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学主题班会 心理健康教育—警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课件.ppt

118页
  • 卖家[上传人]:资****亨
  • 文档编号:251639327
  • 上传时间:2022-02-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59.50KB
  • / 1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警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第一部分:为什么要高度关注警察心理健康问题n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n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n2005年10月,公安部成立全国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依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教研室成立全国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具体承担全国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调研、咨询、培训、治疗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研制的工作n2005年7月,公安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公发200515号),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民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的思路、目标和具体措施进行了明确部署同时,多次召开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会议,切实推动此项工作全面开展n2006年,公安部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建立部级心理训练实验室,在8个工作基础较好的城市公安局(山西太原、辽宁大连、上海、湖北武汉、浙江杭州等)建立了心理训练实验中心。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高度关注警察心理健康问题n警察是一个压力密集型和充满精神创伤的职业,也是容易导致职业枯竭(职业耗竭)的职业n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出版了一本小说,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书中描写了一名建筑师因为不堪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放弃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丛林的故事从此以后,“枯竭”这个词进入了美国大众的语汇,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将它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身心耗竭状态 职业枯竭(职业耗竭)n职业枯竭被看作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厌弃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n 具体表现有:疲乏、冷漠、丧失成就感、个人成就感下降、感到工作没有意义,时常感到不能胜任工作、消极怠工、离职倾向加剧n 产生职业枯竭的因素:完美主义者、经常为自己制定很高的工作目标、超负荷的工作量、额外的工作、家庭和职业多重角色带来的冲突、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n 工作负荷量大、且需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和情感的职业:如教师、医护人员、警察、心理咨询师、新闻从业人员等是容易出现职业枯竭的高危人群n 大型企业的EAP服务(员工心理援助计划的缩写)n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高度关注警察心理健康问题n警察是一个压力密集型的职业,也称之为高风险、高应激、高负荷的职业。

      n应激:需要人们在生理反应、思维、情感或行为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的任何事件对一定反应的任何要求都是应激这些要求可以是令人愉快的,也可以是令人不愉快的后者被定义为烦恼n健康人需要应激,对多数人来讲,在任何一个时间无事可做都会对他产生相当消极、甚至灾难性的影响当应激过多并变为烦恼的时候,应激就成了问题n在许多情形下,如领导的不支持、公众的不理解以及不得不去处理意外死亡孩童的尸体等常常会让警察寝食不安,血压升高n在执法工作中,警察的身心会受到工作的艰辛、管理人员的冷漠以及被保护人员的敌意等问题的不良影响n影响一个人抵抗应激的因素:n1、童年经历n2、最近一两年生活中的变化n3、正在经历的愤怒和问题n4、内心的爱挑剔n那些被发现与成年后的变化相关的一些童年经历是:n父母的身体很不健康n父母的心理很不健康n童年的经济困难n儿童时代的身体不健康n儿童时代家庭破裂n父母的性格被负面感知n身体被虐待和性虐待n我们以上所列的相关童年经历中长大的人,会变得很容易体验到挫折感,经常没有正当理由地实施身体暴力n一个童年没有上述经历的人很可能会忍受挫折感,并在非常大的应激的情况下控制愤怒n影响一个人抵抗应激的因素:n1、童年经历n2、最近一两年生活中的变化(生活事件)n3、正在经历的愤怒和问题n4、内心的爱挑剔n生活事件是指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害个体健康的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刺激,又称压力源。

      n国内外通用的生活事件量表简单介绍生活事件量表n丧偶 100分n离婚 73分n分居 65分n犯法 63分n家庭成员死亡 63分n受伤或患病 53分n结婚 50分生活事件量表n失业 47分n婚姻和解 45分n退休 45分n家庭成员健康变化 44分n怀孕 40分n性生活困难 39分n增加新的家庭成员 39分生活事件量表n事业调整 39分n财政状况改变 38分n关系密切的朋友死亡 37分n工作界限改变 36分n婚姻争吵 35分n外债超过10万元 31分n丧失财物 30分n工作责任的改变 29分生活事件量表n儿女离开家庭 29分n法律上的麻烦 29分n个人突出的成就 28分n配偶开始或者结束工作26分n开始或者结束学校生活 26分n改变居住环境 25分n与老板产生麻烦 23分n改变工作地点或环境 23分把压力事件发生的次数和分数相乘得到压力指数,把这些压力指数相加可以得到一年的总分0-149分:不太可能有压力150-199分:有一点压力200-299分:中等程度的生活改变 50%的人可能有健康改变300分以上:重大生活改变70%在一年后患病心理应激系统(多因素相互作用)平面示意图n健康疾病心理反应行为反应生理反应 应激源 应激反应 应激中间(介)变量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个性特征其它因素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我会不由自主地去想同一个问题”“我该如何帮助我的亲戚”n将生活事件进行分段处理,在可能的情况下,在一个时间段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n持续消瘦、不能很好休息的新任所长n识别应激(压力)躯体反应的重要性应激的三个阶段n第一阶段:警戒期n个体在应激情境的最初影响下,通常像经历了休克一样,当时的情景看上去是不真实的或者是在梦里一样n第二阶段:阻抗期n大量的机体资源被调用来对付紧急事件比如在紧急情况下,能使用他们平时认为不可能的速度和力量n第三阶段:衰竭期n经历过疲劳,可能是完全的虚脱推理和判断变得缺乏逻辑性,情绪变得极其不稳定记者唤醒的过程)应激的生理反应n当危险来临,我们身体会有“逃跑-攻击反应”,来防御和逃避危险,具备基本的生存功能在紧急情况下,人体不会去消化食物,消化将减缓,括约肌紧张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可以使我们的血液更快地输送氧气到那些开始准备紧张收缩的大块肌肉这时,瞳孔放大,能使更多的光进入眼睛,使我们看得更清楚,听觉和嗅觉变得更加敏锐在一些受伤的情况下,血液的凝固的能力加强,以阻止我们的血液流失末端血液流失使得手脚温度降低(所以有“脚心发凉”这个俚语表示“胆怯”的意思)应激的生理反应n应激反应的功能是使我们去准备行动,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反应具有非常高的生存价值假使我们没有被刺激唤醒,那么警觉、力量以及对疼痛的忽略将无法获得,而那是对付紧急情境、暴力犯罪必不可少的。

