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次要人物作用(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19页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次要人物作用【知识点】一、考点概述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二、考题题型提问形式:(1) 文章主要人物是**,为什么还要写**?(2) 文章主要写的是**,为什么还要写**?(3)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三、考点梳理知识盘点:小说中人物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人物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结晶,多是品读、赏析的对象还有一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在侧面烘托,推进情节、渲染氛围、升华主题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位置1.区分主次要人物:①人物在文章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占中心地位?②文章是否通过“他”来表现主题思想?(主要人物的性格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③判断依据:注意第一人称人物未必是主要人物,着墨多的人物未必是主要人物,群像人物也可以是主要人物2.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陪衬人物)问:文中多次提到××(人物),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①概括围绕××写了……的内容,从侧面衬托主要人物,通过对比,突出主要人物。
②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线索人物③他有怎样的品质,丰富点明了……这一主旨3.分析文中“我”的作用:问:从全文来看,“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案】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②我是故事的讲述者,真实可信;侧面衬托主要人物③我是文中的线索人物,见证了……的主题★次要人物的作用归纳1.对情节的作用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如《祝福》中的“我”就有此作用2.对主要人物的作用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也就是说,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3.对环境的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4.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答题思路:次要人物作用:1、 内容:围绕次要人物写了……内容2、 人物:(通过对比)衬托了主要人物的……特点/形象/精神/品质等3、 主旨:表达了……,深化了主题等4、 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写……做铺垫;将故事发展推向高潮5、 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群体人物)6、 结构:丰富文章内容,丰满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题,避免平铺直叙“我”的作用:问法:从全文来看,“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问法:以“我”做叙事角度,从全文看有什么好处?1、 讲述故事,真实可信;“我”是线索性人物,是文章的叙事线索,贯穿全文2、 内容:从“我”的视角写了……3、 人物:侧面烘托了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形象/特点等4、 主旨:见证了……主题,表达了……主旨5、 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使故事发展推向高潮等6、 结构:丰富文章内容,丰满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题,避免平铺直叙【例题讲解】★★☆例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布袋莲①七年前,我租住在木栅一间仓库改成的小木屋里木屋虽矮虽破,却因风景无比优美而觉得饶有情趣②每日清晨,我开窗向远处望去,首先看见的是种植在窗边的累累木瓜树,再往前是一棵高大的榕树,榕树下有一片栽植了蔬菜和鲜花的田园,菜园与花圃围绕起来的是一个大约有半亩地的小湖,不论春夏秋冬,总有房东喂养的鸭鹅在其中嬉戏③我每日在好风好景的窗口写作,疲倦了只要抬头望一望窗外,总觉得胸中顿时一片清朗我最喜欢的是小湖一角长满了青翠的布袋莲,布袋莲据说是一种繁殖力强的低贱水生植物,有水的地方随便一丢,它就长出来了,而且长得繁茂强健布袋莲的造型真是美,它的根部是一个圆形的球茎,绿的颜色中有许多层次它的叶子也很奇特,圆弧似的卷起,好像小孩仰着头望着天空吹着小喇叭④有时候,我会捞几朵布袋莲放在我的书桌上,它失去了水,往往还能绿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它的萎谢也不像一般植物,它是由绿转黄,然后慢慢干去,格外惹人怜爱后来,我住处附近搬来一位邻居,他养了几只羊他的羊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吃榕树的叶子,每天他都要折下一大把榕树叶去喂羊到最后,他干脆把羊绑在榕树下,爬到树上摘榕叶,才短短几个星期,榕树叶全部被摘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在野风中摇摆褪色的秃枝。
