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美育教学教案(共14章)第十三课宋词、元曲之美.doc
6页13第 课 宋词、元曲之美5课题宋词、元曲之美课时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宋词的特点、词牌的来源,以及宋词的派别(2)了解元曲的形式、格律定式、特点,以及影响(3)学会宋词和元曲的鉴赏,能够体会宋词和元曲中蕴含的哲理、意境和格调,能够欣赏宋词和元曲的艺术之美思政育人目标:通过学习宋词和元曲的相关知识和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形成文化自信的合力,进而积极投身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宋词和元曲的鉴赏教学难点:体会宋词和元曲中蕴含的哲理、意境和格调,欣赏宋词和元曲的艺术之美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一节课:考勤(2 min)→案例分析(8 min)→传授新知(15 min)→宋词鉴赏1(10 min)→宋词鉴赏2(10 min)第二节课:案例分析(10 min)→传授新知(10 min)→元曲鉴赏1(10 min)→元曲鉴赏2(10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 min)n 【教师】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n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案例分析(8 min)n 【教师】通过PPT展示《鹤冲天·黄金榜上》词文,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2)这首词有何特点?n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n 【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1)词的上片叙述了作者落第后的失意不满和恃才傲物,下片叙写了作者放浪形骸、出入风月场中的生活。
全词表现了作者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与怀才不遇的感慨(2)此词的特点是率直,无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语言质朴n 【学生】聆听、思考、体会通过分析词文,引导学生代入到各种情境中,从而进行思考与理解,为传授新知进行铺垫传授新知(15 min)n 【教师】讲解宋词的特点词是音乐文学,是一种句式长短不齐的用以配乐歌唱的抒情诗,即先有了音乐的曲谱,然后再“倚声填词”n 【教师】讲解词牌的来源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n 【教师】讲解宋词的派别按照风格划分,宋词的派别主要可分为婉约派(包括花间派)和豪放派婉约派词的内容多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风格多为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一般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柔婉之美,代表作品有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柳永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等豪放派词的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磅礴大气,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
n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宋词的特点、词牌的来源和宋词的派别,以及宋词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宋词鉴赏1(10 min)n 【教师】播放“《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欣赏”短视频,通过PPT展示《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词文,然后介绍作者、讲解注释,并诗化译文n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这首词属于什么流派?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意境?n 【学生】思考、讨论、举手回答n 【教师】评价学生发言,进行鉴赏分析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阕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阕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阕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明沈际飞在《草堂诗余续集》中评价说:“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今人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此词写别愁,凄婉已极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
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通过对词进行鉴赏,加深学生对婉约派宋词的认识,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宋词鉴赏2(10 min)n 【教师】播放“《卜算子·咏梅》赏析”短视频,通过PPT展示《卜算子·咏梅》词文,然后介绍作者、讲解注释,并诗化译文n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这首词属于什么流派?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意境?n 【学生】思考、讨论、举手回答n 【教师】评价学生发言,进行鉴赏分析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末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具有扛鼎之力,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包括风雨欺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发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洁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未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物我融一。
陆游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通过对词进行鉴赏,加深学生对豪放派宋词的认识,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第二节课案例分析(10 min)n 【教师】通过PPT展示《山坡羊·潼关怀古》曲文,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2)这首元曲有何特点?n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n 【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1)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2)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学生】聆听、思考、体会通过分析曲文,引导学生代入到各种情境中,从而进行思考与理解,为传授新知进行铺垫传授新知(10 min)n 【教师】讲解元曲的形式、格律定式、特点,以及影响l 元曲是散曲和杂剧的合称,散曲是诗歌,属于文学体裁,是元代文学主体。
杂剧是戏曲,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这里我们介绍的元曲主要指元散曲l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即曲牌所规定的格式之外另加的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l 与唐诗宋词相比,元曲更为随意、通俗和灵活l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n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我国元曲的形式、格律定式、特点和影响,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元曲鉴赏1(10 min)n 【教师】播放“《天净沙·秋思》朗诵”短视频,通过PPT展示《天净沙·秋思》曲文,然后介绍作者、讲解注释,并诗化译文n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该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意境?具有什么特点?n 【学生】思考、讨论、举手回答n 【教师】评价学生发言,进行鉴赏分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个“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诗人由此被赞为“秋思之祖”。
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一是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情景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二是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三是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游子深秋远行图四是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天净沙·秋思》虽然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因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通过对曲文进行鉴赏,加深学生对元曲的认识,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元曲鉴赏2(10 min)n 【教师】播放《正宫·塞鸿秋》短视频,通过PPT展示《正宫·塞鸿秋》曲文,然后介绍作者、讲解注释,并诗化译文n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该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意境?n 【学生】思考、讨论、举手回答n 【教师】评价学生发言,进行鉴赏分析《正宫·塞鸿秋》是一曲春之歌,描绘了一幅原野春日图作者以铺叙笔法展现初春原野的迷人景象,雪白的梨花在雨后绽放,柔嫩的新柳枝在春风中摇曳,红霞般的桃花分外耀眼,远处的青草地-一望无际。
作者深知再美的语言也写不尽春光的美好于是,他写了四句,便戛然而止,用“王维旧画图,杜甫新诗句”来概括他对春天的赞美无疑这是非常明智的艺术选择最末一句“怎相逢不饮空归去?”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推到读者前面,让人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尽情享用大自然所赐的乐观情怀通过对曲文进行鉴赏,加深学生对元曲的认识,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课堂小结(3 min)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学习了唐诗的形式、派别,唐诗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者、代表作品,以及著名诗人的称号,还对四首不同时期的经典唐诗进行了鉴赏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对唐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体会唐诗之美n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巩固印象作业布置(2 min)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1)在文旌课堂APP中完成本书配套题库中第七单元第三、四节的试题(2)学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如梦令》的经典传唱(3)选择一个季节中有代表性的意象,仿照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一首小令,表达你的心情,尽量做到押韵4)预习本书第八单元n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对唐诗的鉴赏能力教学反思本节课效果不错,学生在宋词和元曲鉴赏环节踊跃地举手回答问题,对于宋词和元曲都有了一定认识。
我在教学中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并真正体会到宋词与元曲的艺术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