      相对而言,过度的应激反应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过度焦虑和没有理由的攻击n健康疾病心理反应行为反应生理反应 应激源 应激反应 应激中间(介)变量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个性特征其它因素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心理应激系统(多因素相互作用)平面示意图长期应激的影响n当应激反应持续时间超过个人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情绪紧张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躯体化时,即可表现为一定的生理症状情绪性的应激可以转化为生理疾病n571名加拿大警察参加的研究,发现,警察的身心性症状比一般人群要高这些症状包括:神经性胃疼、便秘、溃疡、结肠炎、消化不良、腹泻、头痛、高血压、哮喘等应激反应的具体症状nn难以入睡或者长期困倦对社会活动失去兴趣n做噩梦感到孤独n感觉紧张焦虑过度嗜睡n出汗早晨过早地醒来n视觉模糊紧张性头痛n不停地运动便秘n咬指甲高血压n胸部疼痛腹泻n缺乏耐心持续的强迫性想法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研究数据n2006年7月,公安部人事训练局组织两个心理健康服务队分赴吉林、浙江、安徽、江西、海南、新疆等六个省、自治区基层公安机关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访谈和调研活动调研结果分析显示:公安民警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状态良好,但有10.9%的民警心理健康水平较低,0.3%的民警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调适或治疗。

      民警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其次为强迫倾向、疲劳感、偏执、易怒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研究数据n根据工作时间对工作表现的影响不同,根据不同警龄进行对比分析n1-3年,刚开始公安工作,新鲜感强,对公安工作不熟悉,属于适应阶段n4-8年,已经可以很好地应付各类工作,但随着新鲜感的降低,逐步发现理想与现实工作的差异,开始出现职业倦怠n9-15年,职业倦怠严重,疲劳感增高,感觉工作没有意义,消极应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n15年以上,随着时间的增长,经验逐步丰富且心态恢复平衡稳定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研究数据n研究结果指出:民警主要的压力表现是躯体化、情绪、认知、行为方面的变化n具体表现n躯体化:睡眠质量不高、精力减退疲劳感、性生活不协调n情绪: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差、焦虑、愤怒n认知:认知能力降低、过分自大骄傲、生活态度消极n行为:行为被动无助、指责他人或自己、谩骂第二部分:如何加强民警心理健康保护n一、推出关爱民警身心健康的新举措n二、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n三、努力构建和谐的警营、和谐的家庭n四、帮助民警学会自我调适一、推出关爱民警身心健康的新举措n1、建立必要的心理咨询机构,认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专业人员的培养、保密原则的遵守)n2、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n3、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咨询相结合n4、深化各项从优待警措施二、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n1、努力争取政策的倾斜n2、大力推动亲警、爱警工程n3、积极应对媒体,争取有利的舆论导向二、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n1、努力争取政策的倾斜n2、大力推动亲警、爱警工程n3、积极应对媒体,争取有利的舆论导向三、努力构建和谐警营、和谐家庭n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n家庭是身体的休闲岛,精力的充电站,心灵的栖息地。

      家庭成员特别是配偶应该充分认识公安工作的特点,对民警的早出晚归,加班加点给予理解;在有矛盾的情况下,要立足于讲理、谈心,充分沟通,互相体谅;同时还要能够体察民警的心理状况,对民警可能存在的心理疙瘩,能够认真分析,并进行交心开导,构筑抵制公安民警心理压力的家庭防线,使家庭成为民警心理压力的“缓冲区”四、帮助民警学会自我调适n1、注重压力管理,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压力n2、学习情绪调控和放松技术n3、加强人际沟通、寻求社会支持,及时倾诉n4、遇到危机事件,及时寻求帮助第三部分:开展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n心理危机:每个人在其一生中经常会遇到应激或挫折,一旦这种应激和挫折自己不能解决或处理时,则会发生心理失衡,而这种失衡状态便称为危机(crisis).确定危机需符合下列三项标准:n1、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n2、引起急性情绪扰乱或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但又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病的诊断标准n3、当事人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对或应对无效对危机的合理认识:n1、危机由个体无力处理内心压力或外在事件引起n2、危机情境之性质反映出当事人的认知经验而非病态n3、危机是暂时性的,而且有特定的发展阶段,但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n4、危机也提供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危机干预(crisisintervertion)n就是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的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付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危机事件如地震灾难后,需要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人群n分五个等级:n1、受害者幸存者目击者n2、死难者家属同事朋友n3、救援人员、消防人员、警察、志愿者n4、易感人群n5、老人儿童当重大危机袭来时,人的情绪会产生改变n麻木、否认、焦虑、害怕n内疚、责难、噩梦、感到被遗弃n孤立、悲伤、抑郁、易激惹当重大危机袭来时,人的认知会发生改变n记忆问题n定向问题n。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