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学科讲座.ppt

25页
  • 卖家[上传人]:窝***
  • 文档编号:202110120
  • 上传时间:2021-10-1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94M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际贸易学科讲座2013.9,贸易的引力模型,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贸易伙伴,2011年美国的前十大贸易伙伴分别是加拿大、中国、墨西哥、日本、德国、英国、韩国、巴西、荷兰和沙特阿拉伯美国和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中,美国和加拿大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接近6000亿美元;与中国的总额为5000亿美元欧洲国家中,与美国的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为德国、英国和荷兰问题: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流?,一、双边国际贸易额的主要决定因素,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受到两国的经济规模、地理距离和贸易便利度的影响美国与欧盟各国(西欧、北欧各国)的地理距离相差不大,但与它们的贸易额却差别很大说明贸易规模相对距离更重要二、引力模型的基本内容,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是由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62年首先提出的他发现通常情况,两国的贸易总额与它们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它们的地理距离成反比对欧洲国家来说,经济规模越大,双边贸易越多加拿大与墨西哥虽然经济总量只各占欧盟GDP大小的不到10%,但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额甚至超过了整个欧盟与美国的贸易墨西哥也占到了欧盟与美国贸易的69%左右说明较近的距离显著促进了美国与墨西哥与加拿大的贸易。

      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扩展形式,实证结果表明GDP每增加1%,贸易量将增加0.8%-1.2%;距离每1%,贸易量会减少0.7%-1%三、引力模型的其他影响因素,除地理距离外的其他地理因素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的因素边界效用文化宗教和语言因素以上各个影响因素中各自的重要性如何呢?Baier-Berstraind(2001)通过欧洲的数据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地区国际贸易发展中,贸易国GDP的增长可以解释三分之二贸易的增加,而贸易自由化和交通运输成本的下降能解释剩下的三分之一四、引力模型的最新发展,目前,对引力模型的最新发展主要集中在讨论贸易国制度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如余淼杰(2010)就仔细讨论了贸易国民主程度的提高如何促进贸易对于出口国来说,更高的民主程度意味着更高的产品质量,降低贸易的成本,从而增加贸易第一,民主程度高的国家往往同时拥有更健全的法治体系以及更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第二,民主程度对高R&D行业的产品质量影响更大第三,国际社会更偏向于信赖民主程度较高国家的产品质量对于进口国来说,民主主要是通过影响贸易成本影响贸易的当一国进行民主化以后,权力一般会由精英阶层转移到劳动者手里对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民主化会导致关税的降低。

      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民主化以为着贸易保护政策更容易被执行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从 APEC四小成员国协定到美国主导的九方协定2002年 10月, APEC墨西哥峰会期间,新加坡、新西兰、智利领导人开始发起谈判建立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区2005年7月三国签署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8月文莱作为原始缔约方签署该协议这四个 原始缔约方就是所谓的P42006 年开始实施协议2008 年开始PPT金融服务与投资谈判2010年3月,美国、澳大利亚、越南、 秘鲁经谈判加入 至此变为P8 同年10月,马来西亚加入并签署相关协议的参与方数目升至 9国2011年 11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正式宣布参与TPP多边谈判墨西哥、加拿大也积极申请加入参与TPP的多边谈判TPP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韩国、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已经纷纷表示有兴趣参加但是到目前为止,身为APEC重要成员、亚洲经济大国的中国并未被邀请加入美国的目标:,第一,中国缺位的TPP能抑制中国的出口,减少中美贸易失衡第二,力图通过TPP扩大美国出口,实现奥巴马政府提出的“五年倍增”计划。

      第三,TPP可以帮助美国从经济上重返亚太,主导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TPP的谈判议题包括“工业制成品的市场准入;纺织品和服装的市场准入;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原产地规则;贸易便利化;卫生植物检疫;贸易的技术壁垒;贸易救济;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竞争政策;跨境服务的服务贸易;电信服务贸易;商务人员移动;金融服务贸易;电子商务有关的服务贸易;投资;环境;劳动;规制;争端解决;经济合作PPT产生的背景,1、全球经济一体化受阻,地区主义盛行是TPP产生的根本原因2、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和全球经济再平衡是TPP产生的主要原因至2011年,APEC成员人口规模27亿,占全球人口的40.5%,GDP总量达32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53%,亚太地区过半数成员平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速度3.9%3、美国“回归亚太”是TPP扩容的重要原因二、日韩两国面对中日韩的FTA和TPP,综合各方面因素,一般认为日本参加TPP有以下五方面原因:”第一,日本希望构建高水平的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第二,改善日美关系;第三,改善日本农业;第四,提高政府的支持度;第五建立日美主导的21世纪亚太秩序 .”而制约日本参加TPP的因素主要有 农民农业团体和一 些地方政府反对;在野党的批评和抵制;日本政府和民主党内部的分歧;学术界的批评和反对,日本真的会力挺TPP吗?日本原先受”失去的十年“所累,再加上金融危机拖累,经济本来就停滞不前。