⑤我于是憎恨那个放羊的中年汉子⑥榕树叶吃完了,他说他的羊也爱吃布袋莲⑦他特别做了一枝长竹竿来捞取小湖中的布袋莲,一捞就是一大把一大片的布袋莲没有多久就被一群羊儿吃得一叶不剩我虽曾几次因制止他而发生争执,但是由于榕树和布袋莲都是野生,没有人种它们,它们长久以来就生长在那里,中年汉子一句“是你种的吗”便把我驳得哑口无言⑧汉子的养羊技术并不好,他的羊不久就患病了;很快,他也搬离了这里,可是我却过了一个光秃秃的秋天,每次开窗就是一次心酸⑨冬天到了,我常独自一个人在小湖边散步,看不见一朵布袋莲,也常抚摸那些被无情折断的榕树枝,连在湖中的鸭鹅都没有往日玩得那么起劲我常在夜里寒风中,远望在清冷月色下已经死去的布袋莲,心酸得想落泪,我想,布袋莲和榕树都在这个小湖永远地消失了⑩熬过冬天,我开始在春天忙碌起来,很怕开窗,自己躲在小屋里整理未完成的文稿有一日,旧友来访,提议到湖边去散散步,我诧异地发现,榕树不知在什么时候萌发了细小的新芽,那新芽不是一叶两叶,而是千株万株,凡是曾经被折断的伤口边都冒出四五朵小小的芽,远远望去,那棵几乎枯去的榕树仿佛披上了一件缀满绿色珍珠的外套布袋莲更奇妙了,那原有的一角都已经铺满,还向两边延伸出去,虽然每一朵都只有一寸长,但因为低矮,它们看起来更加缠绵,深绿还没有长成,是一片翠得透明的绿色。
⑪我对朋友说起那群羊的故事,我们竟为了布袋莲和榕树的重生,快乐得在湖边拥抱起来为了庆祝生的胜利,当夜我们就着窗外的春光,痛饮至醉⑫那时节,我只知道为榕树和布袋莲的新生而高兴,因为那一段日子活得太幸福了,完全不知道它们还有别的意义⑬经过几年的沧桑创痛,我觉得情感和岁月都是磨人的,常把自己想成是一棵榕树,或是一片布袋莲情感和岁月正牧着一群恶羊,一口一口地啃吃着我们原来翠绿活泼的心灵,有的人在这些啃吃中枯死了,有的人失败了枯死与失败原是必有的事,问题是,东风是不是来?是不是能自破裂的伤口边长出更多的新芽?当然,伤口的旧痕是不可能完全复合的,被吃掉的布袋莲也不可能更生,不能复合不表示不能痊愈,不能更生不表示不能新生,任何情感和岁月的挫败,总有可以排解的办法吧!⑭我翻开七年前的日记,那一天酒醉后,歪歪斜斜地写了两句话:“要为重活的高兴,不要为死去的忧伤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划线句“要为重活的高兴,不要为死去的忧伤”的理解4)文章题目是“布袋莲”,却在描写布袋莲时多次写到榕树,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案】 (3)文中的榕树和布袋莲曾一度消亡,却又凭借顽强的生命力获得重生 (4)榕树与布袋莲同构筑了窗外的好风景。
它们遭遇摧残,又在劫难后重生,是作者心目中美好不可分割的整体榕树高大的形象又衬托出小小布袋莲生命力的顽强解析】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文章结尾,作者在日记中写道“要为重活的高兴,不要为死去的忧伤”,文中的榕树和布袋莲曾一度消亡,却又凭借顽强的生命力获得重生作者由此得到启示:人生难免有沧桑创痛,坎坷的情感和岁月会啃去心灵的活泼,磨去曾经的美好有的人因此颓废消沉,一蹶不振,但意志坚强,积极面对的人,他的创痛可以愈合,忧伤可以排除,生命中的美丽会重新绽放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艺术手法这里学生应了解衬托手法的特点,学会分析衬托手法的表达作用结合第②段“每日清晨我开窗向远望去……是一棵高大的榕树”、第③段“我最喜欢的是小湖一角长满了青翠的布袋莲”,可知文中对布袋莲是从正面描写其形象的,也是本文作者描绘赞颂的主体;同时,作者在文中也描绘了另一种植物——榕树,也是从正面刻画与赞美的这两种植物外形悬殊,榕树高大美丽,布袋莲矮小可爱,但它们是“木屋虽矮虽破,却因风景无比优美而觉得饶有情趣”(第①段)的原因结合第④段“他干脆把羊绑在榕树下,爬到树上摘榕叶,才短短几个星期,榕树叶全部被摘光了,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在野风中摇摆褪色的秃枝”、第⑤段“一大片的布袋莲没有多久就被一群羊儿吃得一叶不剩”可知这两种植物遭遇、命运相同,都受到摧残的厄运;结合第⑦段“我诧异地发现榕树不知在什么时候萌发了细小的新芽,那新芽不是一叶两叶,而是千株万株,凡是曾经被折断的伤口边都冒出四五朵小小的芽,远远望去,那棵几乎枯去的榕树仿佛披上了一件缀满绿色珍珠的外套。
布袋莲更奇妙了,那原有的一角都已经铺满,还向两边延伸出去,虽然每一朵都只有一寸长,但因为低矮,它们看起来更加缠绵,深绿还没有长成,是一片翠得透明的绿色”,可知两种植物都在劫后余生,焕发出更加盎然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作者心中值得敬佩的对象二者不可分割,共同构筑了作者都是歌颂生命力的顽强的共同体因此,这属于正面衬托的写法,用高大榕树生命力的顽强,更能衬托出小布袋莲的顽强,值得人们敬佩★★☆例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犟父良医梁振波①不久前,和父亲视频,镜头对着他诊室墙上的一面锦旗,我听得出父亲和几个患者在诊室里来回穿梭穿白大褂的父亲在视频里一闪而过,白色顺着衣领也浸染了他的鬓角还没等我开口,就传来一句:“我正忙着呢,下次再说嘟——”,视频被挂断了顺着这稍纵即逝的尾音,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忙碌的身影,被岁月拉得很长②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我童年的味道里,少不了父亲身上来苏水的味道记忆的涟漪里,也总有那个磨损得斑驳的医药箱③“乡村医生”是现在的称呼,以前叫“赤脚医生”在青岛老家“赤”和“吃”的方言发音差不多,以至儿时我一直对把“赤脚”冠在医生前面的称呼不解后来才知道,在农村缺医少药的年代,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田间地垄、床前炕头,都有赤脚医生忙碌的足迹和身影。
脚是赤的,心是红的④“犟”是母亲对父亲评价最多的一个字以至于一听到“犟”字,我都能立刻想到母亲发音时的嘴型和表情⑤有小孩得了腮腺炎,家长急得让父亲赶紧输液消肿镇痛,父亲看后,让人家到村里后山挖马齿苋捣烂敷上;有人牙痛,上窜下跳要去医院,他细细安抚,轻捻针灸远端取穴;有人嘴唇上火起泡,急得又要开药又要打针,父亲观察一下后,不紧不慢地摘下自己栽的薄荷递给人家;外地人上门求医问诊,父亲少收钱或者不收钱,还主动留人家在家吃便饭⑥家附近是一个部队的生产连队,当时连队没有医护人员,官兵头疼脑热、磕碰扭伤的都来找父亲诊治家里来回出入的解放军叔叔让我倍感亲切有时候,部队家属来队也会借住在我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