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12页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哨兵成征勋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份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报,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軏鞡鞋的高手张皮匠做軏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オ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底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池,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軏鞡坯子,将軏鞡坯子和軏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xuàn)子就做出軏鞡鞋了軏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軏軏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軏鞡草,塞进軏鞡鞋里,軏鞡鞋上有軏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軏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
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軏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张皮匠做的軏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軏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軏鞡鞋是怎么做成的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軏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軏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軏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选自《五女山》2016年1期,有改动)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軏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不厌其烦,重在表现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B. 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C. 小说张弛有度,第二段到第五段按下敌军不表,而是介绍张皮匠身份及张皮匠制作軏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D. 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到死也没有弄明白”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读,回味无穷8. 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9. 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人物、情节、主题、语言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7. A 8. ①手艺高超小说详细地描写了軏鞡鞋的制作工艺,描写了张皮匠手艺的高超②机智过人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以黑烟和白烟为信号,出色完成“暗哨”的任务③耐心镇定张皮匠为日军耐心讲解軏鞡鞋的制作过程,镇定自若,不露破绽④勇挑重任,暗哨责任重大又十分危险,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9. ①人物:使张皮匠的形象更加丰满张皮匠机智过人,报信不动声色,成功也喜形于色②情节:呼应前文,又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此段照应“蒿子草冒出的黑烟”一段,暗示张皮匠报信的方法是,黑烟为敌来,白烟为敌走③主题: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张皮匠的描写,歌颂了抗联将士在艰难的环境中与日军机智周旋,乐观高品的战斗精神④语言:语言富于审美意蕴,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 “轻柔的白烟”“峰峦起伏的大山”等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项,“重在表现作者对东北地区这特产的偏爱”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张皮匠很有耐心,把张皮子如何做成軏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分析可知,写軏鞡鞋的制作工艺,意在为后文写张皮匠与日军周旋节作铺垫,并不是“重在表现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要先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找出关于该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题干是“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解答本题,可从小说的情节入手,先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文章开头第三、四两节详细介绍了张皮匠制作軏鞡鞋的过程,以及“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靴鞍鞋的高手”“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靴鞍鞋根本就出不了门”“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靴鞍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由此可看出他做鞋手艺高超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和后文“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这两处情节相呼应,暗示张皮匠报信的方法:黑烟为敌来,白烟为敌走。
由此可看出张皮匠机智过人结合“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靴鞍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由此可看出:张皮匠为日军耐心讲解軏鞡鞋的制作过程,镇定自若,不露破绽从日军的反应——“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分析,侧面写出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勇挑重担的精神品质本题据此分析即可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语段作用分析及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内容、结构和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折内容上: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结构上:一般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或标题,和文中的某情节形成对比等;艺术效果上:一般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情节陡转,产生戏剧性效果、引人深思等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这句话的基础之上,从小说要素的角度来考虑。
1、从语言的角度考虑:这段话描写了“轻柔的白烟”“峰峦起伏的大山”等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2、从故事情节角度考虑:此段照应前文“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一段,暗示张皮匠报信的方法:黑烟为敌,白烟为敌走3、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和后文“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重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这两处情节相呼应,暗示张皮匠报信的方法,由此可看出张皮匠机智过人,使张皮匠的形象更加丰满4、从思想内容的角度考虑: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本文通过对张皮匠的描写,歌颂了抗联将士在艰难的环境中与日军机智周旋,乐观高昂的战斗精神根据题目要求可从以上角度中选取两个赏析即可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2. 阅读21分)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
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椎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