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火车印象.doc
5页小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火车印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表演 《火车来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在学习运用歌曲中表情记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火车来了》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 2、情感目标:通过表演,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能力发展目标:能对以 “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 生学习兴趣, 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及其它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教学分析 音乐分析 《火车来了》是一首柯尔克孜族的新民歌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将铁路修到边疆——新疆,是一件大喜事它大大加强了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歌曲表达了新疆各族人民以兴高采烈的心情欢迎火车开进新疆的场景和对党的歌颂,正如歌词所说:“共产党 带来好时光,幸福日子万年长” 这是一首典型的库木孜弹唱歌曲A 大调, 2/4、3/4 的变换拍子,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并有前奏、间奏、尾声由库木孜伴奏的前奏,既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兴奋热烈的心情,又描绘出在火车行进的隆隆声中引出歌声的场景第一乐句 4 小节,曲调由 — 的上扬进行,抒发出人们热烈兴奋的心情;两小节车轮滚动声的间奏后引出第二乐句,其附点节奏的拖腔,加之 sf 的力度处理,使情绪 更加高涨;第三乐句 7 小节,前 4 小节使歌声得到平稳结束,其后的同音反复中衬词的运用有较强的动感,好似坐在火车上的感觉,生动逼真。
接下来是 13 小节的间奏,它与前奏造成对比,突出了火车行进特点当歌声反复唱完前三段歌 词后,第四段曲调的处理,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而有所变化,因此, 这是一段体结构的变化重复最后,在 衬词的尾声中结束全曲,表示火车远去唱完 这首歌后,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心情十分激动 教学重点 能够在学习运用歌曲中表情记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火车来了》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 教学难点 能对以“ 火车” 为题的音 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及其它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民歌《火车来了》 1、背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将 铁路修建到边疆——新疆,是一件大喜事它大大地加强了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歌曲表达了新疆各族人民以 兴高采烈的心情欢迎火车开进新疆的场景和对党的歌颂,正如歌词所说的:“ 共产党带来好时光,幸福日子万年长” 2、学习歌曲,先听范唱, 边听边想: 乐曲是几拍子的?你听得出乐曲带有新疆风格吗? ——学生听歌曲,思考问题 ——学习歌词 ——学生自由地学习歌词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学习旋律,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旋律 ——反复演唱 ——学生自己分四人小组演唱旋律 ——学生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旋律 3、学习歌曲,词曲结合 ——轻轻地和老师一起学习歌曲,词曲结合,跟着老师的琴把三段歌词结合起来演唱 ——跟着磁带伴奏演唱歌曲 ——处理歌曲: 4、让学生划出强弱记号 ——听录音,学生模仿歌曲中的强弱 ——问:歌曲的强弱代表什么呢? ——代表火车渐渐远去 ——学生跟琴模仿 ——小结 ——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聆听 《凯皮拉的小火车》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乐曲《凯皮拉的小火车》曲调和所表现的内容。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农场工人劳动之余在看到火车沿途飞奔时激动、 兴奋的心情 3、能力发展目标: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能 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分析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作曲家维拉-罗勃斯的作品《巴西的巴赫风格》组曲之二中的托卡塔,其副标题为《凯皮拉的小火车》曲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 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 萨、巴西铃鼓等,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这种形式, 创 作了这首乐曲在乐曲中,作者设计了一个表现农场工人乘车上班由火车启动——中途行驶——到达终点的场景,好似带领听众做一次巴西乡间旅游乐曲除以逼真的音响模仿,描 绘出有火车动态的车站场景(如汽油声、 车轮转动声等)外,主要的是当火车出站后,在 车轮转动 的快节奏背景下,那悠 扬的旋律把我们带上旅途,不但表现了火车风驰电掣般一往无前的形象,重要的是这旋律抒发了农场工人劳动之余在看到火车沿途飞奔时激动、兴奋的心情 全曲为引子——主题呈示——尾声三部分引子以丰富的和声音响效果描绘了车站的场景和火车启动的声响,特别是二次分解和弦的声响表示火车在启动运行,引入主题呈示。
由 铜管乐器奏出的具有大小调式交替特点,结束在小调上的悠长旋律,体现出巴西音乐风格, 为一段体结构(即四个乐句加补充句),第三乐句使兴奋、激动的情绪达到高潮主旋律结束后,中间一段描写火车运行的间奏,主题的第二次陈述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奏出,最后的尾声又把我们带到火车进站的场景中,直到火车停止结束全曲,做到前后呼应,完 满结束使我们感到,似在巴西做了一次很有意义的旅行 教学重点 熟悉乐曲《凯皮拉的小火车》曲调和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难点 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能够感受、体 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凯皮拉的小火车》是一首具有巴西音乐风情的乐曲音乐基本特点的要素如切分音、丰富的和弦、抒情的旋律,以及节奏和力度的鲜明对比,和民歌特点结合起来,融入到艺术音乐中去所以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引导学生乐曲风格入手 ——师生问好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巴西的音乐作品《凯皮拉的小火车》 ——简介: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作曲家创作的,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 萨等,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 创作了这 首乐曲。
