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pdf

98页
  • 卖家[上传人]:w****i
  • 文档编号:104684790
  • 上传时间:2019-10-1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74.66KB
  • / 9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 工程技术导则(试行)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贵 州 省 交 通 运 输 厅贵 州 省 交 通 运 输 厅 二二 O 一 三 年 十 一 月一 三 年 十 一 月 I 目目 录录 前 言 . 1 第一部分 建 设 篇 2 1 总则 2 1.1 制订目的 . 2 1. 2 适用范围 2 1.3 基本原则 . 2 1.4 分期修建 . 3 1.5 适应的交通量及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 . 3 1.6 设计车辆 . 3 1.7 设计速度 . 3 1.8 公路建筑限界 4 1.9 抗震设防 . 4 2 通村沥青(水泥)路 . 5 2. 1 路线 5 2. 2 路基 9 2. 3 路面 13 3 县乡道改造 16 3. 1 路线 16 3. 2 路基 18 3. 3 路面 19 4 乡道泥路改沥青(水泥)路 . 20 4. 1 路线 20 4. 2 路基 22 4. 3 路面 22 5 通组(寨)公路和人行步道 . 23 II 5. 1 通组(寨)公路 . 23 5. 2 人行步道 23 6 桥涵 24 6. 1 桥涵设计的基本要求 . 24 6. 2 桥涵跨径 24 6.3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25 6.4 桥面净宽 . 25 6.5 桥下净空 . 25 6.6 汽车荷载 . 26 6.7 旧桥利用 . 26 7 排水设施 27 7.1 路基排水 . 27 7.2 路面排水 . 27 8 招呼站(候车亭) . 28 8.1 招呼站(候车亭)选址原则 . 28 8.2 招呼站(候车亭)设置要求 . 28 9 安全保障工程 29 9.1 实施原则 . 29 9.2 判定标准 . 29 9.3 重点实施路段 31 9.4 安全设施设计 34 10 绿化美化 38 10.1 绿化美化的一般要求 38 10.2 绿化美化的具体要求 38 11 其他 39 11.1 隧道 . 39 11.2 路线交叉 . 39 11.3 渡口码头 . 39 11.4 漫水桥和过水路面 39 第二部分 养 护 篇 41 III 1 总则 . 41 2 路基 . 42 2.1 基本要求 . 42 2.2 路肩和边坡 . 42 2.3 排水设施 . 43 2.4 防护工程 . 43 3 水泥混凝土路面 45 3.1 一般规定 . 45 3.2 路面保养 . 45 3.3 路面维修 . 46 4 沥青路面 49 4.1 一般规定 . 49 4.2 路面保养 . 49 4.3 路面维修 . 50 5 弹石路面 55 5.1 一般规定 . 55 5.2 填缝料修复 55 5.3 局部损坏维修. 55 5.4 弹石路面翻修. 55 6 砂石路面 57 6.1 一般规定 57 6.2 路面保养 57 6.3 路面维修 58 7 桥涵 . 60 7.1 一般规定 . 60 7.2 桥梁检査与评定 . 60 7.3 桥梁上部结构及桥面系的养护 . 60 7.4 桥梁下部结构的养护 62 7.5 桥梁灾害防治 63 7.6 涵洞 . 63 IV 8 绿化 . 65 8.1 一般规定 . 65 8.2 绿化养护 . 65 8.3 绿化补(种)植 66 9 其他附属设施 67 9.1 一般规定 . 67 9.2 标志及标线 . 67 9.3 安全防护设施 68 第三部分 管 理 篇 69 1 建设管理 69 2 养护管理 75 3 路政管理 80 第四部分 运 输 篇 86 1 总 则 . 86 2 农村客运组织领导及职责 . 86 3 农村客运路网保障 87 4 农村客运站建设 87 5 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制度 . 88 6 农村客运经营管理 89 7 农村客运安全生产管理 . 90 8 农村客运发展政策支持 . 91 1 前前 言言 为了贯彻落实贵州省人民政府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小康路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步伐,切实改善农村公路交通条件, 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委 托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要求既符合全国农村 公路建设、养护技术标准,又切合贵州山区实际,有利于安全通行、发展农村客 运的技术标准规范性导则, 用以指导贵州省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公路的 “建管养运” 工作。

      本导则的编写得到了省、地方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本导则共分为四个部分:建设篇、养护篇、管理篇和运输篇内容编写是在 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 、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0 - 2009) 、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20- 2007) 、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 见》 (交公路发[2004]372 号)等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省出台的《贵州 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黔府办发[2007]53 号) 、 《贵州省农村 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 (省人民政府令 112 号)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 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1]92 号)等法规文件,紧扣 贵州省地域、地形、地质条件、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村交通运输及农村公 路现状等实际,同时,充分吸收和借鉴其它省(市)成功经验,最终制定完成 本技术导则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行动计划正 式启动时施行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统筹村及以上农村公路规划实施;贵州 省财政厅(综改办)负责统筹村以下道路(通组(寨)公路、人行步道)规划 实施。

