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创伤病区-无忧圈.ppt
50页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创伤病区 刘梅,,品管圈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汇报提纲,圈的组成及意义,,,,,,,,体会,制定目标,原因分析,确定主题,应用效果,对策实施,圈的组成,圈员简介,无忧圈,护士用双手托起我们的爱心,代表对患者的呵护,用我们的爱心去关护每一位患者无忧圈的意义,无忧圈的意义,无忧圈的意义,两个心相连代表护士的心和患者的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用心去体会患者的需要,解决他们的问题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真心,感受到护士能够帮助他们从疼痛中释放出来,达到一种无痛状态,露出灿烂的微笑,主题选定,,骨创伤患者的疼痛管理,主题选定的理由,NRS的疼痛评分小于等于3分或达到0分24小时突发性疼痛次数少于3次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的次数小于3次国外睡眠时无痛静止时无痛活动时无痛,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主题选定的理由,改善前数据收集,疼痛管理存在问题,护士采用NRS评分法对患者疼痛强度和睡眠质量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估当患者主诉疼痛时,护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评估患者的疼痛时未能正确掌握评估方法,对患者术后疼痛的认识也存在较大差异疼痛评估分数低于患者的自我感受,处于被动护理阶段,患者对疼痛处理的总体满意度初步统计只有60%。
疼痛管理存在问题,护理人员缺乏疼痛评估工具使用的培训,不了解如何正确评估疼痛强度,护士往往只认为疼痛评分的唯一标准是病人的主诉,而忽略非语言性疼痛评估标准,,疼痛评估方法随意性,存在主观思想, 疼痛评估工具单一,,护士对患者 疼痛评估不够准确、客观,评分大多低于患者的自我感受,原因分析,护理人员只是对患者进行口头疼痛宣教,而且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患者记忆不深刻,患者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主诉,患者对疼痛存在错误认知,而且担心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成瘾性,患者个性、文化程度的差异影响其对疼痛耐受、认知和接受知识程度的不同,,患者及家属未有效参与疼痛管理中,原因分析,医护人员对“疼痛”缺乏正确的认识,积极处理患者疼痛的意识较薄弱,护理人员缺乏疼痛知识的培训,多数护士缺乏对麻醉药物成瘾性、 耐药性和依赖性的全面了解,护士对于一些非药物镇痛方法实施活动频率较低,对患者进行疼痛干预后护士未及时评估、反馈效果疗效;缺乏能直观、准确、动态反应疼痛变化过程的记录工具,,护士未及时、合理,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强度,原因分析,未建立有效的疼痛管理小组,疼痛管理制度不完善,医护协作性差,未建立疼痛管理流程,对患者的疼痛护理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单一止痛上,未主动干预患者的疼痛,未对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对患者疼痛管理效果的不确定,原因分析,确定目标,,积极主动地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无痛服务,提高专科护理技能,提高工作满意度,疼痛控制的满意度达90%以上患者住院期间达到全程无痛,即疼痛控制在微痛或无痛的程度,护士能客观正确的评估患者疼痛强度,全面掌握患者的疼痛动态图,,,,,,,,20112年1-2月总结、分析、再改进,2011年6月-7月完成护理人员疼痛知识的相关培训,2011年7-12月具体实施、评价、完成疼痛管理流程,1,2,3,4,2011年6月完成疼痛宣教手册的、疼痛评估尺及疼痛护理记录单的制作,对策实施:计划阶段,对策实施:计划阶段,,,,,,,,小组 讨论,理论培训,情景 模拟,1,2,3,4,操作 培训,护士培训,,,,护士培训-操作,护士培训-情景演练,选取两个案例组织护士进行小组学习,要求护士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应用掌握的疼痛相关知识与技能作出决策,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并评价疼痛治疗护理的有效性护士培训-小组讨论,疼痛评估工具,“长海痛尺”,和“FPS-R”量表,疼痛宣教手册的制作,疼痛评估流程,患者入院后评估其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体验经历及需求,发放疼痛宣教手册,讲解镇痛的新观念及疼痛评估方法,鼓励患者主动表达不适感受,STEP 1,STEP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疼痛评估工具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床边疼痛评分,STEP 3,STEP 4,疼痛评分≤3分时,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
中度疼痛(评分4-6分)及重度疼痛(评分7-10分):及时通知医生,STEP 5,STEP 6,中度疼痛:采取非药物治疗的同时遵医嘱给予)西乐葆 200mg bid po + 奇曼丁 50-100mg bid po重度疼痛:采取非药物治疗的同时遵医嘱给予西乐葆 200mg bid po + 杜冷丁 50-100mg bid im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肌内注射30min,口服药后1h评估一次,然后每4h进行评估一次,直至疼痛评分<3分STEP 7,STEP 8,记录(采用点圈连线的方式记录)在采取治疗、护理措施后如疼痛评分下降用红色虚线与上次评分连接,如无效果,直接在原疼痛评分上打“√”,STEP 9,疼痛评估记录单设计,,,,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首次疼痛教育分发疼痛宣教手册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疼痛评估的方法,疼痛教育,实施阶段,评估方法,疼痛干预,,,,,,,,遵医嘱给予口服止痛片,医嘱给予静脉 或肌注药物, 或者其它对应 的处理措施,转移注意力、帮助其采取舒适体位,适当抬高患肢,物理疗法如冷敷,口服用药1h后复评,静脉用药30分后复评,直至≤3分 用药后评分降低用红圆圈,用红虚线与原来的点连接 评分未改变打红钩。
常规评估时间08:00、16:00和22:00,并将上述结果记录,疼痛的宣教与评估,检查阶段,评价患者术后24小时内的最强疼痛、最低疼痛、平均疼痛强度评价患者术后3天的睡眠情况评估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评价指标,检查阶段,护士长每日2次定期进行检查监督科室主任、医师对疼痛管理的建议护士在进行疼痛管理时对组织、管理、运行反面的反馈患者及家属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质量控制及阶段小结,处理阶段,?,疼痛宣教手册的再改进,疼痛评估护理记录单的改进,,疼痛评估工具的再改进,,表1,表1 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患者术后24小时内疼痛强度得分比较(分),应用效果,表2,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三天睡眠满意度比较(分),应用效果,满意度%,应用效果,表3 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相关条目满意度状况(%),体会,QCC活动提供了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框架依据APS构建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模型,提高疼痛管理的科学性品管圈结合APS推荐,有效实现对疼痛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