——欣赏乐曲,边听边想: 你对乐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乐曲是否把你带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车旅行?你是否注意了音乐的节奏和音响? ——学生边听边想,听完后四人小组讨论 ——师提问,生发挥 ——你知道什么是“ 凯皮拉 ”吗?这首乐曲的风格有哪些与众不同?你知道它是哪国文化的作品? ——学生学习后回答老师 ——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出示世界地图) ——学生找 ——作曲家是在哪一年创作的这部作品?巴西当时的情况怎样?作曲家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了巴西农场的小火车?(学生通过自己准备的资料回答老师) ——你可以边听边唱音乐中的旋律吗?(学生与老师一起跟着旋律哼一哼)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因乘火车而快乐的,还是因沉重劳动而忧伤的?为什么?农场的人喜欢火车吗? ——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再次地欣赏,进行讨论 ——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十分独特?与你听过的美洲、非洲、欧洲的音乐节奏、美国的流行音乐有相同之处吗? ——这首作品,作曲家真是描写火车运行和火车乘坐人的心情的吗? ——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次讨论 ——小结 ——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聆听 《太平洋 23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乐曲《太平洋 231》曲调和所表现的内容。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体会作者兴奋喜悦的心情 3、能力发展目标:欣赏《太平洋 231》,能 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分析 管弦乐《太平洋 231》是奥涅格于 1923 年创作的交响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24 年 5 月 8 日首演于巴黎歌剧院,听众反映强烈,被称作是 20 世纪 20 年代现代派的最新作品 “太平洋 231”是当时蒸汽机车中一种先进的大型火车头,因其每边共有以 2+3+1 组合而成的 6 个车轮而得名奥涅格特别钟爱火车头,他曾 说:“ 如同别人爱马匹一样,我始终热爱火车头对我来说火车头简直是有生命的在这首《太平洋 231》中,我所要表 现的并不是对火车头噪音的简单模仿,而是想把我看到的一种印象和感受到的那种愉悦,用音乐的手段表现出来我首先从具有客观性的设想着手,静止状态的火车头平静地呼吸,然后起动,运行中的火 车头逐渐加快速度,最后以每小时 120 英里的高速向前奔驰它那悦耳的歌声和所具有的感染力,使我选择了太平洋 231,把它作为一个例子,因 为这种型号的火车头是用来牵引重型列车的特别快车。
”从中我们可了解到作者的构思是从现实出 发,运用节奏、和声和配器等手段,以音 乐来描绘火车头的启动、加速和停车这一运行过程, 赋予火车以生命,将火 车的音响和动态模拟的惟妙惟肖,显示出这种火车头的强大威力,同 时也抒发了作者兴奋喜悦的心情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欣赏这首乐曲即设想,从弱声开始,似看到一列满载货物的火车从远方而来,它唱着歌曲由弱到强从你身边迅速呼啸而过,这时声音达到最强,而后又逐 渐转弱,感到火车已离你而去奔向远方 从乐曲的节奏看,作者运用“数学的方式来变化节奏的方法”递减时值,使节奏越来越紧密,这样造成长短时值的对比,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会感受到火车加速前进的情景 在配器上,作者充分发挥不同乐器的特点,从刻画火车这一形象出发, 创造性地做了不同结合,模拟得惟妙惟肖如选择低音大提琴、大管、 长号、圆号所奏的曲调,来表现火车巨大身躯所内含的强大动力;选择木管乐器和弦乐器来演奏流畅轻快的曲调等当圆号高奏威武的曲调时,全曲达到高潮随后,音量逐渐减弱,表示火车已远去或运行停止 教学重点:熟悉乐曲《太平洋 231》曲调和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难点:欣赏《太平洋 231》,能够感受、体 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乐曲在主题和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上都很有特点学生对火车头这个事物都很熟悉,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从学生自身的体会入手,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去聆听然后通过对乐曲节奏特点的理解,对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就更加清晰了 ——师生问好 ——复习歌曲《火车来了》 ——欣赏《太平洋 231》 ——简单介绍作者: 奥涅格,瑞士作曲家音乐具有强烈的个性,他的 创 作手法和音乐语言大胆而自由,在和声色彩上受法国先锋派的影响,在流派上属于新古典主义他认为自己“ 既不是多调性派、无调性派、也不是十二音技法派” ——音乐作品分析: 管弦乐《太平洋 231》是奥涅格于 1923 年创作的交响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24 年 5 月 8日首演于巴黎歌剧院,听众反映强烈,被称作是 20 世纪 20 年代现代派的最新作品 “太平洋231”是当时蒸汽机 车中一种先 进的大型火车头,因其每边共有以 2+3+1 组合而成的 6 个车轮而得名奥涅格特别钟爱火车头,他曾 说:“如同别人爱马一样,我始终热爱火车头对我来说火车头简直是有生命的……” ——初听,边听边想: 你通过欣赏,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再听,边听边想: 你能把乐曲中的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写出来吗? ——你能根据火车的速度把节奏排一排顺序吗? ——复听。
对三部写火车的作品进行比较 ——你乘坐过火车吗?说一说你第一次坐火车的印象把你搜集到的有关火车的音乐、诗歌、舞蹈、图片、照片和模型介绍给大家 ——小结 ——师生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