      2011年再遭遇地震、海啸、核泄漏,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如果加入TPP,目标也同样是为了增出口,扩就业问题在于TPP要求日本开放农产品,而这是日本特殊利益集团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日本政府开出的补贴日本农民的优惠政策不多,无力抵挡开放后美国产品对它的冲击与此同时美国针对日本加入 TPP提出了要求必须对美国开放汽车保险和牛肉市场,而这样的要求在日本国内激起了强烈的反对声要知道:农民不满意,后果很严重,本届日本政府在选举中毫无疑问地下课所以,除非万不得已,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不会冒这个险的当前韩国宣布启动了与中国的FTA 谈判 由于日韩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立场,韩国的这一举措被认为是为了绕过日本,优先与中国进行谈判而这样的情况发生使得日本不得不担忧是否在三国FTA 当中受到排斥因此在2012年4月底日本的TPP政策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他们不再只陷于积极参与TPP 的浪潮中,在国内反对加入TPP的声音和不少报告的不加入TPP 的弊端当中,日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2012年5月下旬明确表示要用FTA和TPP双轮来促进亚洲经济的增长这样明显的转变也体现了在TPP的推动同时,中日韩FTA 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性意味的进程。

      TPP对中国的影响,三种观点1、TPP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手段,对中国而言,危大于机李向阳(2012)认为TPP是美国用来遏制中国的战略手段,是中国和平崛起中的一个重大战略挑战杨洁勉(2012)认为,TPP少包括美国想稀释中国在亚大影响力的战略意图宋国友(2011)也认为,美国版的TPP优先考虑的是与军事盟友之间的经济合作,TPP有深层次的政治战略内涵,与中国的对抗在所难免国外学者持有类似观点的也不少Drysdale(2011)认为,TPP是为了孤立中国,会造成中美之间的对抗和摩擦Rowley(2011)认为,TPP是地缘政治和外交力量的较量,是亚太地区的一种经济战争Friedberg(2011)则认为,TPP是为了反制中国在亚太逐渐增长的经济霸权从此角度出发,TPP给中国的影响全为负面,应视之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威胁2、TPP促进了亚太经济一体化,一个统一的亚太市场对所有成员都有利财新网2011年11月2日评论员文章就认为,TPP的规则与中国确定的改革取向一致,为中国提供了“以开放促改革”的难得机遇“郑浩(2011)也认为,过激反对TPP是一种情绪化的民族主义,中国应该用对待WTO的态度来积极评价TPP。

      陆建人(2012)辩证分析了TPP对亚太经济合作的影响,认为TPP在促进回归多边主义的多哈谈判以及深化东盟团结等方面有积极意义在国外的研究中,美国前APEC事务代表Goodman认为TPP的目标不是排斥中国,而是要建立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经济体系,一个高质量的TPP对中美都有利; Ravenhill (2010)则认为,TPP能巩固现有的亚太区域合作成果,还能为消除“面条碗效应”找到出路从此观点出发,TPP不仅对成员国有利,而目为其他区域合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3、对TPP的评价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也不能做过多的“政治化”解读,应该从“贸易创造”的角度客观分析有代表性的研究是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通过选取目标国家和产业进行模拟计算,以衡量贸易政策带来的收益Areerat和Kameyama (2011)通过CGE和“GTAP (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模型分别模拟了”TPP + J(日木)”,“TPP + K(韩国)”,“TPP+C(中国)”以及“TPP+JCK”等情形,结果显示“TPP+JCK,带来的收益最大。

      Petri, Plurnmer和翟凡(2011)同样运用CGE模型,选取了24个地区18个产业,以2010年为基数,模拟了按TPP模式(TPP track)、东亚模式(Asian Track)和亚太模式(FTAP)下的出口增长和贸易收益结果显示至2025年,各种模式都有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其中TPP模式下收益为1043亿美元,东亚模式收益高达2153亿美元,并广泛地被成员国分享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选择,1、坚持走东亚一体化的道路,重点推进10+3和中、日、韩合作 根据Petti Plummer和翟凡(2011)等人的定量分析,东亚模式所产生的福利效应远大于TPP,特别是对中国在TPP模式下,中国遭受贸易转移效应的负面影响;而在亚洲模式下,中国的贸易收益为正因此,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其他成员,以东盟为主导的“10+X”模式更符合东亚及亚太各国的利益中国如何面对TPP,根据沈铭辉的CGE模型进行的福利分析,他得出的结论中包括”TPP为北美和南美经济体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东亚合作为亚洲经济体带来了稳定的收益”, “日本从TPP或东亚合作中获得的福利收益基本相等,区别不明显“以及”中国参与东亚合作获得的福利收益完全可以弥补不参加TPP导致的福利损失 “。

      因此中国在面对TPP时如果不能参与其中那么就应该尽量争取日本韩国为联盟相互合作通过东亚合作来弥补这一福利损失中国的对策:第一,扩大与罗斯、巴西、印度的贸易往来第二,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的进程第三、坐实中国东盟10+1自贸区二、选择恰当时机加入TPP谈判,尽可能在规则制定上施加影响为避免在区域外遭受贸易转移效应的冲击,中国应做两手准备,在东亚一体化受阻时择机加入TPP谈判但在美国主导下是否有中国发挥影响力的空间,应考虑如下几点:没有中国的TPP影响力大打折扣;中国加入TPP可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有利于达成一个更加平衡合理的协定规则这同样符合各方利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3、寻求其他路径,提前做好应对TPP“排他性效应”的准备中国应加强与非TTP成员的合作,以更多的双边或多边协定来抵消TPP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更应加强与TPP成员国之间的双边谈判,这不仅为中国后期加入TPP谈判做好准备,还能通过与TPP成员的FTA弱化中国面临的贸易转移效应影响另一方面,应利用与东亚各国经济同质化的特征,加大对东亚国家的FDI,通过优势产业的转移,以避免TPP实现对区域外的保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