形黑褐色斑。
尾端有角质环,运动时能发出声音,故称为响尾蛇分布于北美洲、南美洲也有近似种过渡】:你了解的响尾蛇是怎样的?(此处若学生的知识量达到要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播放视频】:响尾蛇捕食瞬间设疑】:学生观看完视频以后,利用当中直观形象的介绍,提出问题:响尾蛇会直接将响尾蛇吞下吗?② 发现并提出问题:【现象】:响尾蛇捕获到猎物后,它的毒牙会迅速将毒液注入猎物内,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再去追寻和吞食猎物问题】: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③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A. 响尾蛇的视力不好,它的眼只能感觉可见光,而不能看清物体B. 响尾蛇的眼下方有一对能感受热的结构,可以感受较近的动物体温C. 响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气中的气味D. 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伤的动物不能触发响尾蛇的追踪行为④ 作出假设【过渡】:那么你认为响尾蛇是怎样去追踪猎物的呢?A.【学生交流】:提出自己认为的合理假设,争取在思想的交流中碰撞出火花B.【科学工作者提出的一个假设】: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⑤设计实验方案:此处让学生来进行设计,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可以将学生的思路记录下来,进行更多的交流,完善方案。
⑥实施实验并记录:【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已有的图片来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组】:从一个蛇洞里拖出一只被响尾蛇袭击中毒而死的老鼠,沿着事先已设定的弯曲路径,拖了一段较长的路程此时,观察到响尾蛇的头缓慢地左右移动,同时它的舌迅速地伸缩并轻打着,然后,它沿着科学工作者设定的路径爬了过来,最后追寻到那只中毒的四鼠对照组】:将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鼠,按实验组的设计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响尾蛇没有去追寻这只死鼠讨论】:A. 实验中两只死鼠的唯一区别是什么?B. 实验中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老鼠?C. 为什么要多次重复实验?⑦分析实验现象:从上述对照实验分析出响尾蛇没有追寻没有被咬的死老鼠,是因为没有毒液的气味⑧得出结论:关于毒液气味的假设是成立的小结】:实验法的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并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2. 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简介】:鼠妇的生活习性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方案,强调实验的原则三) 课堂小结(四) 布置作业(练习册:P11:知识结构的填空题,P12:选择题:1、4、5、6)六、板书设计: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 发现并提出问题2.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问题3. 作出假设4. 设计实验方案5. 实施实验并记录6. 分析实验现象7. 得出结论清除页眉横线的步骤:点击--插入--页眉页脚--页眉页脚选项,把显示奇数页页眉横线(B)的勾去掉.5初中生物*精品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