      省级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负责“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小康路的相关工作等,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财政局负责计划编制、工 程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督,各市(州)交通运输局和财政局负责审核和监督工作 2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建建 设设 篇篇 1 总则总则 1.1 制订目的制订目的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人民政府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基础设施建设—小 康路(以下统称“农村公路” )行动计划及适应我省农村公路的规划和发展需要, 切实、 有效加强对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 保证建设质量, 提高投资效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制订本导则 1.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农村公路包括通村沥青(水泥)路、县乡道改造、乡道泥路改沥青(水泥) 路、 “撤并建”减少的原有行政村通村沥青(水泥)路、已硬化通村公路桥梁建 设、通组(寨)公路、人行步道、油路大中修、安保工程、危桥改造、乡镇客运 站及建制村招呼站等 12 个类别 1.3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农村公路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 量、注重安全”的原则,逐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农村公路通过 集镇的路段应考虑集镇的特殊需求,并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农村公路建设应尽量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应结合绿化或采取相应工 程措施,协调、改善与沿线自然景观的配合 农村公路改造,应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着重增加路面铺装,提高路面等级, 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 执行本导则时,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并考虑近远期规划发展,采用适 当超前的技术指标,合理控制既要节省工程数量,又能提高公路的使用效益, 并在将来提高道路等级时,原有公路能得到最大的利用 3 1.4 分期修建分期修建 农村公路建设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分段分期修建如为减少一期工程投资, 双车道路基也可先铺设单车道路面 1.5 适应的交通量及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适应的交通量及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 ⑴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2000~6000 辆 ⑵双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2000 辆以下;单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 通量 400 辆以下 ⑶等外公路应能适应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1500 辆以 下, 单车道等外公路应能适应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300 辆以 下。

      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15 年预测;四级及等外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宜按 10 年预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1.6 设计车辆设计车辆 公路路线与路线交叉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如表 1.6 表表 1.6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车辆类型 总长(m) 总宽(m) 总高(m) 前悬(m) 轴距(m) 后悬(m) 小客车 6 1.8 2 0.8 3.8 1.4 载重汽车 12 2.5 4 1.5 6.5 4 鞍式列车 16 2.5 4 1.2 4+8.8 2 1.7 设计速度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是确定路线各部尺寸的基本因素设计速度定得过高, 与目前使用 条件不符,增加工程造价;若定得过低,又必然限制公路的使用质量 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规定如表 1.7 4 表表 1.7 设计速度设计速度 公路等级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等外公路 设计速度 (km/h) 40 30 20 15 1.8 公路建筑限界公路建筑限界 建筑限界原则上应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第 2.0.7 条规定 执行,等外公路受特殊条件限制时,净高可减至 4.0m,但必须设置限高标志。

      1.9 抗震设防抗震设防 大中型构造物工程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第 2.0.8 条规定 执行 5 2 通村沥青(水泥)路通村沥青(水泥)路 2. 1 路线路线 2.1.1 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路线选线应贯彻保护耕地、 节约用地的原则, 注意与沿线环境和景观的协调,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方便农民出行,服务城镇化 选线时应注意尽量少拆房屋、少动迁公用事业管线;尽量利用老路、原有桥 梁和隧道, 避免大改大调, 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尽量避免穿越滑坡、 泥石流、 软土、沼泽、断层等地质不良路段,必须穿越时应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 工程技术措施 路线设计应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根据使用功能、工程投资和 社会环境等因素, 进行路线方案比选及技术经济论证, 综合考虑平、 纵、 横要素, 合理选择技术指标,保持线形连续、均衡,满足行车安全需要在条件许可且工 程投资不大和平纵横指标协调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为提等改造 留有余地 通村沥青(水泥)路应采用四级单车道及以上公路标准,特殊困难地段可通村沥青(水泥)路应采用四级单车道及以上公路标准,特殊困难地段可 适当降低个别技术指标。

      适当降低个别技术指标 2.1.2 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 4.5m 及以上在地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路基宽度宜采用 5.0m、5.5m 及 6.0m,以确保公路的长期使用 2.1.3 路肩 与行车道连接部分应设路肩单车道土质路肩宽度一般不小于 0.5 m,加固 路肩一般不小于 0.25 m;双车道路肩宽度不得小于 0.25m混合交通量大,通过 人口密集的村寨路段或易发水毁路段,宜对路肩进行加固处理 2.1.4 错车道 路基宽度小于 6.5m 时, 应参照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6.2.5 条设置错车道,原则上每公里设置 3 处错车道 2.1.5 视距 通村沥青(水泥)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要求,其长度不小于表 2.1.5 所 6 列数值 表表 2.1.5 停车视距和会车视距停车视距和会车视距 公路等级 四级公路 等外公路 设计速度(km/h) 20 15 停车视距(m) 20 15 会车视距(m) 40 30 2.1.6 平曲线半径及长度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规定如表 2.1.6 表表 2.1.6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 公路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