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神木》分析《盲井》.doc
2页从《神木》分析《盲井》在看《盲井》前,我并不知道此电影改编自这部小说在电影中看到了两个骗子把受害者打死后,恍然大悟,想起了刘庆邦的这部小说河南作家刘庆邦的小说《神木》深刻细致地描绘了在不为人所知的黑暗中所发生的黑暗故事人性的弱点在这部小说里凸显之至小说里的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内容丰富,情节紧凑,收尾自然又不失跌宕起伏《盲井》的整部片子没有多余的配乐,一切都是按照现实主义的风格在拍摄片中唐朝阳两个人找妓女回家和王宝强出现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王宝强算是本色演出,在第一次面对妓女时的慌乱和紧张很真实电影和小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出入,几乎忠实原著这部片子要让欧洲导演来拍摄,很可能会变成黑色幽默风格李扬这个名字说实话,我以前并没有听过,但是光凭这一部《盲井》 ,足够让我记住此人乡下小县城的浮躁和残酷的生活,井下的漆黑,矿工们的艰辛,这一切的一切,李扬把此升华,使其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国内现实《神木》是那种很适合被改编成电影的小说,我要是导演我也会看上这篇作品的小说的叙事非常紧凑,一环扣一环,悬念和伏笔打得很牢固,而且不动生色,对话和细节的处理都十分真实而精确,读来自有一种画面感,好像真的看见两个谋财害命的恶魔一步步走向害人害己的深渊。
关键的一点是, 《神木》抓住了当下最为敏感和紧迫的现实,那就是纷纷走出家园的农民们,他们为什么离开土地以及离开土地后去向何方改编后的电影《盲井》仍然忠实于原著中所叙述的故事情节:两个谋财害命的人—唐朝阳和宋金明,在路上搭识老实巴交的打工者,骗其同行去某矿打工,对矿长谎称和被骗者是亲戚,而后就会在黑暗的矿井下面把被骗者杀害,用人命来向矿长索赔金钱,在这样谋害了打工者元清平之后,他们又搭识了少年元凤鸣,而元凤鸣就是元清平的儿子,结果打算杀害元凤鸣的两个人,却起了内讧,死在了矿井下面,元风鸣得以逃脱……电影中,宋金明回家过年一段被删去了,两人前一次杀害元清平的经过,也叙述得很简洁,电影开场就是下井-杀人-索赔,这样的结构顺序,急促和冷酷得令人头脑发懵,接下来,影片重点叙述两人试图谋害元凤鸣的经过,其结局更是出人意料,宋金明对元凤鸣似乎起了同情心,而唐朝阳却一心想干掉元凤鸣,两人在井下起了争执,老唐怕老宋坏事,就先拿镐砸了老宋脑袋一下,岂料老宋没被砸死,反而挣扎着给了老唐一镐,这样,两人死在了井下,元风鸣不但得以逃脱,还得了矿长一笔赔偿金《盲井》中所发生的触目惊心的一切,着重于表现在那个黑暗的矿井下面所进行的人性拷问,暗喻在一个传统伦理道德和惩戒力量双重缺席下的黑洞里,底层社会的挣扎,欲望,罪恶,而原著小说《神木》 ,在人性拷问之上的,还有神秘的因素存在,这从两者的名字中就可以显现一二, “神木”的解释在小说中一段话中可以读到:凤鸣在矿井下挖到了一块树叶的化石,老矿井工人告诉他,那是煤的魂魄,在当地,煤原来叫“神木” ,那是大树老得变成了神了,变成神木了。
在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感到一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神秘的力量,那是人间的权威制度和道德普遍异化后所催发出的力量,它就像一把利剑高悬于人们的头顶,小说中,老宋这个人物就预先感受到这种力量,所以他在杀害元清平后时常会感到心惊肉跳,感到冷,感到死的阴影笼罩在他的头顶,未完全泯灭的人性在地狱里颤抖,但是他还是不能摆脱欲望的罗网,新年刚过,别人都大包小包走出家门,涌向车站,他就再也坐不住了,但是这里却埋下了他后来人性复苏的伏笔而在老唐眼里, “点子” (受害者)只不过是赚钱的工具而已,根本不是人,当然他自己也没把自己看作是人,所以他心狠手辣,黑洞中弥漫着的原始的恶在他身上得到张扬元凤鸣作为前一个被害者的儿子出场,本身就带有神秘的惩戒力量的印记,老宋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迟迟不敢下手这是小说和电影的不同之处,我感到在小说中极其冷峻真实的现实基点之上,有个悲悯和惩戒的双重立场,包括老宋的人性复苏,虽然他是不慎将老唐打死,但是他的自杀,颇有《悲惨世界》中沙威探长的意味,他最后的遗言,就是让凤鸣说自己是他的亲侄子,好去找矿长索赔,当然后来凤鸣在矿长面前说了实情,没得到赔偿金,这是符合凤鸣性格的举动而在电影《盲井》里,没有人性复苏,老宋的态度是模糊的,最后死亡的结局也只是两人的争斗所引起,电影充分体现了那个“盲”字,黑暗,压抑,急促不带一丝温情和希望,真正体现了现实,影像的力量也阻止了想象性的空间,这使电影尖锐地刺痛了人们的心灵,使人感到不适,感到恶心,感到生存在其中的世界变得荒谬,感到身边漫无边际的麻木不仁,恶行与欲望仍像一对亲兄弟般相互伴随,而空气稀薄,茫然四顾。
最后,小说中的凤鸣在荒茫的土路上犹犹豫豫地走着,没有找到父亲,没有赚到钱,他能到哪里去呢?他这个本该在学校里读书的高一学生最后,电影中的凤鸣拿到了矿主给他的四万块钱抚恤金,镜头停留在那里,亦是茫然灰暗的脸,苍茫的天空,巨大的空洞,人该往哪里去?电影的结局是唐朝阳逃跑、赵上河死于“矿难” 、元凤鸣得到了两万块的赔偿金电影似乎改得更为合理而且《盲井》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了煤炭工人的生活,知道了刘庆邦的小说让更多人看到了人性的泯灭、人格的拷问而这一切在我却看得并不那么重要,因为,在“ 中国现状 ”这个大背景下,所有的其他问题都仅仅是它的外延而已htt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